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世界各國3D打印產業發展路線!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新材料在線2015-12-20 我要評論(0 )   

3D打印,作為(wei) 新時代的高科技產(chan) 物,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臨(lin) 危受命,肩負著一部分振興(xing) 未來製造業(ye) 經濟的重任。作為(wei) 新興(xing)


3D打印,作為(wei) 新時代的高科技產(chan) 物,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臨(lin) 危受命,肩負著一部分振興(xing) 未來製造業(ye) 經濟的重任。作為(wei) 新興(xing) 的革命技術,3D打印也在不斷與(yu) 時俱進,開拓創新。在經濟全球化和工業(ye) 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也都在加緊利用新興(xing) 科技來重振國民經濟。那麽(me) ,為(wei) 了深入了解世界各國以及全球3D打印行業(ye) 的發展現狀,筆者整理了世界主流發達國家3D打印行業(ye) 發展相關(guan) 資料,以供大家分析與(yu) 解讀。
美國
美國3D打印行業(ye) 現狀

工業(ye) 行業(ye) 對3D打印的市場接受度日益增高,尤其是工業(ye) 級的FDM打印機,以塑料聚合物為(wei) 原材料的3D打印設備使用的不斷增長,這些市場的擴張帶來了設計師和創客的大量湧現,開啟了設計思維的新空間,從(cong) 而對金屬3D打印在非關(guan) 鍵組件的解決(jue) 方案帶來了加速影響。
生活、醫療等領域的3D打印產(chan) 品也帶來了新的法規、規範的產(chan) 生,包括FDA批準的材料和工藝,如Ti-6Al-4V和PAEK的粉末床製造工藝。隨著各方麵市場的打開,不僅(jin) 僅(jin) 是監管和法規,同時也對研發人員提出了技術需求方麵的新挑戰。

 

麵臨(lin) 的問題

可用的打印材料成為(wei) 頗被關(guan) 注的領域。當前,缺乏針對於(yu) 增材製造需求的商業(ye) 打印材料,也缺乏針對於(yu) 打印要求的材料解決(jue) 方案服務能力。
研究與(yu) 開發主要集中在材料開發、過程監控、設計優(you) 化、多材質打印、預測仿真、表麵處理、微/納米打印等方麵的工作。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和高熱的應用是一個(ge) 挑戰。當前已有幾家公司的陶瓷、金屬打印技術不斷成熟。
設備工藝的穩定性改進及認證方麵是另一個(ge) 挑戰。增材製造仍受材料、工藝和設備的影響很大。

重點研發方向

當前缺乏足夠的增材製造數據,設計工具的驗證(有限元,計算流體(ti) 動力學分析等)需要在生產(chan) 環境中來進行可靠性和可重複性的測試。對基於(yu) 經驗的測試依賴性很高。整個(ge) 增材製造行業(ye) 呼喚標準化的快速實現,特別是設備的可用性和性能規格。當然,過程控製是下一個(ge) 挑戰。大多數加工環境是封閉條件下進行的。目前研究項目也集中在現場過程監控,過程控製主要有兩(liang) 種方式:一種是通過直接熔池熱監控,另一種是通過間接熔池熱監控。

為(wei) 了更好地實現產(chan) 品的優(you) 化,正趨向於(yu) 對更好的優(you) 化和仿真工具進行研究。新的數學理論被應用到更好地優(you) 化仿生物理模型,探索所有的基於(yu) 過程的結構-性能關(guan) 係。增材製造的關(guan) 注點也不再局限於(yu) 輕量化或機械性能提升等方麵,混合材料和複合打印正在開啟增材製造的又一項潛力。包括粉體(ti) 性能、熱變形和表麵準備的研究正在為(wei) 增材製造打開更廣闊的窗口。其他領域的研究和發展趨勢包括超短激光脈衝(chong) ,利用空氣動力學聚焦納米級別的3D打印技術等。

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

看完了這些,我們(men) 再來看看美國政府如何規劃其增材製造的發展路線,美國政府對3D打印技術的推動作用主要體(ti) 現在國家戰略、路線圖、研究計劃及執行3個(ge) 層麵。在這方麵,中國與(yu) 美國對比,真是“高佬摔跤——差得遠啊”。

在國家戰略層麵,奧巴馬總統2011年出台了“先進製造夥(huo) 伴關(guan) 係計劃”(AMP);2012年2月,美國國家科學與(yu) 技術委員會(hui) 發布了《先進製造國家戰略計劃》;2012年3月,奧巴馬又宣布投資10億(yi) 美元實施“國家製造業(ye) 創新網絡”計劃(NNMI),全美製造業(ye) 創新網絡由15家製造業(ye) 創新研究所組成,專(zhuan) 注於(yu) 3D打印和基因圖譜等各種新興(xing) 技術,以帶動製造業(ye) 創新和增長。在這些戰略計劃中,均將增材製造技術列為(wei) 未來美國最關(guan) 鍵的製造技術之一;2012年4月,“增材製造技術”被確定為(wei) 首個(ge) 製造業(ye) 創新中心;2012年8月,作為(wei) “國家製造業(ye) 創新網絡”計劃的一部分,位於(yu) 俄亥俄州揚斯敦的美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學會(hui) (簡稱NAMII)成立,美國國防部、能源部和商務部等5家政府部門共同出資4500萬(wan) 美元,首筆資金為(wei) 3000萬(wan) 美元;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ya) 州和西弗吉尼亞(ya) 州的企業(ye) 、學校和非營利性組織組成的聯合團體(ti) 出資4000萬(wan) 美元,該學會(hui) 共獲得7000萬(wan) 美元。這一學會(hui) 實質上是一個(ge) 由產(chan) 、學、研三方成員共同組成的公-私合作研究機構,致力於(yu) 增材製造技術和產(chan) 品的開發,增強國內(nei) 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力,其目前主要研究的三項技術主題是打印材料特性和效能的研究、資格鑒定和認證測試,以及加工能力和過程控製。

在路線圖層麵,美國曾分別於(yu) 1998年和2009年兩(liang) 度發布增材製造技術路線圖。美國學界2009年召開的第2個(ge) 麵向未來10~12年的增材製造技術研發路線圖研討會(hui) ,匯集了來自學界、企業(ye) 界和政府的65名專(zhuan) 家學者,為(wei) 增材製造技術製定未來10~12年的研究指南。該研討會(hui) 關(guan) 注增材製造技術在設計、工藝建模與(yu) 控製、材料、生物醫藥應用、能源與(yu) 可持續發展、教育和研發等各個(ge) 方麵的未來前景。通過整體(ti) 評估認定,如果能夠持續推動增材製造技術走在發展前沿,那麽(me) 將創造出更大的發展機遇。這份路線圖報告給出的關(guan) 鍵建議是建立美國國家測試床中心(NationalTestBedCenter,NTBC),推動未來該領域的設備和人力資源發展,並展示製造研究的概念。在2009路線圖的基礎上,北美焊接和材料結合工程技術領導組織——愛迪生焊接研究所(EdisonWeldingInstitute,EWI)成立了添加製造聯盟(AMC),主要目標是提高增材製造技術的成熟度,並以國家為(wei) 基礎,倡導資助增材製造技術,將其從(cong) 目前的新興(xing) 技術層麵推進到主流製造技術層麵。AMC目前包括大型企業(ye) 、小型企業(ye) 以及政府機構和重要的大學研究機構等33個(ge) 企業(ye) 成員與(yu) 合作組織。

在研究計劃及執行層麵,美國福特走在了前麵。福特正在開發一種高度靈活的新型3D打印製造技術,福特稱其為(wei) 自由曲麵加工技術(F3T),以降低小批量消費鈑金零件所需的本錢和時間。F3T技術製造三維外形的模具僅(jin) 僅(jin) 需求幾個(ge) 小時,一旦投產(chan) ,原型製造在三日內(nei) 便能夠完成,假如依照傳(chuan) 統辦法,則需要兩(liang) 到六個(ge) 月。而且,F3T技術也為(wei) 產(chan) 品製造提供了更廣的個(ge) 性化選擇。但目前F3T技術仍處於(yu) 早期階段,僅(jin) 能提供小範圍應用,還無法滿足大批量消費。該技術在航空航天、國防、交通運輸和家電行業(ye) 中也具有寬廣的應用前景。美國能源部計劃對新一代產(chan) 品提供704萬(wan) 美元的能源補助,以推進節能高效的製造工藝。包括福特和其他協作者在內(nei) 的五個(ge) 創新製造項目,初期展開階段三年,取得了總額為(wei) 235萬(wan) 的能源資助。
歐盟

在歐盟地七框架計劃的資助下,名為(wei) “3D打印標準化支持行動(SASAM)”的項目在今年8月發布了一份3D打印標準化路線圖。該路線圖旨在作為(wei) 歐洲標準的一個(ge) 模板,其中闡述了標準化對於(yu) 產(chan) 業(ye) 應用及現有3D打印技術標準發展的重要性,明確了標準化與(yu) 優(you) 先關(guan) 注標準之間的差距,最終有助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符合最佳實踐。通過與(yu) 主要的規範化或標準化機構保持聯係,將能確保該目標的實現。在更加容易產(chan) 業(ye) 化的同時,又能節省原料保證質量。

 

在3D打印技術中金屬材料的3D打印製造技術是難度最大的,由於(yu) 金屬的熔點較高、金屬液體(ti) 固液相變、表麵擴散以及熱傳(chuan) 導等多種物理過程中複雜的變量,還要考慮生成的晶體(ti) 組織是否良好,整個(ge) 試件是否均勻、內(nei) 部雜質和孔隙的大小等等因素,為(wei) 此,一般需要激光技術加以配合,激光的功率和能量分布、激光聚焦點的移動速度和路徑、加料速度、保護氣壓、外部溫度等等。一般而言,激光快速成型需要用高功率的激光照射試件表麵,融化金屬粉末,形成液態的熔池,然後移動激光束,熔化前方的粉末而讓後方的金屬液冷卻凝固。周邊需要有送粉裝臵、惰性氣體(ti) 保護、噴頭控製等來配套。

3D打印技術將支持創新,實現成本、資源有效的生產(chan) ,以保持歐盟製造業(ye) 的高度競爭(zheng) 力。歐洲3D打印平台起草了戰略研究議程,其中強調了標準化的重要支柱作用,並且最終通過SASAM成功製訂出路線圖。

 

隨著歐盟路線圖的發布及實施,3D打印技術定將成為(wei) 其最新的關(guan) 注方向。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3D打印技術的原材料,相關(guan) 稀有金屬的需求也將得到拉動。而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泛亞(ya) 也將會(hui) 在收儲(chu) 、定價(jia) 等方麵助力國家保持稀有資源大國的地位,助力未來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和高端製造業(ye) 的發展。
中國

緊跟著“工業(ye) 4.0”的腳步,我國政府推出了備受矚目的“中國製造2025”。之後又相繼出台了不少政策來激勵國內(nei) 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逐漸向先進製造方向過渡。而今年年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qin) 自開展了“3D打印與(yu) 先進製造專(zhuan) 題會(hui) 議”,會(hui) 中總理耐心聽取了相關(guan) 領域最新動態與(yu) 未來趨勢的報告。從(cong) 這些方麵我們(men) 可以看到,國家對於(yu) 增材製造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十分重視。

但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許多企業(ye) 都相繼推出了其獨具特色的工業(ye) 級3D打印機和專(zhuan) 利,但是我國畢竟是後起之秀,真正的技術方麵還與(yu) 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據目前的情況來分析,中國增材製造的總體(ti) 趨勢還是一片向好的。由於(yu) 最近政策的不斷推進,3D打印也是廣受支持,而且中國如此大的製造業(ye) 市場,未來發展更是無可限量。因為(wei) 作為(wei) 製造工藝的全新升級,3D打印具備高效、便利、省時省力省成本等優(you) 勢,未來的製造業(ye) 還需要在許多方麵依靠3D打印來不斷進步,緊追發達國家的腳步。

 

而且在12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國課第一講”盧秉恒院士做客“創新大講堂”講座上提出3D打印如何與(yu) 中國製造業(ye) 發展有機結合,並係統講述了3D打印發展曆程、國內(nei) 外現狀、打印原理、主流技術、應用領域和發展方向等內(nei) 容。他認為(wei) ,雖然如今中國製造有了迅猛發展,但與(yu) 發達國家尚有差距。他又從(cong) 創新驅動和人才為(wei) 本兩(liang) 個(ge) 角度為(wei) 大家講解了中國製造2025,“要做到創新驅動,就需要進行全社會(hui) 的協同,不僅(jin) 要將工業(ye) 領域的需求同市場相結合,讓資金向製造業(ye) 流動,還需要創新協同的發展。中國製造2025需要創新人才和創新技術,隻有創新,才是我們(men) 走向創新社會(hui) 的基礎。”盧秉恒院士並在會(hui) 後提出了“兩(liang) 個(ge) 十年”的目標規劃。即,“十年以內(nei) 中國可成為(wei) 世界3D打印的第二大國;再過十年我們(men) 能夠和美國並駕齊驅。”但目前,中國雖然已走入全球3D打印研發競賽的行列,但與(yu) 世界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努力與(yu) 拚搏。
印度

印度3D打印產(chan) 業(ye) 仍處於(yu) 起步階段,市場規模小且發展緩慢,3D打印設備數量僅(jin) 占亞(ya) 洲3D打印設備保有量的3%。據了解,印度3D打印產(chan) 業(ye) 發展主要的發展推動力來自私營企業(ye) ,印度政府目前還沒有推出任何支持3D打印發展的政策措施,而印度中小企業(ye) 和微型企業(ye) 在經濟中的比例過高(印度84%的製造業(ye) 勞動力集中在微型企業(ye) 和小型企業(ye) ),對於(yu) 印度企業(ye) 而言,3D打印係統較為(wei) 複雜且成本昂貴。

盡管如此,印度3D打印方麵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並且預計隨著3D打印係統變得更快和更容易使用、性價(jia) 比更高時,印度3D打印市場將得到可觀的增長。據了解,以Imaginariuma、Marcopolo Products和3DPD/Total Prototyping為(wei) 代表的一些印度企業(ye) 在3D打印方麵已有突出表現,並且印度的國家研究機構已經啟動了3D打印方麵的項目,譬如國家設計學院、印度理工學院、國家時尚技術研究所,等等。此外,在公共機構方麵,印度增材製造聯盟也在積極推動技術創新,通過組織會(hui) 議等方式提高產(chan) 業(ye) 意識。

 

印度的研究機構和企業(ye) 在3D打印軟件開發方麵較為(wei) 成功,許多研究已經轉化為(wei) 成果。據3D打印在線了解,印度開發的3D打印軟件可用於(yu) 製造模型、計算切片厚度、通過醫學圖像創建3D物體(ti) (IRM技術)等等。

印度3D打印產(chan) 業(ye) 目前主要的問題一是企業(ye) 需使用進口設備,二是在3D打印粉末原材料方麵對外依賴度過高。

3D打印應用案例印度3D打印應用主要集中在醫療、首飾和汽車領域,3D打印技術主要被當成是實現設計和完善產(chan) 品的工具。

1.汽車領域

3D打印最先被應用在汽車領域,因為(wei) 印度的汽車產(chan) 業(ye) 非常發達,大型企業(ye) 除了有如福特、日產(chan) 等跨國公司外,還有本土企業(ye) ——塔塔汽車公司。印度一級方程式賽車公司Sahara Force India與(yu) 全球3D打印巨頭公司3D Systems合作,計劃將3D打印運用到汽車製造中,以此減少零部件的生產(chan) 時間。

2.電子領域
位於(yu) 印度金奈的Salcomp公司是印度手機電源和充電插頭領域的龍頭企業(ye) ,也應用3D打印生產(chan) 產(chan) 品,但打印設備需從(cong) 德國EOS公司進口。

3.建築領域

同樣位於(yu) 金奈的Ikis公司是一家建築模型服務公司,據3D打印在線了解,該公司從(cong) 2010年開始就使用美國Z Corporation公司的3D打印技術生產(chan) 各種的3D建築模型。

4.石油領域

 WiproTechnologies公司位於(yu) 班加羅爾,是一家成立於(yu) 1980年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主要給國防領域提供精密製造和液壓元器件服務。據了解該公司與(yu) 空客集團的子公司CESA公司簽署了3D打印技術轉讓協議,可生產(chan) 鈦金屬產(chan) 品提供給石油和天然氣行業(ye) 使用。

企業(ye) 地理分布情況印度從(cong) 事3D打印研究的公共機構和企業(ye) 分布較廣。據了解,普迦大區和盧迪亞(ya) 納、阿密薩兩(liang) 個(ge) 城市研究機構分布最多,其次是克勒格布爾、金奈、班加羅爾、印多爾,最後是德裏(兩(liang) 家研究機構以及一家企業(ye) )和海德巴拉(一家企業(ye) 和一個(ge) 研究機構)。但印度的東(dong) 部地區基本沒有3D打印方麵的研究機構或者企業(ye) 。
新加坡

據了解,新加坡對增材製造技術的研究始於(yu) 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和航空學院的Chua Chee Kai教授是亞(ya) 洲3D打印技術領域的先驅,在他的影響下以及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增材製造在新加坡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並成為(wei) 新加坡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

1.國家政策。2013年,新加坡貿易與(yu) 工業(ye) 部發布了《國家製造發展計劃》,增材製造作為(wei) 未來技術發展關(guan) 鍵領域之一被列入計劃中。據了解,新加坡政府決(jue) 定在未來五年內(nei) 投資5億(yi) 美元發展增材製造技術,為(wei) 3D打印領域的企業(ye) 創造良好環境,由經濟發展委員會(hui) 負責資金管理。

據了解,2013年12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推出增材製造特別計劃,由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牽頭,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材料工程研究所、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參加,經濟發展委員會(hui) 提供資金支持。該計劃選出了六大關(guan) 鍵技術,分別是激光輔助增材製造(LAAM)、選擇性激光熔融(SLM)、電子束熔融(EBM)、聚合物噴射技術(Polyjet)、選擇性激光燒結(SLS)和光固化(SLA),所有研究項目均有產(chan) 業(ye) 界加入。

 

此後,南洋理工大學獲得了經濟發展委員會(hui) 3000萬(wan) 美元的支持,以建立3D打印中心。這一中心既為(wei) 3D打印領域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提供培訓,也為(wei) 材料、工業(ye) 和軟件方麵的研發提供支持。

2.產(chan) 業(ye) 情況。新加坡3D打印產(chan) 業(ye) 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區。目前有六個(ge) 研究機構在3D打印領域最具代表性,分別是材料工程研究所、南洋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義(yi) 安理工學院和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據3D打印在線了解,其中南洋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三個(ge) 研究所主要從(cong) 事金屬材料的3D打印製造技術研究,這也是新加坡3D打印研究成果最多的三個(ge) 院校。代表企業(ye) 是TEC Electronics Singapore。

3.金屬材料製造技術。由於(yu) 新加坡對於(yu) 醫療、航空和汽車領域的3D打印技術應用較為(wei) 重視,據了解目前,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已經研發出了激光輔助增材製造(LAAM)技術,而其他的研究機構(南洋理工大學和南洋理工學院)也在其他金屬材料打印技術方麵有所研究。但金屬粉末床熔融工藝方麵,新加坡還需依靠國外的技術。

4.原材料。據了解,新加坡在3D打印原材料方麵對外國依賴度較高,金屬粉末主要依靠國外進口。據了解,新加坡的公共機構主要開展一些常見粉末(特別是鈦粉)的研發。

5.應用研究。新加坡研究機構對3D打印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醫學領域,特別是假肢以及用於(yu) 藥物遞送的多孔材料(由SLS技術製造)。據了解,南洋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軟件領域。國際合作。新加坡與(yu) 美國、英國以及伊朗均開展了3D打印方麵的合作。
俄羅斯

據我們(men) 之前發布的文章中不難看出,俄羅斯在3D打印領域的某些技術上處於(yu) 國際領先地位,今年3月份,一家名叫“3D Bioprinting Solutions”的公司,利用自己的生物打印技術,成為(wei) 世界上第一個(ge) 為(wei) 動物3D打印甲狀腺的公司,而他們(men) 的最終目標是成功將其甲狀腺移植到老鼠身上,治療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這種疾病的老鼠。 雖然目前俄羅斯並未推出任何關(guan) 於(yu) 3D打印方麵的國家戰略,也沒有將3D打印列入國家關(guan) 鍵發展技術名單,但已開始支持建設3D打印技術中心,並在重工業(ye) 發展較好的地區也推動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企業(ye) 地理分布俄羅斯3D打印企業(ye) 地理分布比較集中。據3D打印在線了解,首先是莫斯科地區,大部分增材製造領域的研究機構都集中在這一地區,據了解,莫斯科國立大學、國家科學技術大學、核工業(ye) 研究大學等著名高校。其次是烏(wu) 拉爾地區和西伯利亞(ya) 地區,這兩(liang) 個(ge) 地區聚集了許多研究機構,包括一些在航空領域頂尖的機構,並且教育和科學部及地方政府還將出資在這兩(liang) 個(ge) 地區新建一批3D打印技術中心。

 

技術發展情況俄羅斯在激光領域的許多研究機構與(yu) 德國的機構齊名,據了解在全球處於(yu) 領先地位,著名的光纖激光器供應商IPG Photonics公司就是來源於(yu) 俄羅斯。因此,盡管3D打印領域的研究機構數量不多,但由於(yu) 激光和3D打印機之間的特殊聯係使得俄羅斯企業(ye) 在這一領域占據了全球戰略性地位,在一些技術領域,如粉末床熔融技術、直接金屬激光燒結技術(DMLS)和選擇性激光熔化成型技術(SLM)等,俄羅斯處於(yu) 世界領先的地位。

此外,俄羅斯的研究機構還在研究3D打印領域的尖端應用,如通過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SLS)使用金屬納米粒子打印燃料電池和氫蓄電池(俄羅斯科學院);醫療領域的應用,如通過激光近形技術(LENS)打印基於(yu) 鈦和鎳的多孔材料輸送藥物(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通過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SLS)打印蛋白植入物(激光與(yu) 信息技術研究所)、與(yu) 巴西和拉脫維亞(ya) 合作實現了器官打印等。

在原材料方麵,俄羅斯激光與(yu) 信息技術研究所以及基礎研究基金會(hui) 實現了石膏粉末和砂岩粉末混合物的研發;國家科學和技術大學開展了適用於(yu) Z Corporation公司機器的砂岩粉末替代品的研發;羅蒙諾索夫莫斯科國立大學實現了使用基於(yu) 堿金屬材料的3D打印;還有研究人員開始分析激光和粉末質量對產(chan) 品的影響,以尋求自主生產(chan) 。

3D打印中心建設3D打印中心建設項目主要有兩(liang) 個(ge) ,其中一個(ge) 是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支持的技術中心,另一個(ge) 是俄羅斯國家工業(ye) 和科技集團(ROSTEC)戰略投資基金支持的3D打印工廠。

教育和科學部支持建設的第一個(ge) 增材製造技術中心位於(yu) 葉卡捷琳堡烏(wu) 拉爾聯邦大學,教育和科學部提供150萬(wan) 歐元資金支持,但因為(wei) 該項目第一階段預算達2400萬(wan) 歐元,因此其餘(yu) 的資金需要由烏(wu) 拉爾地區的企業(ye) 籌集。

同時,俄羅斯政府還計劃在其他大學內(nei) 建立類似的技術中心,大多數技術中心將位於(yu) 莫斯科,據了解,包括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莫斯科國立科技大學和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等大學校內(nei) ,其餘(yu) 的將選擇放在喀山、聖彼得堡、弗拉基米爾和Irkousk等城市。

OSTEC基金計劃通過子公司Shvabe光學儀(yi) 器控股集團支持建設一個(ge) 3D打印工廠,據了解,該工廠位於(yu) 克拉斯諾戈爾斯克,主要涉及利用3D打印製造數碼相機零部件、攝像機鏡頭、醫用光學儀(yi) 器等。

除了聯邦政府支持的項目外,俄羅斯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支持3D產(chan) 業(ye) 的發展。據了解,沃羅涅日地方政府計劃在Maslovsky技術園區設立一個(ge) 增材製造生產(chan) 中心,旨在推動工業(ye) 領域3D打印應用的發展,提高俄羅斯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葉卡捷琳堡地區將建立一個(ge) 激光和增材製造工程中心,目前項目已經進入第二階段,該工程中心的目標是到2017年獲得上百個(ge) 專(zhuan) 利、培養(yang) 600名增材製造領域的大學生、推出50多個(ge) 增材製造項目、營業(ye) 額達460萬(wan) 歐元。

 

國際合作俄羅斯3D金屬打印方麵的所有研究基本依靠國際合作,主要合作的國家是法國,其次是美國和澳大利亞(ya) 。

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與(yu) 法國合作製造出了用於(yu) 醫療應用的鎳鈦合金3D零件;莫斯科國立工藝大學(斯坦金)與(yu) 法國合作開發了冷噴塗和多種材料(納米晶、鈦、銅)的沉積技術;西伯利亞(ya) 國家航天大學與(yu) 美國和澳大利亞(ya) 在航空航天領域的3D打印應用展開了合作,技術領先俄羅斯其他機構。
韓國

早在去年夏天,就有消息稱韓國政府要製訂助推3D打印產(chan) 業(ye) 發展的十年戰略規劃。近期,據韓國科技、ICT與(yu) 發展規劃部與(yu) 貿易、工業(ye) 和能源部的官員透露了更多關(guan) 於(yu) 此戰略的信息。在韓國電子時代舉(ju) 辦的政策研討會(hui) 上,一些國會(hui) 議員和上述部門的官員透露,韓國政府打算將國內(nei) 3D打印行業(ye) 作為(wei) 下一個(ge) 經濟增長的新領域與(yu) 就業(ye) 來源。韓國要成為(wei) 全球3D打印業(ye) 規模最大、最具創新性的區域之一,並希望通過將其與(yu) 物聯網、大數據以及電子商務行業(ye) 進行有效整合來實現。

日前,韓國政府宣布成立3D打印工業(ye) 發展委員會(hui) ,該委員會(hui) 由韓國十幾家部位的官員組成。另外,韓國政府批準了一份旨在使韓國在3D打印領域爭(zheng) 取領先位置的總體(ti) 規劃。該規劃的目標包括到2020年培養(yang) 1000萬(wan) 創客(Maker),並在全國範圍內(nei) 建立3D打印基礎設施。此外,天工社也曾報道過,今年4月份,韓國政府投資24億(yi) 韓元建立3D打印中心,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3D打印設施和員工培訓。

目前,全球3D打印市場份額韓國僅(jin) 2.3%,排名第七,排在法國之後。韓國政府希望加大投入迎頭趕上。那麽(me) ,韓國打算如何培養(yang) 千萬(wan) 具有創造性的創客?

 

為(wei) 了實現這一艱巨的目標,韓國3D打印工業(ye) 發展委員會(hui) 將針對各個(ge) 層次的民眾(zhong) 製訂相應的3D打印培訓課程,包括從(cong) 小學到成人。他們(men) 將在全國範圍內(nei) 提供3D打印教育資源,包括課程開發,以及為(wei) 貧困人口提供相應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還提出要創造一個(ge) 接觸3D打印技術就像去一個(ge) 咖啡館那麽(me) 方便的社會(hui) 環境,使3D打印真正融入民眾(zhong) 的生活。該計劃準備到2017年,將在韓國國內(nei) 50%的學校放置3D打印機。

除了專(zhuan) 注於(yu) 教育,該計劃還強調該技術在企業(ye) 家和商界人士中的發展潛力。因此,政府正在協調軟件供應商、地方機構和民營企業(ye) 建立工作坊,向150萬(wan) 商務人士介紹3D打印技術。

該計劃稱政府部門也會(hui) 采取相應措施支持韓國3D打印產(chan) 業(ye) 發展。韓國政府將承擔部分費用建立一個(ge) 國家3D打印綜合門戶網站,以提供各種信息支持服務。它還將為(wei) 3D打印數據創建一個(ge) 通用內(nei) 容標識符(UCI)係統,其作用有點像圖書(shu) 館裏識別和區分出版物的索引編碼,希望促使信息在用戶間自由移動,同時適當保障知識產(chan) 權。
日本

在亞(ya) 洲日本的3D打印規模甚至超越了中國,但是最最主要的3D打印技術及龍頭企業(ye) 仍集中在歐美。為(wei) 此日本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政策來支持3D打印產(chan) 業(ye) ,以防在未來製造業(ye) 中落伍。

1、日本新增45億(yi) 日元預算促進“3D打印機”研發

近日,日本政府決(jue) 定新增45億(yi) 日元財政預算,促進新一代“3D打印機”的研究開發。
據悉,8月26日,日本經濟產(chan) 業(ye) 省確定了2014年度預算的概算要求政策框架。為(wei) 促進“3D打印機”研發,日本政府將新增45億(yi) 日元財政預算。日本2014年度預算的概算總額為(wei) 1兆7470億(yi) 日元,比2013年度最初預算增加22%。

 

作為(wei) 成長戰略的支柱,日本在健康長壽領域的財政概算為(wei) 174億(yi) 日元;致力於(yu) 人工多功能幹細胞量產(chan) 技術實用化事業(ye) 的概算為(wei) 25億(yi) 日元;內(nei) 視鏡開發醫療機器事業(ye) 的概算為(wei) 43億(yi) 日元。

另外,日本建立醫療研發“指揮塔”國立保健研究所的財政概算也達到208億(yi) 日元。

2、日本成立“3D打印機”研究會(hui)

日本近畿地區2府4縣與(yu) 福井縣的商工會(hui) 議所22日成立了探討運用“3D打印機”的研究會(hui) 。

報道稱,“3D打印機”如若普及,生產(chan) 模具的中小企業(ye) 工作恐將減少。研究會(hui) 將思考中小企業(ye) 如何發揮“3D打印機”的作用,以加強國際競爭(zheng) 力。

研究會(hui) 22日在大阪商工會(hui) 議所召開了首次會(hui) 議。大阪府商工勞動部主任研究員鬆下隆在會(hui) 上介紹了德國製造商把“3D打印機”模具與(yu) 普通模具結合起來的成功事例。他強調,“這將成為(wei) 中小企業(ye) 做產(chan) 品更為(wei) 多樣化的機會(hui) 。”

另一方麵,鬆下隆指出,現階段也存在完成相關(guan) 立體(ti) 數據的技術人員不足等課題。

研究會(hui) 由39個(ge) 商工會(hui) 議所參加。今後將匯總中小企業(ye) 的意見等,年內(nei) 召開相關(guan) 研討會(hui) 。

3.日本各大巨頭企業(ye) 紛紛“入駐”3D打印

除了成立相關(guan) 的3D產(chan) 業(ye) 組織,同時日本政府也對3D打印產(chan) 業(ye) 在財政上大力支持,也有不少企業(ye) 開始進入3D打印領域。

早在2012年12月,日本的撲翼機廠商設計和建造出一個(ge) 令人印象深刻的3D打印飛行爬蟲。在Autodesk 123D中創建三維模型及主要部件,然後通過Shapeways進行3D打印。最近,該工作室的一項研究再次引起了業(ye) 內(nei) 的關(guan) 注,就是使用桌麵3D打印機打印撲翼飛機。

而且日本電器產(chan) 業(ye) 巨頭鬆下公司也宣布今後將全麵借助3D打印技術,來研發其數碼家電產(chan) 品。這也是繼今年美國CES展上的4K OLED電視,首次“試水”3D打印技術以來的全麵動向。據悉,鬆下此舉(ju) 意在削減研發成本,並對產(chan) 品的開發效率進行有效提升。

近日,鬆下電器現高層日前表示,公司正在計劃將可高效生產(chan) 樹脂和金屬部件的3D打印機應用於(yu) 家用電器製造生產(chan) ,一旦成行,這將是3D打印機首次應用於(yu) 家電量產(chan) 。而相比傳(chuan) 統技術模具製造一個(ge) 多月的周期,利用3D打印技術將會(hui) 讓製造時間大大縮短,這也會(hui) 直接讓鬆下電器的模具生產(chan) 成本,得到上百億(yi) 日元的縮減。

然而,日本製造業(ye) 巨頭們(men) 的行動還不隻如此。上月,據國外媒體(ti) 報道,日本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巨頭東(dong) 芝也改行做起了3D打印,東(dong) 芝看中了3D打印強大的設計製造功能,並試圖將其大量用於(yu) 產(chan) 品設計與(yu) 製造。東(dong) 芝宣稱其最新的3D打印技術比現在的打印速度快10倍,並且精度頗高,與(yu) 美國科技巨頭惠普公司的多射流熔融技術有得一拚。然而,日本的對3D打印的關(guan) 注還不止如此,可能還存在著更多的潛在發展不為(wei) 人知。
結語
麵對世界各國快速發展3D打印的重重壓力,我國的3D打印產(chan) 業(ye) 麵臨(lin) 著“十麵埋伏”的困境。故此,如果仍然不能跟上國際步伐,我國製造業(ye) 將岌岌可危。但我們(men) 不能因此而喪(sang) 失信心,要保持居安思危的一種心態來麵對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雖然目前國內(n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仍處於(yu) “入門級”發展階段,但這並不會(hui) 影響其隱藏的巨大潛力。但這塊肥沃土地的開發,不僅(jin) 需要我國各大3D打印企業(ye) 去辛勤耕耘,還需要國家政策與(yu) 體(ti) 製的大力支持,以構建一個(ge) 優(you) 良的“3D打印生態圈”,加速我國3D打印技術的發展與(yu) 應用,才能真正做到將發展“中國製造2025”落到實處。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