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隊澳大利亞(ya) 醫生使用3D打印製造出了一位患者心髒的精準模型,從(cong) 而幫助他們(men) 成功地使用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完成了該病人的左心耳封堵手術。根據該團隊的研究人員稱,在這個(ge) 手術中3D打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wei) “心髒的解剖結構相當複雜,而且封堵器與(yu) 器官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難以量化的,即使使用了先進的成像方法”。

這個(ge) 醫療團隊的領導者是悉尼Victor Chang心髒研究所的James Otton博士,他解釋說,采用Watchman的經皮左心耳封堵手術傳(chuan) 統上是在熒光透視和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的幫助下進行的,與(yu) 此同時還要進行多層計算機斷層掃描(CT)以提供心髒的3D圖像。
在最近的一封寄給2015年6月期《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雜誌編輯的信中,Otton和他的同事們(men) 公布了他們(men) 使用3D打印技術為(wei) 一名74歲的男士進行左心耳封堵手術的數據,這名男士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病史,而且不耐受傳(chuan) 統的口服抗凝藥。

為(wei) 了創建病人心髒的物理模型,醫療團隊使用最新的CT掃描數據生成3D數字模型,然後為(wei) 了模擬左心房和左心耳的物理屬性,他們(men) 使用柔性材料將其3D打印出來。
“問題是,左心耳的結構是非常複雜的,即使你擁有非常精確的掃描數據,也很難知道Watchman到底放在左心耳的哪個(ge) 地方最合適。”Otton解釋說。

為(wei) 了幫助解決(jue) 這一問題,在進行CT掃描之前,醫療團隊分別將21毫米、24毫米、27毫米的Watchman 放進這個(ge) 3D打印心髒模型裏,然後再分別對其進行新一輪的CT掃描。有了這些新的掃描結果,該小組能夠進一步分析病人左心耳的解剖結構受不同的設備尺寸影響產(chan) 生的變形程度。
該研究小組報告說,如果根據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反映出來的數據,應該選擇21毫米的Watchman,但是根據對裝入了不同尺寸設備的3D打印心髒模型進行CT掃描的結果來看,21毫米的Watchman太小,而理想的則是24毫米的Watchman,這也是最終被成功植入患者體(ti) 內(nei) 的裝置大小。

據Otton稱,3D打印技術不僅(jin) 很經濟,而且效率很高,隻需30分鍾即可完成。盡管對於(yu) 那些解剖結構比較簡單、易於(yu) 測量的患者來說,這項技術可能不會(hui) 在常規的手術中使用。但是Otton認為(wei) ,該技術在手術規劃階段相當有用,可以幫助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ti) 情況製訂手術方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