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區塊鏈,您首先會(hui) 想到什麽(me) ?
是以比特幣為(wei) 代表的虛擬貨幣,還是跨境支付中的點對點交易?
作為(wei) 一種數字技術,率先在金融領域落地的區塊鏈,已延伸到物聯網、智能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領域。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看來,未來區塊鏈技術在中國最重要的應用空間當屬工業(ye) 製造等領域。
那麽(me) ,區塊鏈技術究竟能給製造業(ye) 帶來什麽(me) ?又如何與(yu) 製造業(ye) 技改相結合?近日,記者前往廣東(dong) 調查采訪。
數據可溯源、報告可驗證,為(wei) 製造業(ye) 構建“信用網”
走進廣州黃埔區新歐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幾台大型液壓馬達檢測設備正在為(wei) 汽車“體(ti) 檢”——透過連接的管道,檢測設備周身密集分布了20多個(ge) 傳(chuan) 感器,將液壓馬達的壓力值、流量和溫度等數據實時采集並聯網上鏈,牢牢記錄在雲(yun) 端,供客戶查驗。
質量檢測,是工業(ye) 生產(chan) 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作為(wei) 第三方檢測服務商,檢測結果是否公正可靠,對於(yu) 促成交易至關(guan) 重要。
“過去做設備檢測,客戶不信任檢測中心,經常派人來現場監督,有些買(mai) 家甚至從(cong) 外地大老遠飛來廣州,一來一往,耗時長、成本高不說,效率也低。”在承接過上百家製造商的檢測訂單,聽了不少客戶意見後,新歐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起新談起區塊鏈,有些“相見恨晚”。
設備聯網後,新歐機械今年上馬了區塊鏈技術。“現在不僅(jin) 能實時采集檢測數據,更重要的是,原始數據可溯源、報告可驗證。”王起新指著正在運行的檢測設備說,如今采購商坐在家裏就能在終端獲取可信報告,真正在器件供應方、設備檢測方和終端用戶之間建立起一個(ge) 跨時空、低成本、高效率的互信機製。
區塊鏈何以能為(wei) 設備製造商們(men) 一解煩憂?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楊學成給出答案,“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分布式數據存儲(chu) 、點對點傳(chuan) 輸、共識機製和加密算法,這些技術特點能促進供應鏈協同,從(cong) 而賦能製造業(ye) 發展。”
“整體(ti) 上看,製造業(ye) 是由信息流牽引實物流,但產(chan) 業(ye) 鏈上各環節間的信息很難隔環共享,供銷商信息不對稱嚴(yan) 重,使得實物流阻力很大。”在他看來,區塊鏈基於(yu) 分布式網絡記賬,使得無需通過第三方即可進行點對點交易,大幅降低了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之間的交易成本,提高協同效率。
不隻是新歐機械,在對區塊鏈企業(ye) 采訪中,“信用”成為(wei) 常被企業(ye) 家掛在嘴邊的高頻詞。事實上,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上應用區塊鏈技術,正在為(wei)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發展構建起一張巨大的“工業(ye) 信用網”。
“信用是達成交易的前提,信用缺失或者不足是導致交易摩擦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楊學成指出,實現智能製造,工業(ye) 互聯網解決(jue) 了設備“上網”的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則通過破解信息不對稱和實現數據可靠性,解決(jue) 了數據的“信用”問題。
在廣東(dong) 中設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書(shu) 升看來,工業(ye) 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個(ge) 工業(ye) 信用載體(ti) ,區塊鏈是一項技術支撐手段。“工業(ye) 信用”的建立,可以說是製造企業(ye) 的生命。“通過構建‘工業(ye) 信用’,將大大減少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購買(mai) 商在選擇產(chan) 品時,數據背後反映出的工藝水平和使用維護情況真實可靠,而供應商則不需要品牌推廣便獲得了品牌價(jia) 值,從(cong) 而將精力從(cong) 打廣告更多轉向製造和研發上,專(zhuan) 注於(yu) 提升整體(ti) 工業(ye) 水平。”
數據防篡改,給設備上“鎖”,促智能化改造提速
隨著製造業(ye) 向數字化轉型,大量智能設備將形成海量信息流。如何保證在線數據安全,為(wei) 越來越多製造企業(ye) 所關(guan) 心。
去年10月,中設智控為(wei) 清遠市北江大堤項目進行了物聯網智能控製改造。過去,監測水閘設備運行情況,全部依靠人工巡檢和人工記錄,效率低下,差錯率還高。設備聯網後,實現了數據自動采集和實時傳(chuan) 輸,巡檢完成率由原先的70%提升到98%,水閘故障率下降了80%左右。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企業(ye) 就有了新煩惱。
“聯雲(yun) 上網後,企業(ye) 又開始擔憂數據的安全保障問題,倘若關(guan) 鍵數據在雲(yun) 端被人篡改,很可能造成決(jue) 策誤判。”杜書(shu) 升說,區塊鏈技術具備高度透明、不可篡改的優(you) 勢,恰好實現了對智能設備的有效控製。有了區塊鏈的“加持”,項目係統的安全性提升了70%以上。
在杜書(shu) 升看來,在智能化時代,設備的安全性反映在運行數據中。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保證了數據“誠實”與(yu) “透明”,在一定程度上為(wei) 設備可靠上了一把“鎖”。
以區塊鏈滿足企業(ye) 數據安全訴求,北江大堤隻是一個(ge) 縮影,如今,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ye) 表現出強勁的需求。
正是看到了區塊鏈技術在安全管控、透明管理上的獨特優(you) 勢,明珞汽車加速了自身的智能化改造。
“目前明珞裝備正在推進智能體(ti) 係建設,以尋求時機對接相應成熟的區塊鏈技術,對設備運行、維護保養(yang) 、供應鏈交易等每一個(ge) 環節進行有效管控。”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維兵指著一條智能生產(chan) 線旁的顯示屏說,未來設備實時監測的各項運行數據將全部上鏈,建立全過程追溯與(yu) 管理製度。
“組建高效、低成本的工業(ye) 互聯網,是企業(ye) 構建智能製造網絡的關(guan) 鍵環節。”中國工業(ye) 經濟聯合會(hui) 工業(ye) 經濟研究中心經貿室主任何岸說,但在傳(chuan) 統的組網模式下,所有設備之間的通信必須通過中心化數據中心實現,不僅(jin) 提高了組網成本,可擴展性和穩定性也較差。區塊鏈技術可以將計算和存儲(chu) 需求分散在各個(ge) 設備中,既顯著降低了數據中心維護成本,也能有效阻止任何單一節點被惡意操控的風險,實現全流程透明可追溯。
楊學成分析,很多產(chan) 品的原材料極其重要,生產(chan) 加工以及物流運輸中的變化會(hui) 極大影響最終價(jia) 值,區塊鏈賬本記錄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便於(yu) 企業(ye) 發現和解決(jue) 問題,使得這類企業(ye) 存在強烈的上鏈訴求。
潛能待挖掘,融合須加快,更多應用場景待探索
在與(yu) 製造業(ye) 的融合上,不少企業(ye) 先行先試,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已初現,成為(wei) 企業(ye) 提升數字經營能力、加快轉型升級的一股新動力。
一批致力於(yu) 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的產(chan) 業(ye) 園區正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根據《中國區塊鏈產(chan) 業(ye) 園區發展圖譜》研究報告,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0個(ge) 區塊鏈產(chan) 業(ye) 園區,其中物聯網、智能製造等領域成為(wei) 主要發展方向,這些園區通過與(yu) 地方政策、產(chan) 業(ye) 基金結合,為(wei) 企業(ye) 成長賦能。
“應該看到,‘製造業(ye) +區塊鏈’潛力十足。”楊學成解釋,目前我國兩(liang) 化融合在加快,工業(ye) 互聯網正在引領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未來的製造業(ye) 應該是“數據驅動、智能控製”,同時,製造業(ye) 的數據不僅(jin) 量大,而且精準可控,這樣的數據特征更有利於(yu) 直接轉化為(wei) 生產(chan) 力,此外,製造業(ye) 環節眾(zhong) 多,參與(yu) 主體(ti) 複雜,需要多主體(ti) 聯動,因此必須依賴協同機製,這些都讓製造業(ye) 與(yu) 區塊鏈的攜手成為(wei) 可能。
如何才能抓住發展機遇,讓區塊鏈這個(ge) “孩子”更快成長,充分釋放區塊鏈賦能製造業(ye) 的潛力?
短期看,應當以政策引導支持企業(ye) 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應用區塊鏈的前提是要完成智能化改造,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對不少中小企業(ye) 來說是一個(ge) 短板。”廣電運通鏈達金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甘波坦言,一些製造企業(ye) 有意願嚐試區塊鏈改造,但難以承擔前期智能化改造的持續投入。“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性和係統性工程,建議加大對中小企業(ye) 技改的政策扶持,為(wei) 企業(ye) 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模式創新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製造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但空間依然巨大。據測算,目前全國兩(liang) 化融合發展總體(ti) 水平達53.9,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68.9%和49.2%。“下一步將依托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在2018、2019年平台建設項目中支持企業(ye) 開展區塊鏈技術探索,加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ye) 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此外,區塊鏈作為(wei) 一項新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還麵臨(lin) 認知不足的問題。安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顏星告訴記者,目前尚未成熟的市場對區塊鏈技術存在一些誤解,一些企業(ye) 具備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能力,但因對其價(jia) 值存疑而放棄使用。“建議有關(guan) 部門在加強對行業(ye) 監管指導的同時,積極鼓勵合規的區塊鏈業(ye) 務拓展,逐步樹立公眾(zhong) 對區塊鏈的正確認知。”
長遠看,應當鼓勵跨產(chan) 業(ye) 的數據共享,打通“數據孤島”。
“數字經濟需要多方參與(yu) ,要把產(chan) 業(ye) 生態夥(huo) 伴轉變為(wei) 區塊鏈節點,實現節點之間的相互賦能,就需要將數字資產(chan) 開放給所有合作夥(huo) 伴。”盈盛智創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勁提出,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來看,隻有處在不同環節的成員都上鏈,才能釋放更大效益,這就要求逐步實現跨產(chan) 業(ye) 的數字共享和融合。
與(yu)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在區塊鏈的底層核心技術上還有差距,技術與(yu) 場景的融合度還不夠。何岸建議,在政策層麵,應鼓勵區塊鏈開發者研發自主可控的平台和應用,鼓勵國內(nei) 重點企業(ye) 、科研機構、高校等加強合作,加快對共識機製、可編程合約、分布式存儲(chu) 、數字簽名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攻關(guan) ,逐步推行區塊鏈中加密算法的國產(chan) 化替代,為(wei) 打造更加符合國家安全要求的自主可控區塊鏈平台,促進眾(zhong) 多應用落地保駕護航。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