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liang) 家新加坡科研機構宣布合作,聯手開發新的產(chan) 品和設備以塑造口腔衛生保健領域的未來。新加坡國立牙科中心(NDCS)與(yu) 著名學府南洋理工大學(NTU)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一些領域共同研究,並在新加坡培養(yang) 更多的臨(lin) 床科學家。
根據合作協議,南洋理工將首次為(wei) 牙科醫生提供在科研方麵的培訓,目的是從(cong) 實驗室到臨(lin) 床各個(ge) 方麵推動口腔健康解決(jue) 方案的創新。科研培訓的關(guan) 鍵領域將集中在骨骼生物工程和3D生物打印,南洋理工大學在這兩(liang) 個(ge) 領域都有深厚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積澱。另外,南洋理工在新加坡政府資助下成立的3D打印中心有望在下個(ge) 月開始運營。
根據合作協議,未來三年雙方將共同投入100萬(wan) 新元以支持合作研究項目,NDCS與(yu) 南洋理工各負擔 50萬(wan) 新元。NDCS的這筆支出將來自新加坡國家醫學研究委員會(hui) (NMRC)捐助。
“要成為(wei) 牙科領域的領導者,我們(men) 的臨(lin) 床醫生必須要處在臨(lin) 床科學和技術的最前沿。” NDCS研究主管Goh Bee Tin醫生說。
研究項目
骨骼是世界上第二大移植組織,2013年全球對於(yu) 骨移植和骨替代物的需求已經達到33億(yi) 美元的規模。在美國,這方麵2006年到201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3.8%。
這項為(wei) 期三年合作研究計劃的一個(ge) 重點項目就是研究如何使用3D生物可吸收支架協助牙種植體(ti) 周圍骨骼的生長,並修複由外傷(shang) 或腫瘤手術造成的頜骨缺損。
例如,當一個(ge) 牙齒被拔掉後,將會(hui) 造成周圍區域的骨骼損失,不利於(yu) 牙科植入。這時就需要3D生物支架安裝在這裏,幫助骨骼生長,而不必從(cong) 患者身體(ti) 的其它部位移植新的骨頭。當骨骼生長完整後,該支架也會(hui) 被人體(ti) 吸收。此方法將顯著減輕患者手術後的疼痛,因為(wei) 將沒有需要骨移植物,並有可能降低外科手術的次數和減少住院時間。
這些可吸收的生物支架是高度多孔的,以便成骨細胞附著在裏麵,並從(cong) 體(ti) 液中獲得營養(yang) 生成更多的骨骼。這項研究將探索人體(ti) 自身的骨再生過程中材料、幹細胞和生物反應器之間的作用關(guan) 係。

拔牙後,3D生物可吸收支架被插入牙槽窩裏,以促進骨骼生長。
第二個(ge) 關(guan) 鍵的合作項目將研究3D生物打印人體(ti) 組織。這些打印的組織可以在重建手術中用來代替患者的上下顎或牙齦的一部分。該項目將著力開發用於(yu) 口腔修複的人體(ti) 組織3D打印技術。
“通過與(yu) 南洋理工的合作,我們(men) 希望能夠激勵NDCS中更多的年輕醫生將科研作為(wei) 自己職業(ye) 生涯的一部分。” Goh醫生說。她說,骨骼生物工程的研究項目將在一兩(liang) 年內(nei) 完成,但3D生物打印的研究可能需要至少5年。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