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批車企的汽車召回計劃,4萬(wan) 餘(yu) 輛因安全隱患實施召回的車輛中,純電動新能源汽車超過33000輛。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新能源汽車被列為(wei) “構築產(chan) 業(ye) 體(ti) 係新支柱”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之一。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ye) 中,“產(chan) 品指標注水還甩鍋客戶”“企業(ye) 還沒賣一輛車市值就幾千億(yi) ”等問題逐漸凸顯,“虛假宣傳(chuan) ”“虛火過旺”已成為(wei) 製約行業(ye) 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隱憂。
浮誇、注水、甩鍋 行業(ye) “熱”中有憂
新能源汽車行業(ye) 仍然“火熱”。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量31.7萬(wan) 輛,同比增長達395.3%。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ge) 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同比增長3.2倍。2月,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近6倍。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wan) 輛,比上年增長29.2%,並呈高速增長趨勢。
但在行業(ye) 高熱度背後也潛藏不少隱憂。
產(chan) 品性能指標“浮誇”“注水”情況時有出現。近期,一位購買(mai) 大眾(zhong) 新邁騰GTE車型的深圳車主對記者表示,廠家宣稱的“56公裏純電續航裏程”,“即便車輛充滿電後自動斷電,儀(yi) 表盤顯示的純電續航裏程也隻有44公裏左右。”4S店方麵對此解釋是“算法實現的精準續航”。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楊勝兵表示,當前車企通過誇大宣傳(chuan) 對整車實際使用狀況下續航裏程“注水”,在行業(ye) 中並不鮮見,因此引發的訴訟爭(zheng) 議明顯增加。
此前某知名車企對其取得電池技術突破的宣傳(chuan) 被指不實,引來不少專(zhuan) 家批評與(yu) 業(ye) 界非議。還有一些車企玩“文字遊戲”,將一些行業(ye) 中常見的技術包裝成“黑科技”忽悠消費者。
部分車企產(chan) 品故障頻發卻習(xi) 慣性“甩鍋”消費者。據市場監管總局數據,2020年新能源汽車因三電係統缺陷召回占召回總數量的31.3%。另據缺陷產(chan) 品管理中心收到消費者提供的汽車產(chan) 品缺陷線索數據,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中關(guan) 於(yu) 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係統的問題線索占總量近半。
記者發現,部分車企往往是責任能甩就甩,如:理想ONE新能源車斷軸事件中,車企先以“硬件優(you) 化升級”搪塞,後在公眾(zhong) 壓力下才承認存在設計缺陷;前述同品牌產(chan) 品嚴(yan) 重碰撞後安全氣囊仍未彈出,車企則回應稱“撞的地方不是要點”;在多起特斯拉電動車無故加速造成事故中,特斯拉均試圖將事故原因歸結為(wei) 車主誤操作;今年1月特斯拉新車斷電事件中,企業(ye) 竟“甩鍋”國家電網。
“紙上造車”“盲目招商” 行業(ye) “虛火”旺
多名行業(ye) 人士及專(zhuan) 家向記者表示,目前新能源車銷售端“虛假宣傳(chuan) ”多見的背後是該行業(ye) “虛火過旺”。
記者發現,廣闊的市場潛力催生出部分紙上“造車”的“PPT車企”。
截至目前,恒大汽車公司市值已高達5000億(yi) 港元,成為(wei) 港股中僅(jin) 次於(yu) 比亞(ya) 迪的第二大車企,但該公司尚未有一款量產(chan) 車型在售。根據日前公布的2020年全年業(ye) 績報,從(cong) 營收占比來看,恒大汽車98.79%營收來自醫療美容及健康管理收入,卻隻有1.21%營收來自新能源汽車。
部分市場人士判斷,產(chan) 能和市值的巨大反差表明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在資本市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虛高。
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碩認為(wei) :“部分市場主體(ti) 投機衝(chong) 動強烈,新能源汽車的頭部企業(ye) 並不多,資產(chan) 配置中股票又是最容易獲得的,很容易就形成過熱。”
記者還發現,部分地方政府盲目“競賽”引進新能源汽車項目。
“有的地方為(wei) 拉項目啥都條件都給,有的直接為(wei) 車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見新能源車項目就搶,審核、甄別都‘綠燈’,生怕自己落在後麵。”
“一些地方政府拚命上項目,變相助推行業(ye) ‘虛火’上升。沒有真正的市場需求,產(chan) 品可靠性無法達標。”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師建華說。
此外,楊勝兵表示,2021年新能源車補貼進一步退坡,行業(ye) 麵臨(lin) 全麵轉向技術能力主導的市場競爭(zheng) 。麵對當前國內(nei) 行業(ye) 技術積累仍較有限的現實,“浮誇”“虛火”在一定程度上都折射出行業(ye) 焦慮。
抓質量、控資本、提技術 保障行業(ye) 長遠發展
多名專(zhuan) 家和業(ye) 內(nei) 人士向記者表示,核心技術“吹”不出來,行業(ye) “虛火”不是真火,新能源車行業(ye) 要實現長足發展就要“擠泡沫”“降虛火”,多層次、多方麵地提升經營、治理效能。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表示,除續航裏程“注水”外,2020年新能源汽車涉投訴主要問題還有:充電速度與(yu) 宣傳(chuan) 不符;電池質量問題突出;變速箱異響、頓挫及動力消失等問題較多;售後服務水平不高等。記者發現,有不少消費者希望主管部門針對新能源車“虛假宣傳(chuan) ”問題建立更直接更高效的投訴舉(ju) 報機製。
楊勝兵認為(wei) ,當前新能源車企采用宣傳(chuan) 手段推廣產(chan) 品無可厚非,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guan) 企業(ye) 引導技術發展方向、吸引超前研發投資有積極影響。但如果淪為(wei) “虛假宣傳(chuan) ”則不但會(hui) 直接損害消費者權利,還將對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都產(chan) 生負麵影響。
他建議,消費者、企業(ye) 、監管部門等各方應正確認識當前消費預期、產(chan) 業(ye) 政策預期與(yu) 產(chan) 業(ye) 真實發展整體(ti) 水平,相關(guan) 企業(ye) 在宣傳(chuan) 產(chan) 品性能時,應將實驗品、小試產(chan) 品與(yu) 產(chan) 業(ye) 整體(ti) 水平的真實關(guan) 係表達清楚,消費者也應積極了解行業(ye) 實況及法律法規政策。
對續航裏程“注水”等問題,深圳市消委會(hui) 副秘書(shu) 長靳麗(li) 娟表示,下一步將組織新能源車主流品牌車型的續航裏程“殘酷測試”,確保續航裏程數據準確真實。
對於(yu) 部分地方盲目爭(zheng) 搶新能源汽車項目,多地政府相關(guan) 工作人員建議加強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規劃的頂層設計,在招商引資中把好甄別關(guan) 。
此外業(ye) 內(nei) 人士還建議,監管部門應對資本市場針對新能源車行業(ye) 的“泡沫操作”保持高度警惕。
近期,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表示,將采取技術、管理等多類措施,加強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管。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