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與(yu) 歸化為(wei) 美籍的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表彰他們(men) 各自在藍光發光二極體(ti) 發明過程中的卓越貢獻。過去發光二極體(ti) (LED)已有紅光與(yu) 綠光,但要等到1990年代藍光技術突破後,才能合成為(wei) 接近日光的白色燈光,隨後才引發當前這波LED帶來的照明革命。諾貝爾獎委員會(hui) 在獲獎說明中,特別提及LED燈的發明,將為(wei) 全球15億(yi) 未能連上電力網絡的人民,許下一個(ge) 光明的夢想;因為(wei) 點亮LED所需的電力極少,靠著簡易太陽能在地發電便已足夠。
全球仍有35%人口未能穩定納入電力網
全球有70億(yi) 人口,15億(yi) 未連上電力網絡,另外還有10億(yi) 多電力網絡不穩定,有的一天隻能供電數小時。這群人我們(men) 稱之為(wei) 能源貧民(Energy Poverty),大多數碼於(yu) 非洲、東(dong) 南亞(ya) 與(yu) 印度。
沒有電力,他們(men) 必須仰賴白天工作、從(cong) 事家務、取水,與(yu) 讀書(shu) ,一到了晚上,家裏就必須仰賴蠟燭或煤油才能烹煮晚餐,或從(cong) 事家庭手工的活。用煤油燈與(yu) 蠟燭來讀書(shu) ?不僅(jin) 太奢侈,眼睛也會(hui) 很快疲勞,室內(nei) 更會(hui) 彌漫燃料燃燒後的廢氣,長期而言對家人健康難免造成不良影響。既沒有電燈讀書(shu) ,更別說收看電視來吸收國內(nei) 外資訊,使用電腦上網更是癡心妄想。在全球化、資訊化的新時代裏,這些發展中國家最弱勢的這群人,他們(men) 的教育就被拋在更遠的後方了。
能源貧民之所以沒有電力網絡,多半是地處偏遠,或是“非法居住”以致於(yu) 無法獲致基本電力這種公共設施。他可能居住在坦尚尼亞(ya) 偏鄉(xiang) 聚落,也可能住在印度孟買(mai) 都會(hui) 區中的眾(zhong) 多貧民窟之內(nei) 。然而LED卻可以扭轉這個(ge) 情況。
可攜式LED充電燈造福群眾(zhong)
印度最大的婦女團體(ti) “全印度婦女聯會(hui) ”(All India Women’s Conference)以社區為(wei) 基地,設置社區太陽能充電站在白天為(wei) 可攜式LED 電燈充電,民眾(zhong) 下班回家時順道租用電燈,提供家中數天夜間照明。由於(yu) 太陽能板建置成本仍算是個(ge) 門檻,因此透過共同合作社或社區集資方式,便有機會(hui) 可建置共用的充電站;而讓民眾(zhong) 租用提燈,等於(yu) 是將電力廉價(jia) “零售”給需要的人,使得更多人可以取得。社區婦女則受訓成為(wei) 設備維護技師,藉此計劃賺取薪酬。
不僅(jin) 全印度婦女聯會(hui) ,還有赤腳學校(Barefoot College),與(yu) 許多獨立營運的合作社,也在推動類似的事情。太陽能燈具之所以在印度備受推廣,是由於(yu) 印度知名的環境智庫TERI長期推動“照亮百萬(wan) 人”計劃,成功吸引了英國政府等外國捐款挹注。當然,太陽能板價(jia) 格大跌,以及 LED燈具的出現,才是讓眾(zhong) 人享有光明的主要原因。

可攜式小型太陽能發電與(yu) LED燈具組SunKing Pro。
LED與(yu) 太陽能整合成新寵
另一方麵,已有業(ye) 者發明出小型太陽能模組搭配LED燈具,專(zhuan) 門在非洲等缺乏照明的地區銷售。上圖這組是SunKing Pro第一代產(chan) 品,光電板雖然小,但充飽電後可供應20小時的照明,第二代產(chan) 品已經可達到36小時照明了。順帶一提,這組設備也可供應手機充電,近年非洲的手機普及率正快速提高,民眾(zhong) 用手機上網既可與(yu) 世界溝通,所耗的電力也比電腦少得多。
泰國的SunSawang社會(hui) 企業(ye) 則找到特殊的商業(ye) 模式。泰國政府早在2004年,便幫超過20萬(wan) 戶沒有電力的郊區家庭安裝太陽能係統,然而卻沒有維護計劃,以至於(yu) 高達九成的設備無法再使用,居民被迫回去使用蠟燭、油燈。SunSawang創業(ye) 初期,主要便是維修這批遭到政府遺棄的太陽能設備,他們(men) 嚐試培訓社區的太陽能電力技師,爾後再逐步發展出不同的服務項目,例如一年期的既有設備檢修維護、出租太陽能LED燈,或是裝設新的家庭太陽能設備以支持小型基本家電。
菲律賓的“一公升的光線”(A Liter of Light)計劃或許您曾在網絡上看過,它是將空寶特瓶添加漂白水,安裝在鐵皮屋頂,將白晝的光線引進幽暗的室內(nei) ,所以又被稱作“太陽寶特瓶”(Solar Bottle),為(wei) 建築密集的貧民窟社區帶來很大的助益,且幫助了全球數十萬(wan) 戶家庭。2013 年起,計劃團隊開始推廣結合太陽能板的太陽寶特瓶,裏頭加上LED燈,一起安裝在屋頂上,在白天引進自然光,在夜晚則可以提供數小時的人工照明。
菲律賓一個(ge) 社區的居民,親(qin) 自動手以太陽能LED燈製作社區路燈。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能與(yu) LED照明完美結合的關(guan) 鍵在於(yu) 兩(liang) 者同為(wei) 直流電、電壓低且能互相匹配。因此兩(liang) 者的結合不需要將太陽能電池產(chan) 生的直流電轉化為(wei) 交流電,因此大大提高了整個(ge) 照明係統的效率,實現節能、環保、安全、高效的照明係統,可謂是近乎完美的結合。

太陽能LED燈所散發出的光明,激勵了社區發展自主能源,創造在地綠領就業(ye) 與(yu) 商機,並讓數百萬(wan) 、數千萬(wan) 人口得以在夜間閱讀,或是編織、手作,進而貼補家用,然後一步步更接近他們(men) 所冀求的美好生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