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寒冬
“受技術上光電轉化率限製,和高昂設備的購置成本,薄膜矽電池這三年來都在虧(kui) 損。”上述正泰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稱。
工資也是不小開支。該負責人稱,薄膜矽電池部門原有兩(liang) 三百名員工,工資從(cong) 3000-8000元/月不等,但訂單上不去,正泰在東(dong) 南亞(ya) 市場的訂單僅(jin) 排到9月份。
受歐債(zhai) 危機影響,占中國太陽能產(chan) 品70%份額的歐洲市場已經明顯下降,再加上美國“雙反”,出口市場基本“冰凍”,國內(nei) 和新興(xing) 市場份額則一直不大。
目前僅(jin) 有一些銷售渠道較多的公司,還能拿到一些國外訂單,“你老板行啊,還能拉到單子”。一名北京某光伏公司的員工和杭州同行調侃。
眼下盡管尚德等行業(ye) 龍頭帶頭向政府發出求助,但阻止國外反傾(qing) 銷立案的前景,還不明朗。全球光伏行業(ye) 都不景氣,今年3月份,薄膜矽電池設備供應的世界巨頭——瑞士歐瑞康集團旗下的太陽能事業(ye) 部已被東(dong) 京電子收購。
浙江省太陽能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沈福鑫坦言,前幾年浙江省光伏行業(ye) 發展很快,“今年已經減少了20多家,加上輔材,還剩300家左右,企業(ye) 利潤基本已降到底,再降就要虧(kui) 損了”。
現在,疲憊的企業(ye) 沒有“實力”再去支撐昂貴的技術研究。
據了解,一條產(chan) 量100MW(兆瓦)的薄膜矽電池生產(chan) 線,至少要十幾億(yi) 設備成本,如果達到GW級別,則需幾十億(yi) 元。

香港科技大學承辦的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孟良說,雖然薄膜矽電池比晶矽能耗低,但研發薄膜矽電池的最大劣勢是“兩(liang) 頭在外”:設備需真空環境,得從(cong) 國外進口,產(chan) 品90%銷往國外。並且,薄膜矽電池相關(guan) 設備需要反複調試。
“蘇州曾有企業(ye) 引進德國幾億(yi) 元的設備,調了兩(liang) 年都沒有成功。”孟良說。
並且,他介紹,薄膜矽電池技術仍算不上成熟。目前在實驗室裏,晶矽和薄膜矽電池的轉化率都能達到18-20%左右,但實際生產(chan) 過程中,正泰官方數據顯示其薄膜矽電池的轉化率最高隻達到11%左右。
泡沫反思
回過頭來,大家在反思前幾年光伏公司的一窩蜂擁入。
據本報從(cong) 不願透露姓名的專(zhuan) 家處得知,2008年開始,地方政府在節能減排上壓力很大,有急於(yu) 推動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動力,原先做紡織、製鞋的企業(ye) 以為(wei) 找到新的投資熱點,一窩蜂紮入光伏。但後來才看到,由於(yu) 技術欠成熟、電網等配套未完善、電價(jia) 補貼未理順等原因,光伏發展的道路,漫長且艱辛。
原先能夠享受到的從(cong) 工業(ye) 電價(jia) 到居民電價(jia) 的政府補貼,如今也頗受爭(zheng) 議。溫州一家原先做紡織,2008年進入光伏行業(ye) 的中小企業(ye) 負責人告訴本報,政府近期再沒有給過補貼,而他了解其他有企業(ye) 補貼有所縮水。
上述浙大專(zhuan) 家則坦言,隨著發電價(jia) 格下降,補貼下降是正常的,而在地方財政緊縮,且光伏行業(ye) 幾年內(nei) 難有大轉機的情況下,補貼取消也可能難免,“再補貼不是更加過剩嗎?”
浙江工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蘭(lan) 建平則稱,現在的態勢三五年內(nei) 難有大改變,尤其對於(yu) 一個(g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的行業(ye) ,政府補貼救助隻會(hui) 適得其反。
“像單晶矽這種高耗能的項目,我們(men) 甚至是建議早日轉移。”趙說。
在政府不托底的情況下,企業(ye) 若還不上貸款,隻能宣告破產(chan) 。
相比之下,中美合資的正泰新能源還算幸運,一位接近正泰集團的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有風投參與(yu) ,並非主利用銀行貸款,且正泰集團本身財力雄厚,尚不會(hui) 出現大危機。

另一方麵,此前國家積極支持的一些光伏電站工程,也由於(yu) 配套措施等不力,而難達預期效果。
上述浙大專(zhuan) 家介紹,2009年7月,國家財政部推出金太陽工程,對光伏發電的補貼高達50%,而從(cong) 去年開始其中部分工程已陷入停頓狀態。且這些電站等示範工程總體(ti) 產(chan) 能也僅(jin) 2GW左右,“今年有所增加,但最多也不太可能超過5GW”。
他說,根據目前成本,1GW電站的投入成本超100億(yi) 元,要達到原先30GW產(chan) 能則需前期投入3000億(yi) 元,而市場需求不大的情況下,這部分成本難有回報。
而且建電站的關(guan) 鍵入網問題並未解決(jue) ,“原因是太陽能發電量較傳(chuan) 統能源小,質量不高,功率輸出還不穩定。太陽能發電份額占到10%以上,才會(hui) 對現有電網造成衝(chong) 擊。”上述浙大專(zhuan) 家稱。
孟良說,要從(cong) 傳(chuan) 統發電係統分一杯羹也不易,更何況太陽能技術整體(ti) 轉化率僅(jin) 在10%餘(yu) ,遠低於(yu) 汽油、煤等70-80%的轉化率。
麵對需求困境,部分企業(ye) 正在尋求國外建廠等機會(hui) 。趙永紅告訴本報,浙江的萬(wan) 象、尖山光電、弘晨等企業(ye) 已在國外有太陽能工廠,而正泰此前也正在接洽中。
而下一步對於(yu) 光伏產(chan) 能的轉型引導,也被提及。
孟良指出,晶矽的國際市場已有上千億(yi) 的規模,沒有達到崩潰邊緣。“而薄膜矽電池市場也醞釀了這麽(me) 多年,應該到了要有所突破的時候。”孟指出,薄膜矽電池可以運用在建築的外玻璃、手機膜、手提電腦、衣服上進行充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