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新能源汽車有了新定義,不能隨便生產!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質量報2016-08-22 我要評論(0 )   

8月12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及產(chan) 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在《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企業(ye) 及產(chan) 品準入管理規則》(工產(chan) 業(ye) [2009]第44號公告)的基礎上進...

新能源汽車是不可以隨便生產的,其準入新政策落地在即。8月12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工產業[2009]第44號公告)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據悉這是繼《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之後的又一重磅政策文件,標誌著中國新能源產業將進入規範發展的新時代,生產企業準入門檻被提高。
 
新能源汽車有了新定義
 
意見稿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定義和技術指標有了更新的定義和更嚴苛的標準,新能源汽車範圍被定為:采用新型動力係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刪去了2009版“規則”中混合動力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類別產品,采用鉛酸蓄電池的電動汽車也不在其列。
 
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及新能源產品準入方麵,意見稿均給出了明確的條件。在業內最為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上,意見稿對生產能力和條件、設計開發、生產一致性、售後服務能力等方麵的要求,比2009版更加細化和嚴格,要符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及審查要求》。另外,原來電池和充電方麵的推薦性國標,現在已經變為強製執行。
 
意見稿第7條第2項規定,申請人是已取得《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的汽車生產企業,或者是已經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完成投資項目手續的新建汽車生產企業。跨產品類別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現有汽車生產企業,也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完成投資項目手續。
 
投資項目審批文件中明確要求,“建設發動機生產條件的整車生產企業,申報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時,應具備發動機的生產能力,至少應有缸體、缸蓋的精加工生產線,機械化的發動機總成裝配線及發動機試驗台架。曲軸、凸輪、連杆可委托加工”。
 
生產資質並非一勞永逸
 
準入條件一共包含17項條款,每項裏還分為若幹條,17項中有8項為“否決條款”,隻要超過2項“否決條款”未達標,則該企業不符合“準入條件”。“否決條款”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開發和製造技術、整車控製係統;自行設計開發能力和工具;動力驅動係統測試能力、性能試驗台架;發動機生產能力(至少有缸體、缸蓋的精加工線);以及產品質量信息反饋體係及產品安全保障機製等。
 
有關專家表示,如此嚴格的“準入條件”必然使不少試圖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企業感到頭疼。意見稿中指出,企業集團下屬企業可共用集團的部分能力,但應當符合《企業集團下屬企業的準入條件及審查要求》。一旦申請獲批,企業將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合法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並享受相關補貼。這意味著那些擁有集團背景的新能源車企,與沒有背景的中小型企業差距將進一步拉開。同時,這不代表那些隸屬集團的子公司可以坐享其成,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並非一勞永逸。
 
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並非終身製。意見稿第25條指出,在本規定施行前已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產《公告》資質的整車、改裝客車、特種作業類專用車生產企業,應當進行改造,並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6個月內報送滿足本規定的審查計劃,並於24個月內完成審查。逾期未完成審查的,暫停生產、銷售有關新能源汽車產品。
 
此外,意見稿還指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不能保持《準入條件》、已經破產的,應當依法采取撤銷、注銷其《公告》等措施,在此期間不得辦理企業更名、遷址等變更手續。”
意見稿取消了企業應掌握車載能源、驅動係統、控製係統3項“核心技術”之一的要求,調整為應具備整車控製係統技術的開發能力以及車載能源和驅動係統的集成、匹配能力,並相應增加或提高了設計計算、仿真分析、試驗驗證等方麵的要求。
 
據悉,意見稿發布的8月12日當天,2009年6月17日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同時廢止。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