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wei) 在全球規模最大的ICT科技展會(hui) CeBIT 2016(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hui) )上發布了業(ye) 界首個(ge) 多級智能控製照明物聯網解決(jue) 方案。方案將城市照明路燈統一接入物聯網絡,基於(yu) GIS進行可視化管理,管理者可以清楚的了解每一個(ge) 街區、每一盞路燈的狀態信息;通過應用靈活的照明策略,可以對每一盞路燈的開關(guan) 狀態、照明亮度進行精準控製,真正實現按需照明,節能效率高達80%。
華為(wei) 和合作夥(huo) 伴ESL(Enika Smart Light a.s.) 聯合發布照明物聯網解決(jue) 方案
據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統計,全球路燈的保有量約為(wei) 3.04億(yi) 盞,並將在2025年達到3.52億(yi) 盞。城市中隨處可見的路燈,在為(wei) 人們(men) 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其巨大的能耗和高昂的管理費用等問題也讓城市管理者煞費苦心。以倫(lun) 敦為(wei) 例,路燈照明每年的耗電量高達5600多萬(wan) 度(據The Climate Group統計,倫(lun) 敦市路燈保有量約為(wei) 3.5萬(wan) 盞。以400W高壓鈉燈為(wei) 基準),巨大的能耗費用再加上人工巡檢、管理維護費用,對城市管理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華為(wei) 照明物聯網解決(jue) 方案將為(wei) 城市管理者排憂解難。
照明策略“組合拳”齊出,保障高效節能
每盞路燈都安裝了一個(ge) 路燈控製器,用來控製開關(guan) 和調光。不同於(yu) 業(ye) 界使用Wi-Fi等路燈接入方式,華為(wei) 使用了基於(yu) IPv6的6LoWPAN技術,這種技術具有低功耗、自發現、自組網、可快速自愈的特點,而且可以更好的和傳(chuan) 感器以及其它智能設備交互。在對路燈的控製上,照明策略擁有一套“組合拳”,可基於(yu) 當地的經緯度進行計算,不同季節、不同月份、甚至每一天的照明時長都可以動態調整;還可以跟內(nei) 置的亮度傳(chuan) 感器、第三方車流量、人流量傳(chuan) 感器等進行聯動,或者根據實際的天氣和環境狀況進行智能調節。例如在深夜車流稀少的時候調低路燈亮度、間隔開燈;在光照條件不好的陰雨天氣根據亮度感知及時開燈。華為(wei) 方案基於(yu) LED路燈,並組合使用照明策略,相比高壓鈉燈等傳(chuan) 統路燈,節能效率高達80%。
可視化管理,路燈在線巡檢,故障未卜先知
方案采用基於(yu) GIS的可視化管理,1名人員就可以管理多個(ge) 街區成千上萬(wan) 盞路燈,每個(ge) 街區的路燈數量、路燈狀態、安裝位置、安裝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當路燈故障時係統會(hui) 自動告警,並發送信息通知維修人員及時檢修。係統還可以對路燈進行生命周期管理,提前預知到可能發生的故障,實現前瞻性的維護。這種管理模式改變了過去依賴人工定期上街巡檢的局麵,既節省人力成本,又提高了管理效率。
多級智能控製,多一級保護,多一層可靠
傳(chuan) 統的路燈一般采用集中控製方式,無法對單個(ge) 路燈進行精確控製。當控製網絡故障時,多台路燈在白天出現“與(yu) 日爭(zheng) 輝”的情況屢見不鮮,造成能源的浪費。多級智能控製是華為(wei) 方案的最大特色,它包括兩(liang) 級本地智能控製和一級網絡智能控製。敏捷物聯網關(guan) 和路燈控製器均可搭載輕量級敏捷計劃組件,支持照明策略的本地化部署,形成兩(liang) 級本地智能化決(jue) 策機製。當敏捷網關(guan) 的上行網絡故障時,可快速切換到本地控製策略;而當6LoWPAN傳(chuan) 感網絡故障時,路燈控製器可以完全離線工作,獨立運行。多級智能控製,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路燈對控製網絡的依賴性。
多層次開放,共繪智慧城市藍圖
華為(wei) 方案的另一大特色是采用了全層次開放架構。底層控製芯片可以基於(yu) 開源的輕量級操作係統Liteos進行開發,不同廠家的設備可以基於(yu) 統一標準更好的進行交互;敏捷網關(guan) 支持虛擬化架構,合作夥(huo) 伴可以開發和安裝定製化應用;敏捷控製器則對第三方應用係統提供標準北向接口,便於(yu) 擴充各種服務組件,實現與(yu) 智能交通、環境監控,城市治理全方位聯動,為(wei) 市政管理提供提供第一手大數據。
“自2015年5月華為(wei) 發布敏捷物聯解決(jue) 方案以來,已經陸續催生出電力物聯網、智能樓宇、智慧牧業(ye) 等多個(ge) 行業(ye) 解決(jue) 方案。照明物聯網是敏捷物聯方案在城市照明領域的又一次成功實踐。該方案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的重要一環,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在照明物聯網的基礎上可以增加更豐(feng) 富的傳(chuan) 感設施,將環境監測、交通監測、智能充電樁、智能垃圾桶等各種對象都納入到感知網絡中,為(wei) 智慧城市提供基礎的數據支撐,擴展更多智慧化服務。”華為(wei) 交換機與(yu) 企業(ye) 通信產(chan) 品線CTO周蕪如是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