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和“973”課題的支持下,東(dong) 南大學生物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春祥教授研究組在回音壁模(WGM)氧化鋅紫外半導體(ti) 激光器研製方麵取得重要進展。8月3日,材料領域的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10.86)已在線發表了他們(men) 的最新結果( DOI: 10.1002/adma.201102184 )。這是該研究組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對這種新型激光微腔的設計思路、光學特性和振蕩機理等進行了5篇係列報道之後,進一步由原理的研究推向了器件的實現。
氧化鋅的寬禁帶直接帶隙和強激子結合能的特性一直激勵著人們(men) 研製低閾值、高品質紫外激光的熱情,並推動著它在短波光電子器件領域的重要應用。由於(yu) p-型氧化鋅的技術瓶頸目前尚難突破,人們(men) 便對異質結構的器件進行了很多有益嚐試,但所製器件均為(wei) 模式不可控製的隨機激光。徐春祥教授研究組另辟蹊徑,利用單根六棱柱結構的氧化鋅單晶微棒,基於(yu) 光在其中的內(nei) 壁全反射,構建了WMG光學微腔,與(yu)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進行了器件的微加工,製備了氧化鋅微米棒/p-GaN異質結激光二極管,在電泵浦條件下成功獲得了氧化鋅紫外的激光發射。
消息來源:東(dong) 南大學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