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園區·走進企業(ye)
我國80%的鋰資源集中在青海;
青海沙棘占了全國沙棘資源總量的20%;
青藏地區首批顆粒多晶矽於(yu) 2018年在西寧出產(chan) ;
世界很多高檔酒店內(nei) 鋪的地毯來自西寧;
6微米鋰電銅箔就“出生”在西寧;
西寧已成為(wei) 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碳纖維製造基地;
“安兒(er) 寧顆粒”名列全國兒(er) 科呼吸係統用藥第二位。
……
當金屬的光澤與(yu) 智慧的光芒交相輝映,當機器轟響與(yu) 頭腦風暴激蕩共鳴,西寧,迎來了製造業(ye) 的高光時刻。
從(cong) 一片空白到熠熠生輝,從(cong) 沒有一個(ge) 產(chan) 業(ye) 到形成一區四園的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和低碳示範試點走在全國前列,從(cong) 名不見經傳(chuan) 到蜚聲全球,新時代的西寧製造,在經濟欠發達、生態脆弱的高原地區正演繹著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綠色、循環和創新發展篇章。
發展不設限,未來猶可期。從(cong) 零起步,19年不懈努力,作為(wei) 全省工業(ye) 經濟戰場,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入學習(xi) 貫徹省委“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部署,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新時代幸福西寧,堅持穩中求進,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換擋加速,“高精尖”“綠色環保”已經成為(wei) 西寧工業(ye) 的代名詞。今天,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勝之年、“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讓我們(men) 道一聲:
致敬,西寧綠色製造!
綠色發展的突圍之路
您看過大型工業(ye) 紀錄片《大國重器》嗎?紀錄片中展示的6微米鋰電銅箔就“出生”在位於(yu)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dong) 川工業(ye) 園區的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而該公司新研發的微孔銅箔更是在業(ye) 內(nei) 引起轟動,也因此,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成為(wei) 西寧最亮麗(li) 的一張名片。
西寧地處河湟穀地,是青藏高原的門戶和生態屏障。作為(wei) 生態脆弱的重點地區,西寧以1%的地理空間承載著青海近50%的人口。在這樣一個(ge) 生態敏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如何實現綠色發展?
對此,市委書(shu) 記王曉指出,西寧堅持把“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作為(wei) 幸福城市成長坐標,提出了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發展舉(ju) 措,設立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hui) ,積極推進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紮實推進“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等六大建設行動,加快產(chan) 業(ye) 和城市轉型升級,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綠色發展公眾(zhong) 滿意度位居全國前列,在生態脆弱、欠發達地區走出一條整體(ti) 實現綠色發展的新路。
把生態優(you) 勢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在這份堅定信念之下,西寧大地上的綠色發展實踐全麵升溫。
單晶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組件光電轉換效率達到國家光伏領跑者計劃要求;
成功研發微孔銅箔並實現量產(chan) ,陰極銅項目填補青藏地區銅冶煉空白;
千億(yi) 元鋰電產(chan) 業(ye) 基地和全國重要的光伏製造中心已具雛形……
近年來,西寧市夯實綠色發展產(chan) 業(ye) 支撐,加快構建以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引領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按照省上打好“四張牌”的產(chan) 業(ye) 布局,著力在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上下功夫,全市產(chan) 業(ye) 向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邁進。
“速度與(yu) 激情”在西寧上演
給你2秒,你能幹什麽(me) ?
眨一下眼睛?看一眼手機?
在青海比亞(ya) 迪鋰電池有限公司裏,2秒,能夠生產(chan) 一塊鋰電池!
走進這座智能化廠房,流水線作業(ye) 整齊劃一。
按照鋰電池生產(chan) 主要工序,分別為(wei) 極片、裝配和化成。經過這幾道工序、體(ti) 驗過一場綠色征途之後,一塊高科技的鋰電池就這樣誕生了。目前生產(chan) 節拍達到2秒生產(chan) 一塊鋰電池。
與(yu) 青海比亞(ya) 迪鋰電池有限公司相距不遠,是青海泰豐(feng) 先行鋰能有限公司。
2010年1月,泰豐(feng) 先行由北大先行科技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在南川工業(ye) 園區注冊(ce) 成立,公司依托北大先行和北京大學的技術和人才優(you) 勢,以及青海鹽湖資源優(you) 勢,開始了生產(chan) 世界上最先進的新能源材料和動力電池的探索。
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我們(men) 是鋰電產(chan) 業(ye) 的重要一環,與(yu) 時代新能源、比亞(ya) 迪等企業(ye) 打造和完善了青海省新能源電池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對於(yu) 加快完成新能源儲(chu) 能產(chan) 業(ye) 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yi) 。”
鋰是密度最小的金屬,也是已知元素(包括放射性元素)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應用於(yu) 原子反應堆、製輕合金及電池等多方麵。鋰離子電池作為(wei) 高能儲(chu) 存介質,在現代社會(hui) 得到高速發展,鋰元素也因此滲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個(ge) 人攜帶的筆記本電腦、手機、藍牙耳機等數碼產(chan) 品中應用的鋰離子電池,就含有豐(feng) 富的鋰元素。
“鋰電池內(nei) ,正極材料占60%,而這正是泰豐(feng) 先行的主要產(chan) 品。磷酸鐵鋰主要應用於(yu) 對體(ti) 積不敏感的大型動力電源,如電力大巴車;三元素材料主要應用於(yu) 中小型電力電源,如小轎車的動力電池等;鈷酸鋰主要應用於(yu) 小型電池。”
速度與(yu) 激情的“大片”,每天都在西寧各大園區的廠房和車間上演。
全國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出台
“如今在西寧,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西寧正以前所未有的決(jue) 心和力度完成涉水工業(ye) 企業(ye) 深度治理,取締或責令整改小散亂(luan) 汙企業(ye) 。”
2019年1月1日,《西寧市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促進條例》正式施行。
這是西寧率先出台的全國第一部規範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方麵的地方性法規。一個(ge) “率先”,這是一塊自我加壓的砝碼,更是一種矢誌不渝、接續奮鬥的精神。
製定《條例》,就是為(wei) 進一步促進我市加快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使我市綠色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上,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切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向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大步邁進。
“這部《條例》出台後,對我們(men) 企業(ye) 來講是一種約束,《條例》對綠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節能降耗等方麵都劃出了紅線,讓我們(men) 時刻有種意識,那就是在西寧,環境保護是第一位的。”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武誌強說。
“在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西寧市各個(ge) 工業(ye) 園區各有千秋。”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東(dong) 川工業(ye) 園區主要以新能源、新材料為(wei) 主,南川工業(ye) 園區以鋰資源精深加工為(wei) 特色,甘河工業(ye) 園區圍繞國家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chan) 和深加工及特色化工產(chan) 業(ye) 基地來建設,生物科技產(chan) 業(ye) 園區正打造高原生物技術產(chan) 業(ye) 基地,北川工業(ye) 園區朝著全省綠色發展引領區和外向型產(chan) 業(ye) 出口基地目標發展。
“綠色是幸福西寧的發展底色。”
坐擁兩(liang) 千多年曆史文化的古城西寧,以“擔當奉獻”的精神,正在綠色發展中加速,不斷實現著自我突破。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
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崛起
不沿邊、不靠海,身居青藏高原,開放型經濟先天不足。這對西寧製造業(ye) 走出去無疑是一個(ge) 天然的瓶頸。
篳路藍縷,攻克一個(ge) 個(ge) 技術難點,攀上一個(ge) 個(ge) 行業(ye) 高峰,一次次定義(yi) 西寧高度,西寧製造不斷吸引著世界的關(guan) 注。
如今,加快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成為(wei) 新時代幸福西寧未來發展的“路線圖”,也是西寧產(chan) 業(ye) 生態最好的印證。
“西寧?”
“西寧!”
10年前,若將西寧放在中國製造業(ye) 版圖上論資排位,人們(men) 的第一反應,也許是滿臉疑問和不懈。一個(ge) 高原城市,工業(ye) 極其薄弱,沒人記住姓名。
今天,西寧工業(ye) 早已和“高精尖”“綠色環保”畫上了等號。那個(ge) 曾經在外人眼裏的“傻大粗黑”,已經逆襲成為(wei) 綠色發展樣板城市。
既歎為(wei) 觀止,也感慨萬(wan) 千。
一個(ge) 原本不起眼的高原城市,已然是一部綠色工業(ye) 發展的逆襲史。
這份力量帶來的思考,發人深省,直擊當下,啟迪未來。
去年,在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工作會(hui) 議上,市委書(shu) 記王曉的這些話讓人印象尤為(wei) 深刻——
從(cong) 發展理念上看,我們(men) 堅持思想、政治、價(jia) 值引領,推動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入腦入心入行;從(cong) 產(chan) 業(ye) 路徑上看,我們(men) 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動能不斷湧現,我們(men) 要牢牢把握生態安全這一基礎支撐,構築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西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美麗(li) 西寧樣本”。
由此,更多知名企業(ye) 落戶西寧,更多老牌企業(ye) “老樹發新芽”——
生物科技園三期,這裏是青海明膠全新的廠區,這裏將建成總麵積4萬(wan) 平方米、年產(chan) 14億(yi) 米膠原蛋白腸衣的腸衣生產(chan) 線。
從(cong) 明膠到腸衣,這家經曆了63年風雨的老牌企業(ye) 走過了一條科技引領、綠色蝶變的轉型之路。
名列全國兒(er) 科呼吸係統用藥第二位的安兒(er) 寧顆粒又實現了涅槃,2018年該單品產(chan) 值達到近3億(yi) 元,金訶藏藥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工藝改進研究,將原工藝中的醇沉改為(wei) 離心過濾,采用新型的高端設備,降低了生產(chan) 風險,減少有機溶劑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使用,減少了資源消耗,實現了企業(ye) 的綠色發展。
西寧的經濟發展理念在一些簽約項目中可見一斑——
聚焦“鋰電、光伏光熱、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醫藥和高原動植物資源精深加工”五大產(chan) 業(ye) 集群。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促進工業(ye) 化與(yu) 信息化深度融合,加速壯大提升新興(xing) 增長極。
最近幾年,做強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新時代幸福西寧的最強音——
比亞(ya) 迪全球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正式下線,北捷隔膜生產(chan) 技術、比亞(ya) 迪和時代新能源電芯核心生產(chan) 設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泰豐(feng) 先行建成國內(nei) 最大規模的自動化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chan) 基地……
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建設光熱產(chan) 業(ye) 園,夯實千億(yi) 鋰電產(chan) 業(ye) 基礎,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ye) 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西寧在打造低碳循環的綠色工業(ye) 體(ti) 係和循環型製造業(ye) 體(ti) 係的路上不斷迭代升級。
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正在青藏高原崛起。
循環巨筆書(shu) 寫(xie) “青海答卷”
這是西寧快與(yu) 慢之間的大生態。
西寧的快,有目共睹。
“進門遞資料,出門當老板。”這是西寧市市民中心開辦企業(ye) 最快的速度,使得開辦企業(ye) “一日辦結”成為(wei) 現實,開創了“西寧速度”。
西寧的慢,精雕細琢,產(chan) 業(ye) 生態需要悉心培育。
一千多緯色紗經過一道道工序後,紡成線、織成毯,再漂洋過海遠銷美國、印度、日本等國家。
依靠“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西寧藏毯企業(ye) 不斷轉型升級,在不斷探尋中,一塊塊精美絕倫(lun) 的藏毯插上翅膀“飛”出了國門,而藏毯展會(hui) 不僅(jin) 有效盤活了青海藏毯特色資源,還成為(wei) 一個(ge) 重要支點,撬動青海立足本地發揮資源稟賦,融入“一帶一路”經濟帶外向發展的無限潛能。
與(yu) 此同時,循環經濟的新發展理念也為(wei) 產(chan) 業(ye) 生態注入了新鮮血液,為(wei) 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的提速前行,築起了高質量的發展軌道。
2019年8月,“浙江大學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河水電集成電路矽材料聯合研發中心”在西寧掛牌成立,標誌著青海省打造“國內(nei) 重要集成電路矽材料產(chan) 業(ye) 基地”的部署又邁出關(guan) 鍵一步。
電子級多晶矽是集成電路製造業(ye) 最主要的基礎材料,被喻為(wei) 信息產(chan) 業(ye) 的“糧食”。多晶矽同時也是光伏產(chan) 業(ye) 的“基石”,是新能源產(chan) 業(ye) 最基礎的原材料。作為(wei) 戰略性原材料,電子級多晶矽的生產(chan) 技術和市場長期由國外壟斷,製約我國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新能源產(chan) 業(ye)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ye) 協會(hui) 原秘書(shu) 長袁桐對此次校企“強強聯合”的前景充滿期待,她表示,這將有利於(yu) 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解決(jue) 我國電子信息新材料產(chan) 業(ye) 缺少技術領軍(jun) 企業(ye) 、下遊需求旺盛但多數關(guan) 鍵產(chan) 品創新能力不足、高端產(chan) 品自給率不高等問題。
西寧市作為(wei) 發展循環經濟的三大主引擎之一,發揮了循環發展的重要承載作用,循環的“硬核”更趨完備。
一批循環經濟的高新產(chan) 業(ye) 向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向縣域產(chan) 業(ye) 工業(ye) 園區聚集、向中小微企業(ye) 創業(ye) 園區聚集,以調整結構延長鏈條、布局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循環推進持續發力、創新驅動提升效益的四種模式,夯實了循環經濟發展根基,推動了工業(ye) 循環經濟的提質增效。
古城西寧因注入了循環發展的活力資源,麵向未來更具發展潛力,其帶動性和輻射力也更趨強勁。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守住綠水青山,把綠色發展作為(wei) 轉型升級的根本底線,綠色已成為(wei) 西寧工業(ye) 最厚重的底色,也是對西寧產(chan) 業(ye) 生態最好的印證。
西寧綠色製造,高質量發展的車輪正滾滾向前……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