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活看點】
從(cong) 材料選用到設備操作,從(cong) 個(ge) 性定製到技術攻關(guan)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模具鉗工工種技能大師覃懋華勤學苦練、深入鑽研,愛上3D打印事業(ye) ;覃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共取得167項技術攻關(guan) 成果,其中6項成果獲得發明專(zhuan) 利、14項成果獲得實用新型專(zhuan) 利。
凝神,屏息……
3D打印台上,排著一溜白紙。紙上,是打印機剛打出的細砂粒,色澤淡黃,薄薄一層。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模具鉗工工種技能大師覃懋華(見圖,楊淑蕾攝)伏在台沿,約莫露出半張臉,雙眼緊盯著細砂……
“端口1,反向,調整0.1毫米。”覃懋華的指令剛發出,同事就立即在打印機的電腦上操作,“校準是件精細活,直接關(guan) 係著打印的精度。”覃懋華對工作認真得近乎嚴(yan) 苛,“打印機的噴頭有4個(ge) 端口,每個(ge) 端口有1024個(ge) 噴孔,每個(ge) 噴孔的直徑僅(jin) 有0.03毫米,一丁點差錯都可能使產(chan) 品報廢。”
2006年,覃懋華被安排進入3D打印領域工作。摸慣了銼刀、鏨子、榔頭的手,突然去碰電腦,一開始,“還真有點哆嗦,一切都是空白,可以借鑒的經驗不多。手可以抖,但心不能懼。”覃懋華坦言。
設備送料不正常、細小零件變形、激光光路偏移……那時,整個(ge) 單位就這一件3D打印機,寶貝得很,也嬌氣得很。一天十來個(ge) 鍾頭圍著它轉,“好幾次淩晨機器出故障,我從(cong) 家騎著摩托趕去修……”
送料有問題,就弄清楚工作溫度、傳(chuan) 輸係統、材料特性;零件變形,就反複試驗,創造性地提出酒精整體(ti) 加熱法,利用均勻噴灑酒精固化材料;激光線路偏移,就趕往上海等地交流、學習(xi) ……
從(cong) 材料選用到設備操作,從(cong) 個(ge) 性定製到技術攻關(guan) ,覃懋華勤學苦練、深入鑽研,愛上了3D打印事業(ye) 。
“我原以為(wei) ,3D打印就是跟拚積木似的。後來發現,這種被稱為(wei) ‘增材’的技術,隻是3D打印的一種方式而已。”遇到重達四五噸的模具,再按照“增材”打印,不僅(jin) 工作量龐大,而且成本極高。“這時就需要‘減材’技術,先按我們(men) 材料的配方做出符合尺寸的硬化砂塊,再用數字化成型機用減材技術,做出一塊符合要求的產(chan) 品出來。”覃懋華說。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覃懋華帶領班組成員,發明了3D打印+數字化減材快速製造技術,用不到半年時間完成了傳(chuan) 統工藝3年的新品試製量。以一個(ge) 6缸柴油發動機機體(ti) 毛坯為(wei) 例,用傳(chuan) 統工藝製作模具需要3個(ge) 月,應用快速成型技術僅(jin) 需20多天。覃懋華說,新工藝使得他們(men) 少走了很多彎路。原先的產(chan) 品更改,需要修改模具,會(hui) 使工藝、數控、鏜床、鑽床和鉗工的加工、組裝、畫線等各工序返工,而現在采用3D打印技術隻需修改三維設計即可。
“要想開拓進取、追求卓越,一個(ge) 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2013年,覃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覃懋華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chuan) 授給他人,“我認為(wei) ,工作室既是思想交流的平台,又是技術鍛煉的熔爐,更是職業(ye) 專(zhuan) 項教育的新高地。”覃懋華說。
8年來,工作室骨幹成員培養(yang) 出了26名技師、8名高級技師。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ye) 和信息化廳的數據顯示,圍繞3D打印、智能製造等專(zhuan) 業(ye) 領域,覃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共取得167項技術攻關(guan) 成果,其中6項成果獲得發明專(zhuan) 利、14項成果獲得實用新型專(zhuan) 利。
“研發時間短、生產(chan) 速度快、價(jia) 格可接受,是3D打印的優(you) 勢。”覃懋華及其團隊應用3D打印技術,先後開發出發動機缸體(ti) 、缸蓋、氣道等不同型號和類別的鑄件300多件。目前,玉柴開發的新品樣機均采用3D打印技術,累計節省模具開發費用等支出超6000萬(wan) 元,獲得間接經濟效益達2億(yi) 元。
從(cong) 業(ye) 20餘(yu) 年,覃懋華始終奮戰在一線。“咱們(men) 工人有力量,藍領的人生更精彩。”現階段,覃懋華開始著眼於(yu) 更高水平的塑料模、金屬模前沿研究,致力於(yu) 打造“專(zhuan) 、精、特、新、多”的數字化無模鑄造島,以期在技術創新的征程上不斷取得新成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