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全年實現收入20 億(yi) 元(同比+38%),歸母淨利潤3.2 億(yi) 元(同比-25%)。收入增長主要係公司激光器產(chan) 品出貨量持續增長;淨利潤同比下滑主要係競爭(zheng) 加劇以及激光器產(chan) 品價(jia) 格下滑所致。往後看,公司中低功率產(chan) 品已具備競爭(zheng) 力和性價(jia) 比,同時積極拓展高功率產(chan) 品,預計國產(chan) 替代疊加產(chan) 品結構優(you) 化將帶動收入持續高增長。
價(jia) 格戰、銷售返點及收入確認等因素,公司2019 年業(ye) 績承壓。公司發布業(ye) 績快報,2019 年實現營收20.14 億(yi) 元,同比+37.78%;歸母淨利潤3.26 億(yi) 元,同比-24.68%。就單季度而言,公司Q4 實現營收5.97 億(yi) 元,同比+58.04%;歸母淨利潤0.46 億(yi) 元,同比-33.01%。公司收入實現高增長,主要係公司產(chan) 品銷量以及市場份額穩步提升;但是淨利潤表現低於(yu) 市場預期,一方麵係公司年內(nei) 對激光器產(chan) 品采取以價(jia) 換市策略,另一方麵2019Q4 返點金額較大影響業(ye) 績表現,同時技術開發服務由於(yu) 客戶驗收等原因,收入確認有所延後。展望2020 年,由於(yu) 疫情影響,公司湖北總部暫定3 月中旬複工,但是無錫工廠和上海國神激光已於(yu) 2 月10 日起逐步複工,保持較高產(chan) 能利用率。需求端,我們(men) 預計部分訂單將從(cong) Q1 延遲至Q2,全年將呈現逐季向好的趨勢。同時,我們(men) 判斷公司與(yu) 全球龍頭IPG 的價(jia) 格戰基本結束,後續麵對國內(nei) 競爭(zheng) 對手將更具有主動性。我們(men) 長期看好公司作為(wei) 國內(nei) 激光器龍頭的地位,預計今年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對應預測收入同比+30%至26 億(yi) 元。
自製率提升+自動化改造+激光器產(chan) 品結構優(you) 化,毛利率有望回穩。公司2019Q1/Q2/Q3 毛利率分別為(wei) 35%/30%/32%,Q3同比-17pcts 但環比+2.7pcts,同比下滑主要係競爭(zheng) 加劇,環比改善則彰顯公司在成本端的管控初見成效。後續我們(men) 認為(wei) 公司毛利率將進一步回穩,主要係:1)公司租賃激光院廠房擴充上遊元器件產(chan) 能,預計逐步釋放,提升光纖、光柵等自製率水平;2)目前已量產(chan) 的單模產(chan) 品功率最高達3000W,後續有望繼續提升,有效減少高功率產(chan) 品內(nei) 部組件數量,帶動成本下降;3)產(chan) 線自動化水平提升;4)產(chan) 品結構優(you) 化,高功率產(chan) 品占比提升。
橫縱雙向拓展,長期看好公司光纖激光器龍頭地位。橫向看:公司積極拓展激光器品類,包括自研直接半導體(ti) 激光器,收購國神光電切入超快激光器。縱向看:上遊布局泵浦源、光纖、光柵等元器件實現垂直一體(ti) 化。同時國內(nei) 長光華芯、銳晶激光等已經具備部分激光芯片供應能力,公司未來有望通過自製+國產(chan) 化采購進一步降低對海外產(chan) 品的依賴,逐步縮短與(yu) 國際巨頭的差距。光纖激光器行業(ye) 正逐步打開國產(chan) 替代階段,長期看有望滲透工業(ye) 切割、焊接等各領域,我們(men) 看好公司在激光器行業(ye) 的深耕,橫縱兩(liang) 向拓展料將帶動公司持續成長。
風險因素:高功率研發不及預期;下遊行業(ye) 疲弱;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價(jia) 格戰持續。
投資建議:光纖激光器行業(ye) 全球市場約25 億(yi) 美元,目前正處於(yu) 國產(chan) 化起步到加速突破的過程,公司作為(wei) 國內(nei) 光纖激光器龍頭企業(ye) ,有望憑借性價(jia) 比鞏固低功率市場,同時積極投入研發拓展中高功率市場已初見成效。由於(yu) 行業(ye) 競爭(zheng) 持續,公司產(chan) 品價(jia) 格下滑,以及國內(nei) 疫情影響。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