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工程院增選工作辦公室12月7日消息,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工作經過兩(liang) 輪評審會(hui) 議,各學部初選和全體(ti) 院士終選等程序,共選舉(ju) 產(chan) 生了70位新當選院士。
其中,參與(yu) 製造運-20、C-919等大飛機,殲-15、殲-31等新型戰鬥機鈦合金部件,有“中國3D打印帶頭人”稱號的王華明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yu) 電子工程學部院士。其他當選者還有中國探月總工程師吳偉(wei) 仁等。此次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機械與(yu) 運載工程學部9人,信息與(yu) 電子工程學部8人,化工、冶金與(yu) 材料工程學部9人,能源與(yu) 礦業(ye) 工程學部8人,土木、水利與(yu) 建築工程學部8人,環境與(yu) 輕紡工程學部6人,農(nong) 業(ye) 學部9人,醫藥衛生學部7人,工程管理學部6人。共有6個(ge) 尚無院士的二級學科產(chan) 生了新當選院士,激光增材製造、大數據和下一代互聯網等學科方向均有新當選院士。本次增選後,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達到852 人(其中資深院士322人),院士隊伍的學科覆蓋更趨全麵,地區分布更加廣泛,這將更有利於(yu) 發揮院士的群體(ti) 作用,推動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激勵優(you) 秀人才的 成長。
王華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激光增材製造領域專(zhuan) 家。起步迅速、屢屢破格晉升、擁有大量學術成就的青年學者,2006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責任教授、材料加工工程及自動化係主任、航空科學與(yu) 技術國家實驗室“航空材料與(yu) 結構”首席科學家。
在運-20研製中,激光增材製造技術在7天內(nei) 完成6種機身/主起落架接頭大型主承力構件的快速製造,確保了飛機如期首飛;成果唄確定為(wei) 飛機“降成本計劃”的主要途徑,主起落架支柱、翼/身對接框、尾翼懸掛操縱一體(ti) 接頭等8大類、28種大型複雜整體(ti) 鈦合金關(guan) 鍵主承力構件通過工程驗證考核並陸續安計劃裝機應用。國產(chan) 大飛機C919同樣運用了3D打印鈦合金零件,主要用在飛機主風擋窗框、機翼和機體(ti) 銜接部位。
除此之外,他主持研究的新型特種塗層還應用於(yu) 某航空發動機矢量噴管高溫重載驅動機構,累計試車216小時,無明顯磨損,而傳(chuan) 統方案試車10餘(yu) 小時最大磨損深度達2mm。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