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技術的出現,為(wei) 激光加工技術的應用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今,我國的機器人激光加工行業(ye) 已經迎來了初步發展,市場具備相當規模,未來行業(ye) 要想取得更具突破性的規模化發展,需要解決(jue) 一些問題。
激光加工作為(wei) 一種非接觸式的機械加工,近年來憑借著高質量、高產(chan) 出率、高靈活性和高適用性,成為(wei) 了工業(ye) 製造領域各生產(chan) 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藝。其在過去十年收獲了極高的認可度,在機械加工行業(ye) 普遍疲軟的時期裏,仍能依靠2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以黑馬之姿帶領機械設備行業(ye) 向前發展。
而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離不開機器人技術的加持。
眾(zhong) 所知周,在各種高新科技日漸崛起的今天,機器人在工業(ye) 製造領域的應用優(you) 勢及其顯著,不僅(jin) 能夠代替人工進行24小時無休工作,還能減少錯誤和誤差,在一些極端環境正常作業(ye) 。因此,人們(men) 將機器人技術與(yu) 激光加工技術相結合,整合出了全新的機器人激光加工工藝,一改傳(chuan) 統激光加工弊端,為(wei) 行業(ye) 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機器人激光加工日漸火熱
從(cong) 時間上來看,激光技術和機器人的出現和發展都較為(wei) 同步,但兩(liang) 者長期處於(yu) 平行發展狀態,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才首次出現了交集。1999年,德國機器人公司首先整合出第一台帶有激光加工係統的機械臂,從(cong) 此開啟了機器人來助力激光加工的先河。
與(yu) 傳(chuan) 統激光加工相比,機器人的應用讓這把光刀打破了維度的限製,操作起來更加靈活和遊刃有餘(yu) 。雖然傳(chuan) 統激光用途足夠廣泛,小功率可用於(yu) 打標、雕刻、鑽孔和微切割等精密加工,大功率也適用於(yu) 大型金屬材料的切割、焊接和修複,但其僅(jin) 限於(yu) 平麵二維加工,在應用空間上具有嚴(yan) 重局限性,機器人技術的融入正好彌補了這一點。
因此,近年來,機器人在激光焊接、切割等加工領域的應用越來越火熱。機器人激光切割因為(wei) 不受切割方向控製,能夠自由進行切割,又被稱為(wei) 三維激光切割,已經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的新時尚;而三維激光焊接由於(yu) 不像切割一樣簡單,需要考慮更多因素,暫時還未迎來規模化應用,但其優(you) 勢和應用潛力已經逐漸顯現並為(wei) 人們(men) 所認識。
當前,我國的機器人激光加工技術及裝備已經度過了從(cong) 無到有的起步階段,正在步入從(cong) 小到大的發展加速期。隨著機器人激光加工在金屬加工、機櫃生產(chan) 、電梯製造、農(nong) 機製造、船舶製造等工業(ye) 領域的逐步應用,其行業(ye) 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chan) 業(ye) 規模。
尤其是在汽車製造領域的應用,更是將我國的機器人激光加工發展推向了規模化應用的時代。目前,50%—70%的汽車零部件都需要用激光加工完成,而我國的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還在持續不斷地擴大,這給機器人激光加工帶來了龐大的需求市場,據了解,近三年,單單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焊接應用便給激光行業(ye) 帶來了數十億(yi) 的設備需求。
有了這樣的市場需求作為(wei) 支撐,國內(nei) 湧現出了一大批機器人激光加工企業(ye) ,既有像大族、華工、楚天等激光領域的領先企業(ye) ,也有像新鬆這樣實力強勁的機器人公司,甚至還有東(dong) 莞力生自動化、佛山霍貝爾、杭州凱爾達等從(cong) 事自動化控製裝備開發的企業(ye) 。
三大問題製約規模化發展
如今,應用市場需求旺盛、加碼企業(ye) 越來越多,再加上機器人和激光市場本身的強勁發展,機器人激光加工發展已經漸入佳境。不過目前,其規模化應用情況仍然堪憂,即使在一些大型的汽車製造企業(ye) 中,采購的機器人激光加工設備也隻在十餘(yu) 台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三方麵的問題製約了其規模化的發展。
首先是機器人和激光產(chan) 業(ye) 本身存在技術差距和缺陷。我國起步晚、基礎薄弱,在兩(liang) 者的技術和核心部件方麵本身與(yu) 國外存在明顯差距,向高端化發展的驅動力不足,同時,以四大家族為(wei) 代表的企業(ye) 占據了國內(nei) 主要市場,讓國產(chan) 品牌缺乏技術應用驗證的機會(hui) ,相應的讓激光機器人的產(chan) 業(ye) 化發展失去了支撐。
其次是機器人和激光產(chan) 業(ye) 的內(nei) 部聯係不足。雖然涉足激光產(chan) 業(ye) 的企業(ye) 很多,有來自激光領域的,有來自機器人領域的,有來自自動化領域的,但相互間的跨界合作極為(wei) 匱乏,技術交流和產(chan) 業(ye) 融合極度欠缺,都是企業(ye) 自己閉門造車,使得我國各環節的研發缺乏實際應用需求。
最後是機器人和激光產(chan) 業(ye) 發展中缺乏秩序和標準規範。由於(yu) 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都沒有相應的行業(ye) 規範和標準出台,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處於(yu) 無序狀態,行業(ye) 自律性差導致中小企業(ye) 、研發機構、規模企業(ye) 三者之間無法形成良好的合作關(guan) 係,各自的受製因素沒有通過企業(ye) 間的交流融合來解除,反而導致更多的惡性競爭(zheng) 關(guan) 係。
國外有關(guan) 機構曾預測,2020年全球機器人激光加工市場將擴張至400億(yi) 美元,一片湛藍的汪洋大海已經呈現在各國和企業(ye) 麵前。未來我國企業(ye) 如何在這篇海洋上肆意揚帆、一往無前,隻有解決(jue) 了上述三大問題才能知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