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ju) 行的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上,靖江籍教授邵新宇帶領團隊研發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guan) 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68年出生的邵新宇是靖江市東(dong) 興(xing) 鎮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他帶領團隊研發的項目實現了汽車製造領域中激光焊接、切割關(guan) 鍵工藝及成套裝備國產(chan) 化,打破國外在此領域40多年的壟斷曆史,標誌著我國在汽車製造領域激光先進製造技術的重大突破。該項目曆經12年技術攻關(guan) ,在全球汽車製造技術史上實現5個(ge) 首創,多項關(guan) 鍵技術創新,其中多個(ge) 技術參數超越國際標準,共獲發明專(zhuan) 利26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39項,軟件著作權2項,形成地方和企業(ye) 標準3項。其多套裝備及關(guan) 鍵部件已在東(dong) 風神龍、上汽通用、江淮、江鈴福特等313家企業(ye) 成功應用,截至目前已取得數百億(yi) 元的間接經濟效益。
邵新宇舉(ju) 例說,該項目研發的汽車白車身智能激光焊接生產(chan) 線,可滿足不同車型混線生產(chan) ,白車身快速定位、激光釺焊、焊接與(yu) 搬運工業(ye) 機器人應用等技術融為(wei) 一體(ti) ,平均一分鍾可焊接完成一部車,較之傳(chuan) 統的點焊,速度提升30%以上,工藝成本降低40%,車身強度提高30%。
項目還研發了國內(nei) 首套激光三維遠程焊接係統,與(yu) 傳(chuan) 統的激光焊接不同,它將高性能的光纖激光器、高速掃描鏡片、靈活的機器人有效結合,通過計算機控製掃描鏡片角度,實現激光束的任意偏轉,從(cong) 而作用於(yu) 部件表麵的不同位置。此外,通過機器人多個(ge) 自由度的靈活移動,可以將掃描鏡片定位到任意的角度,針對大零件、複雜曲麵零件進行快速的多點焊接。一個(ge) 大型部件的加工速度較傳(chuan) 統激光設備可提高1倍。
國產(chan) 化對我們(men) 來說意味著什麽(me) ?邵新宇說,在關(guan) 鍵技術和設備上的國產(chan) 化,意味著可以自主生產(chan) 高端產(chan) 品而不會(hui) 被國外高價(jia) 傾(qing) 銷,意味著掌握了不斷向全球價(jia) 值鏈高端攀升的決(jue) 定權。
談及自己的成長曆程,邵新宇認為(wei) 這得益於(yu) 父親(qin) 的嚴(yan) 格要求。他還說自己非常幸運,從(cong) 小學到高校每一階段都遇上“嚴(yan) 師”。
邵新宇的學習(xi) 經曆堪稱“學霸保送史”。據介紹,在當時靖江縣中學(現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讀書(shu) 時,邵新宇就是學校“知名人士”,既是學習(xi) 尖子,又是校學生會(hui) 主席,並在高中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86年,邵新宇被縣中保送至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1990年又被免試推薦攻讀該校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大學期間他不僅(jin) 學習(xi) 優(you) 異,還有著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曾先後擔任校學生會(hui) 主席、湖北省學聯副主席、全國學聯副主席。1995年,邵新宇再次被保送至美國密歇根大學工業(ye) 製造與(yu) 係統工程係就讀博士。1998年博士畢業(ye) 後,邵新宇回到母校華中科技大學任教。
學成歸國後,邵新宇一直從(cong) 事數字化裝備與(yu) 工藝方向的研究、開發與(yu) 應用。他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CAPP)係統研究與(yu) 開發方麵,提出一係列新的概念、理論和方法,以此為(wei) 基礎形成的三大CAPP係統,成為(wei) 少數未被國外公司占領中國市場的製造業(ye) 信息係統之一。因為(wei) 學術成就卓著,邵新宇成為(wei) 教育部長江學者“數字化設計與(yu) 製造”創新團隊帶頭人,先後負責一批973課題、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取得一係列創新性科研成果,並於(yu) 2013年任華中科技大學黨(dang) 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據了解,2015年度共有187個(ge) 項目(團隊)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含創新團隊3項),二等獎167項。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