Renault 采用一套Agilaser焊接C85的前門部件(見圖3),替代了原先使用的需要12台機器人電阻焊的係統,原係統需要占地1050m2 ,而采用5機器人加工站的 Agilaser僅(jin) 占地808 m2 。兩(liang) 台 Agilasers以66秒的周期生產(chan) 部件,焊接93條右側(ce) 及左側(ce) 激光焊縫,而以前需要電阻點焊130個(ge) 右側(ce) 和左側(ce) 焊點。在 Renault公司,一台Agilaser在C65型號的前門焊接38條激光焊縫,僅(jin) 使用兩(liang) 套相同的夾具。
圖3. Renault使用一台 Agilaser焊接C85的前門部件
盡管這些CO2 激光係統從(cong) 所記錄的正常工作時間來看,穩定性超過98%,但它們(men) 仍然沒有被認為(wei) 是主流的加工手段,這是由於(yu) 它們(men) 先天在CNC機床結構上的問題導致。因為(wei) 幾乎所有的汽車部件和車身焊接是通過關(guan) 節型的機器手完成的,而如果使用激光,可選的光束傳(chuan) 遞方式就是通過光纖。
作為(wei) 將遠程焊接帶入下一個(ge) 階段所作的努力和歐洲“遠程焊接”項目的一部分,Comau公司開發了3D掃描頭,並在兩(liang) 年前第一次在慕尼黑激光展上亮相。這一係統配備了Rofin Sinar 4.0千瓦半導體(ti) 二極管泵浦Nd:YAG激光器,光束傳(chuan) 遞通過一根捆綁在傳(chuan) 統機器手上的400微米直徑的光纖。Comau Pico 很快認識到這種模式帶來的限製,特別是在使用更高光束質量(更高亮度)激光器如圓盤激光器和光纖激光器時。
在大部分遠程激光掃描頭上,F-theta 鏡用來將光束的焦點保持在和鏡片固定距離的位置上,而不論光束的方向性。這一昂貴的設施有很大的直徑,其工作範圍稍大於(yu) 其直徑,由於(yu) F-theta 使得光束相對鏡片保持垂直,其代價(jia) 是犧牲光束質量和光斑大小的變化。而這同樣意味著掃描頭必須持續重定位並/或放置,采用動態的六軸標準關(guan) 節式機器人係統。 Comau Pico的SmartLaser(見圖4)實質上把鏡片集成進空心的機械手中。這一光學準直/放大模塊 (類似望遠鏡)取代了用於(yu) 傳(chuan) 統激光掃描設備上的F-theta 模塊(見圖5)。
圖4. SmartLaser是高速3D係統
圖5.該光學準直/放大模塊取代了 F-theta
模塊在傳(chuan) 統激光掃描設備上的位置
在SmartLaser背後的想法是創造一種高速3D係統,其加速度比機器人要高60到70倍,在焊接區域內(nei) 擁有8g的動態加速度。該係統擁有的可編程焦距大於(yu) 750mm,實際上在750mm到1200mm之間,能極大擴展係統的工作距離。這還意味著所有的光學軸,鏡筒的X,Y和Z軸和掃描頭都能完全集成在焊接係統中,擁有全麵的離線編程能力。該創新的掃描頭(見圖6)裝配在機器手前臂的端部,包括兩(liang) 塊鏡片,第一塊在30度角範圍運動,另一塊在240度角範圍運動。該集成允許快速的重複定位,在景深上能得到2到3倍的增加而光斑的大小變形幾乎可忽略不計。
圖6. 前臂端部的掃描頭包括兩(liang) 塊鏡片,第一塊在30度角範圍運動,
另一塊在240度角範圍運動
不像其他掃描頭遠程焊接係統,該係統所有的軸,運動部件和鏡片,均由一個(ge) 標準的軸控器通過視校麵板操縱。這使得編程非常簡單便能控製所有的焊接參數,光束方向以及重新定位時的激光變化。
機器人擁有最大化的工具中心點速度 1.5 m/s ,加速度1.2 m/s2 。鏡片軸有最大速度4 m/s ,加速度80 m/s2。SmartLaser係統 100mm距離的Z向定位時間僅(jin) 為(wei) 70 ms ,而采用二維掃描頭的傳(chuan) 統機器人需要 580 ms。這意味著我們(men) 能在一個(ge) 焊接周期內(nei) 完成高達200到300條焊縫的焊接。
光纖和光耦連接在機械手上而不是掃描頭上,從(cong) 而降低了機械應力和疲勞強度,減少了光纖損壞的可能。這和其他的特征一起降低了維護的要求。
Comau目前正在歐洲測試第一台SmartLaser 係統,並且將有一台在美國進行用戶測試。公司希望看到在下一年初獲得來自汽車行業(ye) 的第一筆訂單。可以想到的是分時多工位/機器人安裝能被用於(yu) 依次加工多個(ge) 部件,因而激光器一直都在焊接狀態,一個(ge) 工位焊接的同時新的部件也在其他工位完成上料。
結論
遠程激光焊接的概念仍然在發展當中,係統不斷被改良以滿足用戶生產(chan) 中的需求。
供應商正努力降低高昂的初始設備投資和夾具複雜性所帶來的影響。激光技術的發展,比如更短波長和光纖及鏡片導光方式正在研究當中,此外還有不使用保護氣體(ti) 的手段。
使用傳(chuan) 統激光器進行多工位加工以最大化激光使用時間,用於(yu) 更高產(chan) 量的生產(chan) 已經成為(wei) 了現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