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內(nei) 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如今,這一窘境被打破。
近十年來,激光在汽車、船舶、石化、機械、航空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加上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全球眾(zhong) 多激光器企業(ye) 雲(yun) 集中國,搶占市場。這其中包括激光器“老大”德國、美國PRC、瑞士百超、比利時LVD等。
2006年,激光和北美普瑞瑪合資成立光穀科威晶。通過對北美普瑞瑪大功率激光器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2007年6月,光穀科威晶研製出國內(nei) 首台4千瓦軸快流二氧化碳激光器。
打破國際壟斷談何容易。光穀科威晶總經理王又青說,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壓縮成本是關(guan) 鍵。零配件從(cong) 最初的全部依賴進口,到部分進口再到全部國產(chan) ,一台4千瓦價(jia) 格控製在100萬(wan) 元左右,而國外同類產(chan) 品售價(jia) 在150萬(wan) 元。
同時,國外公司銷售的產(chan) 品須送國外原廠維修,費用高昂,費時數月。
抓住洋品牌的這一軟肋,光穀科威晶在客戶密集的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灣地區都設立了維護服務中心,隨時上門維護。
此後,漢產(chan) 國產(chan) 大功率激光器銷售成倍增長,從(cong) 2008年30台增長到去年的170多台,從(cong) 進口產(chan) 品壟斷的鐵幕上撕開一道道口子。目前,光穀科威晶大功率激光器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已突破20%。知名激光企業(ye) 日本、MAZAK以及瑞士百超,也向武漢發來訂單訂購,以組裝激光成套設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