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蔬菜的供應一直是困擾我國南極科考的“老大難”問題,特別是中山站,一年所需的蔬菜僅(jin) 靠“雪龍”號從(cong) 國內(nei) 和澳大利亞(ya) 等途經國家補給,不僅(jin) 成本高昂,且儲(chu) 存時間有限。當南極進入漫長的冬季,科考隊員隻能依靠大白菜等幾種有限的蔬菜越冬。
因此,綠油油的生菜、鮮嫩的黃瓜、珠圓玉潤的小番茄等,曾是南極科考隊員最為(wei) “奢侈”的夢想之一。為(wei) 此,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期間,作為(wei) 2014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之一的“南極極端環境溫室蔬菜生產(chan) 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示範”項目,在中山站和長城站同時開展了初期調研實驗。而今得益於(yu) 如LED植物照明等先進溫室栽培技術,這一夢想已在中國南極科考站成為(wei) 現實。
蔬菜溫室實驗室
據第31次國家南極科考隊員王征介紹,蔬菜溫室實驗室是一個(ge) 16平方米的房間,整個(ge) 溫室采用無土栽培技術,由蔬菜種植自控係統自動控製灌溉泵、溫度濕度、培植燈和營養(yang) 液等。例如,在電腦的控製下,LED植物生長燈能根據蔬菜生長情況自動調節照明時長;自動灌溉係統每隔一小時向水槽內(nei) 注入營養(yang) 液;當房間濕度低於(yu) 70%時,加濕係統將向房間內(nei) 噴灑水霧。
此外,為(wei) 了促進蔬菜生長,蔬菜溫室實驗室裏每天24小時播放輕音樂(le) 。“蔬菜的待遇比考察隊員高多了。”王征笑著說。
“由於(yu) 生長周期較短,容易培植,且產(chan) 量大,中山站主要培植的蔬菜是生菜、白菜和黃瓜。”王征說。以黃瓜為(wei) 例,一株黃瓜藤平均2天可以收獲一根黃瓜,如果種植20株,就能保證18名隊員在越冬期間每天都吃上新鮮黃瓜。
除此之外,還試種了辣椒、秋葵、西紅柿和西瓜,但產(chan) 量太低,不算成功。因此,考察隊員們(men) 吃得最多的就是生菜,涮起來味道很不錯。白菜炒了之後量很少,所以主要是做湯。黃瓜舍不得生吃,主要是切片和木耳一起做涼拌菜。

國外科考隊員和王征在實驗室裏
王征還告訴記者,在南極種植蔬菜還有一個(ge) 好處,那就是沒有病蟲害,不需要打農(nong) 藥。不過,“南極溫室”需靠日夜燃燒汽油加熱來抵抗極地嚴(yan) 寒,即便如此,能耗仍比船運要低很多。
王征說,從(cong) 種子到長成能吃的蔬菜,需要一個(ge) 月的時間。因此,要計劃好分期和分批,做好蔬菜更替和輪換。
“在南極一天做四頓飯。”王征說,南極食物全靠外來運輸,肉類居多,蔬菜很缺乏,中山站成功培植了蔬菜,讓很多國外的科考隊員羨慕不已。因此,他們(men) 常來中山站蹭飯。
據報道,去年,南極長城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陽光溫室,依靠植物生長燈和其他溫室栽培技術成功種植出了新鮮蔬菜。
據悉,這是中國南極中山站考察曆史上第一次能吃上新鮮蔬菜。“中國南極考察站可提供新鮮蔬菜引起國際上關(guan) 注,因為(wei) 南極可自產(chan) 蔬菜意味著這個(ge) 國家在南極健康生存能力走到了世界前列,可以大大延長人類在南極的健康居住時間。”南昌大學教授、國家極地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餘(yu) 萬(wan) 霰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