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方案的確定
在手機設計公司,通常分為(wei) 市場部(以下簡稱MKT),外形設計部(以下簡稱ID),結構設計部(以下簡稱MD)。一個(ge) 手機項目的是從(cong) 指定的一塊主板開始的,根據市場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主板,從(cong) 方案公司哪裏拿到主板的3D圖,再找設計公司設計某種風格的外形和結構。也有客戶直接找到設計公司要求設計全新設計主板的,這就需要手機結構工程師與(yu) 方案公司合作根據客戶的要求做新主板的堆疊,然後再做後續工作,這裏不做主要介紹。當設計公司的MKT和客戶簽下協議,拿到客戶給的主板的3D圖,項目正式啟動,MD的工作就開始了。
設計指引的製作
拿到主板的3D圖,ID並不能直接調用,還要MD把主板的3D圖轉成六視圖,並且計算出整機的基本尺寸,這是MD的基本功,我把它作為(wei) 了公司招人麵試的考題,有沒有獨立做過手機一考就知道了,如果答得不對即使簡曆說得再經驗豐(feng) 富也沒用,其實答案很簡單,以帶觸摸屏的手機為(wei) 例,例如主板長度99,整機的長度尺寸就是在主板的兩(liang) 端各加上2.5,整機長度可做到99+2.5+2.5=104,例如主板寬度37.6,整機的寬度尺寸就是在主板的兩(liang) 側(ce) 各加上2.5,整機寬度可做到37.6+2.5+2.5=42.6,例如主板厚度13.3,整機的厚度尺寸就是在主板的上麵加上1.2(包含0.9的上殼厚度和0.3的泡棉厚度),在主板的下麵加上1.1(包含1.0的電池蓋厚度和0.1的電池裝配間隙),整機厚度可做到13.3+1.2+1.1=15.6,答案並不唯一,隻要能說明計算的方法就行。還要特別指出ID設計外形時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才是一份完整的設計指引。
手機外形的確定
ID 拿到設計指引,先會(hui) 畫草圖進行構思,接下來集中評選方案,確定下兩(liang) 三款草圖,既要滿足客戶要求的創意,這兩(liang) 三款草圖之間又要在風格上有所差異,然後上機進行細化,繪製完整的整機效果圖,期間MD要盡可能為(wei) ID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如工藝上能否實現,結構上可否再做薄一點,ID完成的整機效果圖經客戶調整和篩選,最終確定的方案就可以開始轉給MD做結構建模了。
結構建模
資料的收集
MD 開始建模需要ID提供線框,線框是ID根據工藝圖上的輪廓描出的,能夠比較真實的反映ID的設計意圖,輸出的文件可以是DXF和IGS格式,如果是DXF格式,MD要把不同視角的線框在CAD中按六視圖的方位擺好,以便調入PROE中描線(直接在PROE中旋轉不同視角的線框可是個(ge) 麻煩事).也有負責任的ID在犀牛中就幫MD把不同視角的線框按六視圖的方位擺好了存成IGS格式文件,MD隻需要在PROE中描線就可以了.有人也許會(hui) 問,說來說去都是要描線,ID提供的線框直接用來畫曲麵不是更省事嗎?不是,ID提供的線框不是參數化的,不能進行修改和編輯,限製了後續的結構調整,所以不建議MD直接用ID提供的線框.也有ID不描線直接給JPG圖片,讓MD自己去描線的,那就更亂(luan) 了,圖片縮放之間長寬比例可能會(hui) 發生變化,MD描的線可能與(yu) ID的設計意圖有較大出入,所以也不建議ID不描線直接給JPG圖片.
如果有ID用犀牛做的手機參考曲麵就更好了,其實ID也是可以建模的,而且犀牛的自由度比PROE大,所以ID建模的速度比MD更快,隻是ID對拔模和拆件的認識不足,可能建出來的曲麵與(yu) 實際有些出入,對後續的結構設計幫助不大,隻能拿來參考.
另外,如果是抄版還有客戶提供的參考樣機,或者網上可以找到現成的圖片,這些都能為(wei) MD的建模提供方便.主板的3D是MD本來就有的,直接找出來用就可以了,不過,用之前最好和ID再核對一下,看看有沒有弄錯,還有沒有收到更新的版本,否則等結構做完才發現板不對可就痛苦了.
構思拆件
MD 動手之前要先想好手機怎樣拆件,做手機有一個(ge) 重要的思想,就是手機的殼體(ti) 中一定要有一件主體(ti) ,主體(ti) 的強度是最好的,厚度是最厚的,整機的強度全靠他了,其他散件都是貼付在他身上的,這樣的手機結構才強壯,主板的固定也是依靠在主體(ti) 上,如果上殼較厚適合做主體(ti) ,則通常把主板裝在上殼,如果下殼較厚適合做主體(ti) ,則通常把主板裝在下殼,拆件力求簡捷,過散過繁都會(hui) 降低手機強度,裝配難度也會(hui) 增大,必要時和結構同事們(men) 商量權衡一番,爭(zheng) 取找出最佳拆件方案.拆件方案定了之後,就要考慮各個(ge) 殼體(ti) 之間的拔模了,上下殼順出模要3度以上,五金裝飾片四周的拔模要5度以上.
外觀麵的繪製
外觀麵是指手機的外輪廓麵,好的曲線出好的曲麵,描線的時候務必貼近ID的線框,尊重ID的創意是結構工程師基本的修養(yang) .同時線條還要盡量光順,曲率變化盡量均勻,拔模角要考慮進去,如果ID的線拔模角與(yu) 結構要求不一致,可以和ID協商,如果對外觀影響不大,可以由結構在描線時直接修正輪廓線的拔模角,如果塑膠殼體(ti) 保留拔模角對ID的創意破壞較大,不妨考慮塑膠模具做四邊行位,畢竟手機是高檔消費品,這點投資值得.
手機的外形多是對稱的,外觀麵隻需要做好一半,另一半到後麵做拆件時再鏡像過去,做完外觀麵先自己檢查一下拔模和光順情況,然後建立裝配圖,把大麵和主板放在一起,看看基本尺寸是否足夠,最後請ID過來看看符不符合設計要求,ID確認完就可以拆件了.
初步拆件
這個(ge) 時候的拆件是為(wei) 給客戶確認外觀和做外觀手板用的,可以不做抽殼,但外觀可以看到的零件要畫成單獨的,方便外觀手板做不同的表麵效果,外觀麵上有圓角的地方要導上圓角,這個(ge) 反倒不可以省略.總裝配圖的零件命名和分布都有要求,例如按鍵是給按鍵廠做的,可以集中放在一個(ge) 組件裏,報價(jia) 和投模可以一個(ge) 組件的形式發出去,很方便.
建模資料的輸出
MD 建模完成後,在PROE工程圖裏製作整機六視圖,轉存DXF線框文件反饋給ID調整工藝標注,建完模的六視圖線框可能與(yu) 當初ID提供給MD的線框有所修改,ID需要做適當的更新,並進一步完成工藝圖,標明各個(ge) 外觀可視部件的材質和表麵工藝,有絲(si) 印或鐳雕的還要出菲林資料, 更新後的工藝圖菲林資料,再加上MD的建模3D圖,就可以發出做外觀手板了.
外觀手板的製作和外觀調整
外觀手板的製做有專(zhuan) 門的手板廠,製做一款直板手機需要3~4天,外觀板為(wei) 實心.不可拆,主要用來給客戶確認外觀效果,現在外觀手板的按鍵可以在底部墊窩仔片,配出手感,就象真機一樣.客戶收到後進行評估,給出修改意見,MD負責改善後,就可以開始做內(nei) 部結構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