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我國能源互聯網的開發 需更為寬鬆的空間

來源:電纜網2014-12-25 我要評論(0 )   

近年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和互聯網產(chan) 業(ye) 的發展突飛猛進,能充分融合能源和互聯網兩(liang) 個(ge) 產(chan) 業(ye) 或將為(wei) 應對能源短缺、霧霾侵擾打開新的

      近年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突飛猛進,能充分融合能源和互聯網兩個產業或將為應對能源短缺、霧霾侵擾打開新的思路。能源互聯網會像近20年來消費互聯網的普及一樣勢不可擋,其作為一種趨勢是毋庸置疑的。

QQ圖片20141225153045
我國能源互聯網開發需更為寬鬆空間
 
  據悉,歐、美、日等有代表性國家正在布置一個又一個的“點”,我國可在每一個社區內布點,為下一步能源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提供基礎。點內的互聯互動,到最後串起來就形成了整個全國乃至全球的能源互聯網的目標。
 
  目前,我國的太陽能及風能發電主要以大型地麵電站為主導,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荒漠地區;相反,像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經濟密集度高、用電負荷大、環境汙染相對較嚴重的區域,太陽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卻較低。如果能將太陽能熱電聯供和天然氣的冷熱電三聯供聯合循環起來,既能大幅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總效率,又能為能源互聯網的普及推廣奠定區域互聯基礎。
 
  如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一樣,互聯網是發展的技術平台,能源互聯網應當有線上和線下平台,融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主體。線上與線下的完美融合,能真正的實現能源的互聯互通、共享共治。要達到這樣的融合,還要對線下的體製和機製的進行改革。
 
  能源互聯網一定是線下和線上同時進行,線上搭建平台,線下體製改革,最終實現能源不僅限於電力而是所有能源體的自由交易這一終極目標,從區域到地區再到全國,甚至發展到全球的互聯互通。
 
  我國應在政策上給予能源互聯網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允許各類資本、企業、技術等進入。能源互聯網每年的會議可以由民間組織牽頭發起,國家主管部門、主管領導做一些方向性的指導,這樣不僅可以使業界詳細了解政府政策,還可以使政府聽到市場的聲音,以便更好地推進能源互聯網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