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消費電子

第二波折疊手機中折疊屏技術哪些進步?蘊藏智能手機發展新形態?

來源:觸摸屏與(yu) OLED網2020-03-10 我要評論(0 )   

三星華為(wei) 折疊屏手機第二波:高價(jia) 低良品率下的品牌衝(chong) 動。華為(wei) 第二部折疊屏手機Mate Xs開售,定價(jia) 16999元。此前2月27日晚間,三星G

三星華為(wei) 折疊屏手機第二波:高價(jia) 低良品率下的品牌衝(chong) 動。華為(wei) 第二部折疊屏手機Mate Xs開售,定價(jia) 16999元。此前2月27日晚間,三星Galaxy Z Flip折疊屏手機在中國市場售賣,售價(jia) 11999元。在去年折疊屏手機首次投入市場被稱為(wei) 折疊元年之後,今年兩(liang) 大主流智能手機廠商繼續著新型手機商業(ye) 冒險之旅。

對於(yu) 華為(wei) Mate Xs,華為(wei) 宣稱其為(wei) 新一代5G折疊屏手機,在折疊硬件、5G性能、交互體(ti) 驗等方麵都有所升級。三星的Galaxy Z Flip手機則是在去年推出的Galaxy Fold之外,新推的一款對折手機,大小是將現在直板手機對折,像一個(ge) 化妝盒。之前Galaxy Fold和Mate Xs類似,兩(liang) 者都是追求折疊外型,打開後屏幕增大如平板電腦。

主流廠商連續推出折疊手機行為(wei) ,並且有著不同類型的折疊探索和使用場景挖掘,第二波折疊手機中折疊屏技術有哪些進步?是否蘊藏著未來智能手機發展最終形態?是否給消費者帶來了新鮮體(ti) 驗?抑或僅(jin) 僅(jin) 是不同廠商秀肌肉拉升品牌的一種行為(wei) ?

創新應用體(ti) 驗存疑

在華為(wei) 宣傳(chuan) 資料中,將Mate Xs當作一款利用折疊屏設計,“小”到能輕鬆放進口袋,“大”到能看見更廣闊天地的創新產(chan) 品。主屏是 6.6 英寸,背麵屏幕是 6.38 英寸, 展開後屏幕尺寸達 8 英寸。

有了這個(ge) 優(you) 勢,辦公族和學生族看報告、看論文將會(hui) 變得輕鬆;如何配上5G信號,隨時隨地追劇、打遊戲也不再是難題,甚至導航也可以看到更大地圖。

手機的定位容易理解,隨身攜帶的通訊工具和媒體(ti) 終端。屏幕再往上,到8寸、9寸是平板電腦,其定位是移動的重度娛樂(le) 工具,或者是輕生產(chan) 工具。折疊屏手機能否將這兩(liang) 個(ge) 定位融合為(wei) 一體(ti) ,還有待觀察。

業(ye) 內(nei) 人士當前更加關(guan) 注折疊屏手機分屏應用,可以讓多個(ge) 窗口並行,以避免在不同屏幕間切換之煩瑣。除了三星、華為(wei) ,OPPO也看中其體(ti) 驗。2016年,OPPO曝光過一台可折疊的柔性屏原型機,從(cong) 當時的照片來看,這台原型機已經可以實現屏幕完全折疊。他們(men) 技術人員表示,分屏成為(wei) 目前折疊屏體(ti) 驗比現有直板手機體(ti) 驗好的地方。下一步,OPPO在探索通過OS設計出一些直板機沒法實現的創新性體(ti) 驗。

一位業(ye) 內(nei) 分析師告訴騰訊新聞《潛望》,現在有兩(liang) 種折疊思路。一個(ge) 是平板和手機融合在一起,就是三星Fold和華為(wei) Mate思路,相當於(yu) 是用手機的便攜性拿了一個(ge) 平板。但是,朝著這個(ge) 方麵優(you) 化而來的平行視界、分屏,“支持部分主流應用,沒有特別大、特別多種類應用。”

不同人喜歡用的應用非常大量,千奇百怪,手機廠商和應用開放者需要針對每個(ge) 應用去做折疊屏的適配,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手機廠商如果想推,第一是跟內(nei) 容方(APP)去談,開放一些端口;第二需要大量人力去優(you) 化、去重寫(xie) 代碼。

另外一種折疊是三星今年推出的Z flip,手機更扁平化,“還是一個(ge) 手機,折疊後更便攜了。”分析師稱。

不過,在折疊形式尚在摸索、應用尚不具有強吸引力的眼下,由折疊屏幕而帶來的折痕、劃痕和區別於(yu) 玻璃屏幕的塑料感。這與(yu) 柔性蓋板材料特性有關(guan) ,很難根除。

柔性蓋板材料要求柔性的同時,還要求耐磨性、透光性、超薄和足夠硬度。CPI(ColorlessPI)材料是第一代產(chan) 品的柔性蓋板材料,為(wei) 三星Galaxy Fold、華為(wei) Mate X、摩托羅拉 Razr 等手機使用,但該種材質的折疊屏容易產(chan) 生折疊鉸鏈凸起、屏幕折痕和黑屏等缺陷。

為(wei) 此,華為(wei) 與(yu) 三星采用了不同解決(jue) 方案。在第二代Mate Xs上,華為(wei) 柔性 OLED顯示屏為(wei) 了增加折疊屏的耐久度,覆蓋了雙層CPI柔 性材質。三星則在 Galaxy Z Flip上首先嚐試PET+柔性玻璃(UTG)。據稱,UTG玻璃可彎曲到數毫米的半徑,且不易產(chan) 生彎曲疲勞,同時還具備耐劃傷(shang) 、耐高溫以及突出的水氧阻隔性能等優(you) 勢。

但是,這些宣稱的改進都需要更多時間印證。上述分析師稱:現在的兩(liang) 種材質,一是華為(wei) 的CPI,無論是單層還是雙層;還是三星的Z Flip的一層PET加一個(ge) 所謂柔性玻璃。其實從(cong) 消費者的感知來看,從(cong) 手上摸第一是塑料,第二是硬度非常低,容易劃出痕跡。

全球前十名的手機公司,包括蘋果、OPPO和vivo在內(nei) ,都沒有跟進向市場投放折疊屏手機。這些公司普遍考慮的因素包括:折疊屏手機量產(chan) ,在萬(wan) 級、十萬(wan) 級別時,實驗室測試數據完全不夠。等這些手機進入消費者手裏,一定會(hui) 有意想不到的故障。

實際使用過後,另外兩(liang) 家手機公司的高管認為(wei) ,當前折疊屏方案不值得跟。其中之一對騰訊新聞《潛望》說,買(mai) 完三星或者華為(wei) 折疊屏手機用上一個(ge) 月之後,你就會(hui) 體(ti) 會(hui) 到,從(cong) 消費者使用體(ti) 驗來講,折疊屏短期內(nei) 解決(jue) 不了。

另外一位高管則指出,折疊屏機這種形態看起來很酷,但在現有的用戶體(ti) 驗下很難給用戶帶來更佳體(ti) 驗,這需要技術的突破,但目前還看不到可能。從(cong) 各家發布的產(chan) 品來看,是把簡單的事搞複雜了。

而對於(yu) 三星,2019年4月份,推出一批體(ti) 驗折疊屏Fold,很快就收回了。再一次推出已經是11月份。實際上,出於(yu) 安全,暫時不推出折疊屏手機是明智選擇。

上述分析師從(cong) 消費者角度考慮,“如果2萬(wan) 塊錢對你來說就像200塊錢一樣,買(mai) 一個(ge) 玩具可以,但是畢竟這些人是少數。”

麵板廠主導方案:技術良率有缺陷

技術角度看,折疊屏較柔性OLED生產(chan) 更為(wei) 複雜,從(cong) 平麵屏走向折疊屏,目前產(chan) 業(ye) 鏈仍然麵臨(lin) 蓋板材料、封裝、鉸鏈、配套元器件及成本等一係列問題。

折疊屏大致可分為(wei) 三層,最上麵的CPI蓋板,蓋板下麵是觸控材料,再下麵是OLED顯示屏。柔性屏後麵配套鉸鏈。這些技術,都在摸索中,存有爭(zheng) 議。

首先是鉸鏈。華為(wei) 此次第二代折疊屏手機,升級了鉸鏈技術,采用了鋯基液態金屬,提升折疊次數。此前,目前折疊屏手機開合壽命不盡如人意,根據外媒CNET線下實際測試的結果,摩托羅拉 Moto Razr 在連續翻轉 2.7 萬(wan) 次後出現鉸鏈故障,三星 Galaxy Fold 堅持了12萬(wan) 次的連續折疊,未達官方宣稱開合次數一半。

柔性觸控材料之爭(zheng) 則更火熱。目前主流陣營分別主張用金屬網格(metalMesh)、納米銀線、碳納米管、石墨烯等柔性材料。這些材料都是對傳(chuan) 統ITO(氧化銦錫)是傳(chuan) 統觸控屏導電材料的替代。傳(chuan) 統ITO剛性強,不耐彎折,限製了其柔性化發展。其次是阻抗高,ITO是150歐,納米銀線可以做到10歐左右。

當前較可能先形成量產(chan) 規模的是金屬網格和納米銀線。“華為(wei) 第二代和三星現在還是金屬網格Y-OCTA的方案,沒有到納米銀線;柔宇用的是銀納米線方案。”華科創智董事長喻東(dong) 旭向騰訊新聞《潛望》分析,華科創智開發了一套全激光和打印技術結合工藝路線,可以高效且零汙染的製備折疊觸控屏。喻東(dong) 旭稱華科創智是市麵上唯一一家同時掌握納米銀線和CPI薄膜技術的公司。

在喻東(dong) 旭看來,Y-OCTA方案是直接把金屬網格內(nei) 置、鐫刻到OLED上麵去。“這裏有很多矛盾,良率很低,雜訊比較大。”

既然納米銀線更先進,為(wei) 什麽(me) 大公司三星、華為(wei) 眼下不選擇?這裏有兩(liang) 方麵原因。其一,華科創智CTO曾西平表示,目前是折疊屏手機是“由顯示屏廠在主導,自然會(hui) 選擇金屬網格,那是他們(men) 原有的工藝,他們(men) 沒有納米銀的技術。”

做金屬網格工藝跟OLED非常想象,前後沒有太大差別,京東(dong) 方、維信諾都投資了金屬網格。以維信諾為(wei) 例,用Y-OCTA方案在固安投了5億(yi) 元金屬網格產(chan) 線。京東(dong) 方也有類似布局。從(cong) 商業(ye) 角度考慮,顯示和觸控一起來做,一攬子方案有利於(yu) 鎖定客戶。不過,這種技術良品率成問題,誇張的說法是良品率隻有10%。

來自vivo的一個(ge) 工程師則稱,要說良品率,納米銀工藝,很早之前日本東(dong) 麗(li) 公司介紹過,沒聽說這種材料比金屬網格良品率更高。金屬網格主要缺點不是良率,而是它不透光,所以要搭配黃光製程,把線寬做小,躲在pixel開口區外。納米銀線可以用塗布製程,並且透光,(線徑小於(yu) 可見光,光線可繞過去),設計上限製比較小,成本優(you) 勢很大。

曾西平則不太讚同這一看法。他堅持認為(wei) 金屬網格“良率是大問題,線寬也是個(ge) 問題,當線寬變細,良率的問題會(hui) 更突出。”

其二,納米銀線本身尚處在實驗室階段,要做到產(chan) 業(ye) 化、上規模,還有待時間,需要大量投資,購買(mai) 設備和升級工藝。因此,即便華科創智納米銀線產(chan) 能最大,前麵主要精力更多放在超大TP,柔性產(chan) 業(ye) 鏈不太成熟,步驟上安排稍微晚一些進入。

喻東(dong) 旭認為(wei) 金屬網格扮演階段性角色,長遠來看,納米銀線是方向,其用到折疊屏手機,“將會(hui) 是一個(ge) 裏程碑事件。”目前,第二代折疊屏手機限於(yu) 技術發展,沒有本質變化。

這就不難理解折疊屏手機價(jia) 格過萬(wan) 元。中信證券2月25日一份報告中引用了一些成本數據:從(cong) 三星 Galaxy Fold的材料成本來看,其整體(ti) 成本高達 636.7 美元,比 iphoness XS Max 和 Galaxy S9+分別高出 246.7美元和 260.9 美元。原材料價(jia) 格高企不下,成為(wei) 折疊屏普及的頭號障礙。

高昂價(jia) 格背後,是技術不成熟,良品率低,有些還在摸索,甚至不同利益集團的技術路線和材料選擇還處於(yu) 博弈之中。

品牌衝(chong) 動

上述分析師堅持用短期內(nei) 嚐鮮產(chan) 品來判斷折疊屏手機。在手機行業(ye) ,傳(chuan) 統像三星W係列、華為(wei) 保時捷,甚至8848手機,“這些叫渠道資源機,給渠道賣溢價(jia) 用的。”分析師說。通俗點來說,買(mai) 家拿折疊屏手機,足夠有麵子和辨識度,是小眾(zhong) 、嚐鮮產(chan) 品,彰顯超高端人群身份。從(cong) 這點來看,“折疊機作用和渠道資源機基本重合。”

資源機自功能機時代就已經存在,智能機時代價(jia) 格會(hui) 上摸15000元,甚至20000元。比如給中國電信的心係天下W2020定製機,售價(jia) 18000元以上。買(mai) 單者一般不在意過萬(wan) 價(jia) 格。對於(yu) 這些機器,一般官方網頁上很難找到像三星W係列官方零售價(jia) ,有也埋得很深。像華為(wei) Mate係列、P係列剛出來的時候,一些稀有配色、素皮版等,都可以稱為(wei) 資源機,給渠道賣溢價(jia) 的機器。

品牌訴求方麵,此次三星與(yu) 華為(wei) 策略稍有不同。三星在中國,其實市場已經很小。三星在國內(nei) 低端機,拚性價(jia) 比,沒有成本優(you) 勢,做不過國內(nei) 廠商。尚存的一些高端手機,如果沒有Galaxy Fold和Z flip來支撐,未來慢慢品牌整體(ti) 在中國消失了。這是三星中國戰略所不允許的。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三星在中國,折疊屏手機在渠道方麵有足夠毛利去驅動,賣一台賺一台錢,品牌形象依然能維持住高端層次。華為(wei) 則是通過折疊屏展示更多技術實力,秀肌肉,在已經駐紮的高端品牌區間繼續上探。

盡管如此,有些國際機構比較看好折疊屏。根據 IHS 預估,可折疊手機 2020 年出貨量預計達 520 萬(wan) 台, 2019-2025 年可折疊手機出貨量從(cong) 不到 150 萬(wan) 部有望增至 5000 萬(wan) 部,市場滲透率達到 3.37%,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80%。

要達到這一美好目標,第二波折疊屏顯然不夠,尚有許多挑戰有待克服。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