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軍工航天新聞
激光器瞄準 量子衛星發射“針尖對麥芒”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科技網2016-08-15
我要評論(0 )
“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廢棄的地下指揮掩體(ti) 的牆上,刷著1960年代的大紅標語。10公裏外的東(dong) 風發射場發射塔架下,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在...
“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廢棄的地下指揮掩體的牆上,刷著1960年代的大紅標語。10公裏外的東風發射場發射塔架下,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在準備,將於近日發射。它是中國科技開始引領世界的一個象征。
“這是首顆有量子能力的衛星,是朝向未來量子互聯網發展的重要一步。”量子通信學權威,維也納大學教授蔡林格(AntonZeilinger)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量子衛星的太空競賽中,“中國肯定是唱主角。”
此次蔡林格教授也來到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觀看發射。他認為:“在太空的挑戰,是設備必須足夠可靠。”蔡林格也證實了下一步北京將和維也納建立量子通信:“那將是第一次全球規模的量子通信。”
盡管世界各國媒體和國內產業界均高度關注量子衛星,但研製方中科院和潘建偉教授十分低調,不願透露更多進展。中科院提供的信息顯示,量子衛星在兩年的設計壽命中,將完成四大任務: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驗,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實驗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通過中國研發的星地量子通信設備,經過編碼的光子將被發射到地麵,由地麵係統負責接收。量子衛星的兩個激光器必須分別瞄準兩個地麵站,精度極高,被稱為“針尖對麥芒”。
“一顆衛星對準兩個地麵站的實驗從來沒有過,國際上也是第一次做這麽高精度的跟蹤和地麵站配合。”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說。
實驗涉及合肥中心和烏魯木齊南山、河北興隆、青海德令哈和雲南麗江四個台站。南山和德令哈的1.2米口徑望遠鏡和改造後的興隆、麗江米級望遠鏡是核心部分。中國在國際上第一次研製了高跟蹤精度、指向精度和信號光高保偏(保證光子攜帶的信息被原樣識別)的望遠鏡。
中科院表示:此次發射也標誌著潘建偉與蔡林格的友誼達到高峰,盡管存在激烈的競爭;蔡林格是潘建偉的博士生導師,他們目前又建立了合作關係。預計在2020年,中歐之間將通過量子通信衛星連接。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