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這個(ge) 相控陣用戶站不起眼,看上去僅(jin) 有筆記本電腦大小,沒有機械部件。但它是優(you) 化通信信號的利器,容易攜帶,適用於(yu) 航空、航海、汽車等多種場景。”日前,在第六個(ge) “中國航天日”航天產(chan) 業(ye) 成就展館上,航天科工二院25所先進通信技術研究室主任楊健介紹了一款名為(wei) “二維相控陣用戶站”的創新產(chan) 品。人們(men) 在飛機、高鐵上處理公務、休閑學習(xi) 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時斷時續的信號帶來諸多不便。這款產(chan) 品安裝在高鐵上後,作為(wei) 天基寬帶互聯網係統的重要一環,能建立起用戶與(yu) 衛星間的數據傳(chuan) 輸鏈路,微信發不出去、電話接不進來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實現極速上網。
與(yu) 二維相控陣用戶站一同參展的,還有25所研製的多項航天科技創新成果。“星間激光通信技術中最難的,是被喻為(wei) 太空中‘針尖對麥芒’的波束對準。要在相距幾千公裏的兩(liang) 顆高速運動的衛星上實現對準,隻能有千分之一度的誤差。”25所產(chan) 品設計師李海昊說,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難題,科研人員奮力攻關(guan) ,終於(yu) 研製出星間激光通信終端。這個(ge) 終端作為(wei) 天基寬帶互聯網中衛星平台的核心產(chan) 品,通過對高指向性激光的控製、收發和調製,在高速運動的衛星平台上實現激光通信鏈路的建立和保持,進而實現遠距離星間高速通信。
此外,還有兩(liang) 款成果引發人們(men) 關(guan) 注,現場展示了與(yu) 其實際產(chan) 品基本一樣的結構件。一款是去年隨“天問一號”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相控陣測量敏感器,它為(wei)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器發動機減速、懸停和軟著陸的控製提供測量數據,保證“祝融”號火星車安全著陸火星表麵;另一款是“嫦娥五號”交會(hui) 對接任務中的微波雷達。經過6次任務檢驗、11次交會(hui) 對接實戰,這款微波雷達持續實現優(you) 化升級,不斷減重、降耗,性能提升,已形成通用化、平台化發展,技術成熟度和產(chan) 品穩定性完備可靠,能夠滿足未來空間站建設高頻、快速對接的任務要求。
“為(wei) 打造航天領域國家科技戰略力量,我們(men) 在科技創新方麵做了很多嚐試。”25所所長曹哲說,“團隊正在努力打通需求—技術—產(chan) 品的創新鏈條,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並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重大創新領域開展了產(chan) 學研深入合作等,努力把更多航天科技轉化為(wei) 服務國計民生的實際成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