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空軍(jun) 和軍(jun) 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訂一項價(jia) 值2630萬(wan) 美元的合同,委托後者開發搭載在戰鬥機上的高能激光武器,要求最遲2021年進入實測階段。
近年來,美軍(jun) 十分重視激光武器的研發,但依然麵臨(lin) 一係列問題,例如激光武器對目標的鎖定、在有限空間的散熱能力等。分析人士認為(wei) ,與(yu) 陸軍(jun) 和海軍(jun) 相比,空軍(jun) 裝備激光武器更為(wei) 艱難。
先做地麵測試
美國國防部並未公布這份合同的內(nei) 容,但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布的消息,研發機載高能激光武器是美國空軍(jun) 研究所“自衛高能激光演示器(激光盾”)項目的一部分,是“自衛型”空中激光武器係統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激光武器高級研究員勞勃·阿夫紮爾表示:“我們(men) 已經展示在地麵使用激光武器應對威脅的能力,期待未來‘激光盾’的空中測試部分。”
據介紹,“激光盾”項目分為(wei) 三部分,分別為(wei) 引導激光裝置、激光武器架設座以及核心的高能激光發射裝置。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將按照軍(jun) 方提供的各種參數,開發一部緊湊高效的激光發射裝置。
“今年早些時候,我們(men) 將一部60千瓦級的激光武器安裝在一輛陸軍(jun) 車輛上。將激光武器安置在更小的空中測試平台上是一個(ge) 全新的挑戰。‘激光盾’項目是可行的,可以生產(chan) 、測試並安裝在飛行器、車輛和艦船上。”阿夫紮爾說。
美軍(jun) 大力發展
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介紹,美國開發激光武器已有40多年的曆史。以目前水平,激光武器可以在1英裏(1.6公裏)外摧毀小型導彈、炮彈、火箭彈、無人機、小型攻擊艇、輕型戰車等。此前該公司還測試過10千瓦和30千瓦級的激光武器。
與(yu) 傳(chuan) 統武器相比,激光武器具有快速、精確、不受電磁幹擾、效費比高等獨特優(you) 勢,被視為(wei) “改變作戰規則”的未來武器,其軍(jun) 事應用價(jia) 值一直備受軍(jun) 事大國的青睞和重視。美國海陸空三軍(jun) 均有自己的激光武器研製計劃。
近年來,美國軍(jun) 方已經測試了激光武器在地麵車輛、水麵艦艇以及波音747等大型飛行器上的表現。據報道,五角大樓近期和軍(jun) 工企業(ye) 通用原子能公司簽署一份價(jia) 值900萬(wan) 美元的合同,委托後者研發可以安置在無人機上的激光武器。
空軍(jun) 進展最艱難
激光武器主要靠擊穿裝甲、燒壞核心部件以摧毀目標,但根據裝甲材料不同,燒穿時間也長短不一,需要激光武器對目標鎖定一段時間,這是難點之一。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另一難點在於(yu) 如何在有限空間內(nei) 保證激光武器的良好散熱,以及在戰鬥機機動時能夠持續鎖定目標。
資深軍(jun) 事評論員宋濤認為(wei) ,在美軍(jun) 研發激光武器的過程中,海軍(jun) 和陸軍(jun) 的研發進展相對比較順利,主要是因為(wei) 這兩(liang) 個(ge) 軍(jun) 種對於(yu) 武器的重量和尺寸容忍度較高。“對海軍(jun) 和陸軍(jun) 來說,隻要威力、精度、成本能夠滿足需求,大一點、重一點不是問題,反正無論地麵車輛還是海上的艦艇都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
但相比而言,空軍(jun) 的進展最為(wei) 艱難,卻也最為(wei) 迫切。宋濤介紹說,隨著技術的進步,激光的發生設備與(yu) 導向設備的體(ti) 積和重量比誕生之初已經明顯縮小,但儲(chu) 能和轉化設備卻一直是瓶頸,而且大功率激光器的小型化程度仍然不理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