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產(chan) 連續纖維3D打印走向商業(ye) 化的元年。
我國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打印
中國在航天科技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成功完成了首次太空3D打印。
在2020年5月的長征五號B載人飛船試驗船上,搭載了一台完全由中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型裝備——“3D打印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成功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太空3D打印的國家。
在軌太空3D打印的航天科技集團CASC標誌,由碳纖維的長絲(si) 連續構成
這一壯舉(ju) 背後的關(guan) 鍵是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3D打印技術。這項技術采用連續幹纖維束與(yu) 熱塑性聚合物作為(wei) 原材料,利用自主研發的打印裝備實現了兩(liang) 者的複合浸漬與(yu) 熔融沉積,從(cong) 而實現了複合材料的一體(ti) 化製備與(yu) 成形。
西安交通大學研發團隊開發的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太空3D打印地麵驗證原理樣機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的李滌塵和田小永教授在2014年首次提出了基於(yu) 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打印技術,這也是國內(nei) 最早從(cong) 事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3D打印技術的研發團隊。
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太空3D打印地麵驗證原理樣機打印測試
團隊依托機械製造係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科研平台,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計劃、載人航天預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進行了高性能複合材料成形增材製造工藝裝備與(yu) 性能方麵的研究。團隊還探索了高性能複合材料增材製造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獲得了10多項授權發明專(zhuan) 利,並發表了20多篇高水平論文。其中,一篇ESI論文獲得了2019年《複合材料Part A》期刊最高引用論文獎。
中國連續纖維複材3D打印領軍(jun) 者
技術團隊係中國連續纖維3D打印的首創團隊,專(zhuan) 利技術數量群國內(nei) 第一。
連續纖維複材3D打印的樣品
解決(jue) 纖維幹絲(si) 打印所存在的缺陷,提升複合材料力學性能、打印效率與(yu) 精度。
隨著團隊正式將連續纖維複合材料3D打印技術進行商業(ye) 化,突破了"卡脖子"問題,為(wei) 中國3D打印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支持,讓輕質高強構件製造更簡單。
2023亞(ya) 洲3D打印、增材製造展覽會(hui) (TCT Asia 2023)於(yu) 2023年9月12-14日在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4.1館舉(ju) 辦,協同高科(展位號:H108)將攜連續纖維·金屬·陶瓷3D打印解決(jue) 方案參展。
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
廣東(dong) 省增材製造裝備創新中心(籌)
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是深圳市“十大製造業(ye) 創新中心”之一的新型創新平台。
2023年4月廣東(dong) 省工信廳公示批準籌建廣東(dong) 省增材製造裝備創新中心。由廣東(dong) 省激光行業(ye) 協會(hui) 、深圳市3D打印協會(hui) 會(hui) 長單位光韻達(股票代碼:300227)為(wei) 牽頭單位,攜大灣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會(hui) 會(hui) 長單位沃特股份(股票代碼:002886)以及行業(ye) 專(zhuan) 家、領航者、多名博士團隊,承接深圳市3D打印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團隊,共同組(籌)建以增材製造裝備產(chan) 業(ye) 化實施、3D 打印研究與(yu) 應用,延續其使命持續打造關(guan) 鍵共性技術為(wei) 核心的創新載體(ti) 。
深圳協同創新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協同高科”)作為(wei) 創新中心的唯一運營主體(ti) ,致力於(yu) 設備、材料、配套工藝研究及產(chan) 業(ye) 化推動,核心以麵向航空航天等重大工業(ye) 領域的輕量化、高性能、數字化智能化為(wei) 目標,通過連續纖維、金屬、陶瓷增材製造等多種多材料3D打印技術及裝備產(chan) 品研發、應用,推動產(chan) 業(ye) 化進程。
深圳雲(yun) 疆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雲(yun) 疆智造”)係協同高科同步孵化子公司,核心麵向連續纖維增材製造裝備生產(chan) 與(yu) 銷售、材料研發及定製化解決(jue) 方案,填補國內(nei) 連續纖維複材3D打印多項技術空白,實現進口裝備國產(chan) 替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