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興(xing) 國之本、富民之基、發展之源,做好高質量發展,關(guan) 鍵在人才,五心服務、關(guan) 愛同步
最近,政府發布新的人才生活補貼政策。
隻有具備博士學曆的人才有機會(hui) 申請,金額達100000元/人。
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由新引進博士人才所在單位向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提出申請。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分兩(liang) 次審核發放,首次發放金額為(wei) 補貼標準的30%,續發金額為(wei) 補貼標準的70%。
申領條件:
(一)國內(nei) 新引進博士人才:
1.取得深圳戶籍。
2.2021年9月1日起,經市、區(含新區、前海合作區)人力資源部門首次引進的具有博士學曆的應屆畢業(ye) 生、在職人才和留學回國人員,以及首次在深圳就業(ye) 的具有博士學曆(學位)的港澳台和外籍人才。
3.首發申請時在深圳全職工作,在引進後通過本市工作單位繳納社會(hui) 保險累計3個(ge) 月以上(不含補繳,下同)。
4.續發申請時仍具有深圳戶籍、在深圳全職工作且自首發申請之日起通過本市工作單位連續繳納社會(hui) 保險滿12個(ge) 月。
學曆、引進身份等條件以辦理引進手續時核準的信息為(wei) 準。
(二)海外新引進博士人才:
1.具有以下身份之一:
(1)香港、澳門永久性居民。以永久性港澳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nei) 地通行證》為(wei) 準。
(2)赴港澳定居的內(nei) 地居民(已注銷內(nei) 地戶籍)。以港澳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nei) 地通行證》為(wei) 準。
(3)台灣地區居民。以《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為(wei) 準。
(4)外國國籍人士。以護照或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為(wei) 準。
2.申請人身份信息應當與(yu) 申報繳納個(ge) 人所得稅、社會(hui) 保險所使用的身份信息保持一致。申請人使用多個(ge) 不同身份信息登記納稅、繳納社會(hui) 保險的,須分別在稅務部門進行稅務並檔、在社保部門進行信息變更或合並後申報,並提交其他身份信息文件。
3.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曆(學位)。其中以國(境)外學曆學位申請的,應當取得我國承認的國(境)外博士學曆學位,以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學曆學位認證書(shu) 》《台灣地區學曆學位認證書(shu) 》或《國外學曆學位認證書(shu) 》為(wei) 準;以國內(nei) 學曆申請的,以國家教育部學曆查詢網站出具的《教育部學曆證書(shu) 電子注冊(ce) 備案表》記載的學曆為(wei) 準。
4.首發申請時在深圳全職工作,引進後通過本市工作單位繳納社會(hui) 保險累計3個(ge) 月以上。
5.續發申請時仍在深圳全職工作,且自首發申請之日起通過本市工作單位連續繳納社會(hui) 保險滿12個(ge) 月。
*社會(hui) 保險是指新引進博士人才通過工作單位依法繳納的養(yang) 老、醫療、失業(ye) 、生育、工傷(shang) 5個(ge) 社保險種(社保政策允許的特殊情況除外)。
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的申請、審核和發放按以下方式辦理:
(一)申請。
1.首發申請。國內(nei) 新引進博士人才應當在引進審核通過之日起12個(ge) 月內(nei) ,海外新引進博士人才應當在首次通過本市工作單位繳納社會(hui) 保險之日起12個(ge) 月內(nei) ,通過“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業(ye) 務係統”(以下簡稱係統)填報個(ge) 人信息,作出書(shu) 麵承諾,並提交所在單位審核。所在單位對申請人的信息進行審核並作出書(shu) 麵承諾後,在新引進博士人才引進之日起12個(ge) 月內(nei) 向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提交補貼申請。
2.續發申請。首筆補貼資金發放後,申請人符合續發條件且所在單位與(yu) 首發申請單位一致的,無需提出續發申請,由係統自動發起申請。申請人所在單位與(yu) 首發申請單位不一致的,申請人所在單位應當在符合續發條件的3個(ge) 月內(nei) 通過係統提出續發申請,且申請時仍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續發條件。
未在規定時限內(nei) 提出申請的,視為(wei) 申請人自動放棄生活補貼申請資格。
申請人所在單位提交申請後,可以在公示結束前撤銷補貼申請。公示結束後,不得撤銷補貼申請。
(二)審核。生活補貼審核分為(wei) 首發審核和續發審核。通過係統對接各政務信息共享平台,自動比對申請人的戶籍、社保繳納、引進時間等信息,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根據比對結果以及本辦法規定的條件,在20個(ge) 工作日內(nei) 完成補貼審核。審核不通過的,係統告知審核不予通過的理由。
申請未通過首發審核,但仍在申請有效期內(nei) 的,可以再次提出首發申請。申請人不符合本規定第八條續發條件的,續發審核終止,不得再次申請發放生活補貼。
(三)公示和發放。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對審核通過的新引進博士人才,於(yu) 次月在本部門網站集中公示5個(ge) 工作日。經公示無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將申請人納入補貼發放名單,按照國庫集中支付要求,將生活補貼款撥付至申請人所在單位的銀行賬戶。公示結束後20個(ge) 工作日內(nei) ,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辦理發放手續。所在單位應當在收到生活補貼資金之日起30日內(nei) 發放至申請人的銀行賬戶。
申請人所在單位因賬戶信息不準確造成補貼發放不成功的,在更正信息後納入下一個(ge) 撥付周期發放。
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持相關(guan) 書(shu) 麵材料到相應的受理部門現場辦理:
(一)對申請審核結果有異議的;
(二)撤銷生活補貼申請的;
(三)其他需現場處理的問題。
有前款第(一)項規定情形的,申請人應當在審核決(jue) 定作出之日起10個(ge) 工作日內(nei) 辦理。
新引進博士人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申領生活補貼:
(一)屬我市(含駐深)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在編人員的;
(二)已領取深圳市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含原海外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的;
(三)根據《深圳市博士後資助資金管理辦法》(深人社規〔2018〕20號)或省有關(guan) 博士後支持政策等,已領取博士後生活補貼的;
(四)根據《深圳市人才安居辦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73號),已領取新引進人才租房補貼的;
(五)根據《深圳市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工作實施辦法》(深人社規〔2016〕20號),已領取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的;
(六)根據本辦法領取過生活補貼的;
(七)根據《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e) 合作區支持人才發展專(zhuan) 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深前海規〔2021〕3號),已領取香港青年生活補貼的。
生活補貼申請實行申請人及所在單位誠信申報承諾製。申請人及所在單位應當對提供信息或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負責。所在單位應當按本辦法規定將生活補貼資金發放至申請人的銀行賬戶,占用、挪用、截留生活補貼資金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申請人及所在單位利用虛假信息或材料,或者以不正當手段騙取本辦法規定的生活補貼的,取消申請人的補貼申請資格。如已領取補貼的,由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責令其退還或追回,並將申請人及所在單位的不良記錄納入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推送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申請人及所在單位5年內(nei) 不得參加人才獎項評選或者享受本市人才優(you) 惠政策和資金資助。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guan) 處理。
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對申請人領取生活補貼的資格條件,通過係統數據進行自動比對;對經過數據比對仍無法核實申請人資格條件的,應當采取書(shu) 麵核查、現場核查、申請人補充材料等方式進一步核實,核實時間不得超過60個(ge) 工作日,且不計入審核工作時限。
相關(guan) 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的,依法依規追究行政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guan) 處理。
新引進博士人才自引進我市之日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認定為(wei) 在深圳全職工作:
(一)在市外繳納職工社會(hui) 保險或工資薪金個(ge) 人所得稅的(市外社會(hui) 保險繳納情況以社保部門出具的社保清單為(wei) 準,市外工資薪金個(ge) 人所得稅繳納情況以稅務部門出具的個(ge) 人所得稅納稅清單為(wei) 準);
(二)在市外領取勞務報酬所得高於(yu) 深圳工資薪金所得的(以稅務部門出具的個(ge) 人所得稅納稅清單為(wei) 準);
(三)非在深圳全職工作的其他情形。
本政策自2022年4月15日起實施,有效期5年。
專(zhuan) 業(ye) 辦理、便捷高效、優(you) 質服務、價(jia) 格透明,一站式創業(ye) 谘詢服務,辦理進度實時掌控(辦理流程、所需資料、名稱提交)專(zhuan) 業(ye) 團隊、專(zhuan) 業(ye) 護航、一站式服務,最快3天可拿證
早注冊(ce) 、早保護,市場未動、商標先行、品牌創建、品牌保護、必備資產(chan) 、無形資 產(chan)
量身定做籌劃方案、簽訂合作協議、全程服務,享受節稅安心無憂
財務、投標、年度、專(zhuan) 項、驗資、評估,誠信可靠、服務優(you) 質
經營許可、價(jia) 格透明、客服在線、可接急單(基本條件、申請流程、提交信息)
最高補貼3萬(wan) ,入戶5個(ge) 條件,八大類別、好處多多,定製服務、見證實力
正規學曆、國家承認、終身可查、一對一服務,改變從(cong) 提升學曆開始,7款學曆提升方案,全麵覆蓋學曆提升形式,隻要你決(jue) 定提升學曆,難題我們(men) 幫你解決(jue)
人才派遣服務領域的成長型產(chan) 品,派遣公司承擔全方位的法定雇主責任,派遣人數確定、派遣周期、派遣人才的篩選非常靈活,節約企業(ye) 用工成本,發揮人才效能價(jia) 值
招聘需求確認、招聘廣告發布、招聘渠道選擇、簡曆收集與(yu) 篩選、測試/麵試安排、測試/麵試實施、背景調查、候選人評價(jia) 與(yu) 推薦、溝通與(yu) 發送錄用通知
協會(hui) 互訪、會(hui) 員互動、宣傳(chuan) 聯動、團隊建設、活動策劃、活動執行、創新交鋒、士氣提升
政商領導、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高管、業(ye) 界精英、共築產(chan) 學研用精準對接大平台
以轉型升級能力為(wei) 導向,以專(zhuan) 業(ye) 技能為(wei) 核心, 多層次職業(ye) 規劃、多需求職業(ye) 培訓、實戰能力提升,勝任力提升
代理人事、社保業(ye) 務,崗前培訓、安全教育,上崗培訓、法務政策谘詢,降低用工風險
創新人才獎,個(ge) 人納稅額20-30%;後備級人才認定標準,獎勵160萬(wan) ,分5年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