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手機製造
中國手機崛起背後,挺進高端的上遊產業鏈
星之球科技 來源:ittbank2016-11-21
我要評論(0 )
![]()
上周,Canalys公司發布報告,指華為(wei) 在歐洲、中東(dong) 、非洲市場的出貨量增長率高達70%,第三季度賣了1千萬(wan) 部,已經追上蘋果。
上周,Canalys公司發布報告,指華為在歐洲、中東、非洲市場的出貨量增長率高達70%,第三季度賣了1千萬部,已經追上蘋果。在南歐的意大利,市場份額達到27.3%,超過三星的24.7%,成為市場第一。在其他歐洲國家,也迅速拉近了和三星的差距,比如西班牙,兩者份額差距就隻剩下0.9%了。
華為賣的手機並不便宜,比如最新出的旗艦機Mate 9,歐洲售價699歐元,相當於5千多人民幣。保時捷設計版價格更是高達1395歐元,大約1萬多元。
而在國內,本土品牌的影響力也已經全麵起來,第三季度,蘋果銷量跌至第五,三星第六,合計市場份額16%,也就是說本土品牌已經占領了84%的手機市場。這裏麵,OPPO和VIVO的銷量翻了一倍,逆襲成為新的老大。
尤其是OPPO,今年出貨目標是1億部,氣勢如虹,明年的目標劍指1.3億部,在東南亞和印度市場都已經開始狂砸廣告,讓國外友人都過上“充電5分鍾,通話兩小時”的幸福生活。據IDC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OPPO就已經成為東南亞的第二大手機品牌。
華為、OPPO、VIVO、小米,並稱為中國手機新的四大家族,今年統統發力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機——
華為:旗艦P9,京東價3688元,主打1200萬像素雙攝像頭,麒麟955芯片。
OPPO:旗艦R9S,京東價2799元,主打前後1600萬像素攝像頭,VOOC閃充技術。
VIVO:旗艦X7Plus,京東價2798元,主打前後1600萬像素柔光燈拍攝,HIFI音質。
小米:旗艦5s Plus,京東價2299元,主打1300萬像素雙攝像頭,2.5D弧形屏幕。
以往,中高端市場一向是被蘋果、三星把持的,但在2016年,兩家龍頭的優勢都已經被大幅壓縮。新四家的旗艦機都受到了市場的熱捧,幾乎壟斷了中端價位段。
能夠有這樣的成績,和國產機在產品技術上的打磨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麵,是對新技術趨勢的引領上,國產機屢屢有了出色的表現。比如雙攝像頭,由華為帶起風潮;電池快充技術,由OPPO做到街知巷聞,VIVO更是搞了個2000萬像素+800萬像素的前置雙攝像頭,結合柔光燈夜景拍攝,將自拍玩到了極致。
這些技術很多都是微創新,但是對市場痛點的把握上,不得不感歎,還是國產機更了解中國人的需求。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OPPO的VOOC閃充技術。
手機充電慢、續航時間短一直以來都是個讓用戶困擾的問題,但是傳統的改進方法上都是通過算法、材料等方式來解決,進步緩慢。充電速度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安全考慮,因為大電流充電會導致發熱,所以一般都是循規蹈矩的用小電流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PPO就敢動了。當然也不是莽撞的,他們創新的將充電控製電路從手機裏拿出來,放到了適配器上,相當於將發熱源隔離了。然後加入智能識別芯片,確保用大電流充電的安全性。
這麽小小的一項改動,讓充電的速度大大提升,也讓OPPO的技術形象樹立了起來。
另一個是VIVO的柔光燈拍攝。
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拍攝需求,已經是如今手機界最重大的命題之一,可是傳統的手機,都將重點放在了後置攝像頭的改進上,而忽視了“自拍”這一剛性痛點。
比如晚上的自拍,弱光環境下,拍攝的效果讓人無語。VIVO的前置柔光燈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柔光燈和閃光燈的區別在哪裏呢?後者是冷光,拍出來的麵容是慘白的,前者的光線是經過調教的,發出的是暖光,加上散射效果,讓拍出來的麵容變得柔和。
還有最近的前置雙攝像頭,第二個攝像頭專門記錄景深,讓自拍出來的畫麵對比度更明顯,簡直就是無敵了。
另一方麵,國產廠商在創新技術上的跟進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這裏麵,背後呈現的,則是手機零部件產業鏈的巨大變化。在幾年前,手機的上遊零部件,大部分都是由美日韓台供應的,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是由中國本土廠商來支持的了。
今天就說說手機創新最大的三個方向:雙攝像頭、指紋識別、雙曲麵屏。
雙攝像頭
關心手機的朋友會發現一個趨勢,這兩年,手機廣告裏關於芯片的提及頻率越來越低了,而關於攝像頭,卻越來越放置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比如上麵的幾款旗艦機,主打賣點都是攝像頭,1300萬像素,1600萬像素,2000萬像素,雙攝像頭,前置雙攝像頭,據說可拍攝VR的三攝像頭手機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
就像沒有人再去關心手機通話質量清不清晰一樣,當一項功能完全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出現過剩的時候,技術的主流升級方向就會發生變化。手機芯片麵臨的就是這種即將被邊緣化的窘境,就像我們不再關心電腦的芯片升級了一樣。
顯然,現在手機的創新方向,已經落到了“攝像頭”功能的進步上。而在這一領域,單攝像頭向雙攝像頭的更替,直接推動了市場規模的膨脹。
手機攝像頭產業,最重要的三塊,就是CMOS傳感器、光學鏡頭和模組封裝。
CMOS傳感器,負責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技術門檻最高,利潤也最豐厚。以前這塊,基本上是被日本索尼、美國豪威、韓國三星這三家壟斷的。不過時代變了,中國政府有數千億元的半導體大基金,技術攻不克,難道還不能買麽?
2015年4月,美國豪威科技被某神秘中國財團以19億美金買下,然後轉手給了北京君正集成電路公司,CMOS技術就這樣落入到了中國手中。
接著是手機鏡頭。
鏡頭對於拍照的重要性,不用說也知道,這玩意的技術含量也很高。數年前,蘋果、三星的中高端鏡頭一直被一家台灣廠商壟斷,大立光學。2015年,該公司的收入是558億新台幣,淨利241億新台幣,淨利潤率43%,比他的客戶蘋果都要高,真是羨煞旁人。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恐怕維持不太久了,因為來自中國的鏡頭廠商正在殺入高端市場。2015年,舜宇光學的市場份額翻了一倍,快速崛起,來到第二名的位置。他們家的虹膜識別鏡頭已經進入量產,華為的萊卡認證雙攝像頭也被他拿下。
最後是攝像頭模組。
這一塊主要是加工組裝,技術門檻比較低,因此很快就成了國產廠商的肥肉。也正是在這一塊,我們見證了中國手機產業鏈裏最勵誌的黑馬。
如果說,在港股裏,你買騰訊任何時候都不會錯,在美股裏,你買網易任何時候都不會錯,那麽在我大A股裏,買歐菲光也任何時候都不會錯。
歐菲光2001年成立,最開始是做通訊薄膜元器件的,隻不過並不好賣,苦撐了幾年,負債累累。2004年,創始人將股權轉讓,淨資產821萬元,轉讓價隻有439萬元,跳樓價甩賣。
新老板叫蔡榮軍,經營了得。他將業務轉向手機零部件市場,做一種叫做“紅外截止濾光片”的小東西,幾年時間就成了這個領域的龍頭,2010年上市,市值被A股小散們炒到了20億元。
要知道,那時候的歐菲光收入隻有3.7億元,利潤隻有7000萬元啊,即使股價已經如此泡沫了,歐菲光仍然沒有讓股民們失望。因為,無論你在哪一個曆史時期買入歐菲光的股票,最後都能掙到錢。
這家企業不斷切入新的領域,總是在兩三年內,就成為新領域的老大,將原來的對手們殺得片甲不留。他做觸控屏模組,很快就做成了全球老大,做攝像頭模組,也做成了老大,做指紋識別模組,同樣也是老大了。
每成為一個領域的老大,業績就暴漲一票,股票也跟著漲一輪。六年時間,歐菲光的收入從3.7億元漲到了184億元,利潤從7000萬元漲到了4.7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營收190億元,利潤5.67億元,同比增長60%。仍然相當驚豔。
歐菲光的競爭力,在於快速的執行力和超強的價格戰能力。說的形象點,他就是大陸手機零部件產業鏈裏的“價格屠夫”,有能力通過控製成本,以價格戰將競爭對手們摧毀,驅逐出市場。當行業變得集中之後,再通過漲價的方式獲得利潤,培育下一個會下金蛋的母雞。
這種競爭力太可怕了,比如指紋識別模組,去年才開始量產,今年就成了行業老大,一舉做到了幾十億元的收入。今年又收購了索尼的攝像頭模組工廠,獲得高端的封裝技術,幾乎要通吃的節奏。接下來還要進軍汽車電子,將汽車電子控製器、中控觸摸屏、車載攝像頭模組和毫米波雷達等統統吃下。
指紋識別
指紋識別由蘋果帶起風潮,如今已經成為高檔手機的標配。在這個領域裏,上麵的歐菲光雖然在指紋識別模組裏稱雄,但是真正的利潤大頭仍是核心的算法和芯片。
在算法領域,全球隻有4家供應商,一家被蘋果收了,一家和三星合作,一家遠在瑞典,還有一家就是中國的匯頂科技。
作為今年的A股新股王,匯頂科技10月17日上市,連拉20個漲停板,一路氣勢如虹的飆到了接近800億元的市值,輕鬆超越樂視,將台灣芯片龍頭聯發科也不放在眼裏。不得不說,我大A股確實是創造傳奇的地方,想象力無與倫比。
雖然股價泡沫大,匯頂科技仍然不失為一家優秀的科技公司。優秀的地方就在於,他不僅擁有稀缺的指紋識別技術,還是全球唯一擁有“活體指紋檢測技術”的公司。這就厲害了。
原來,我們現有的手機指紋識別,其實安全性並不高。指紋雖然是唯一的,但是通過粘土或者透明膠帶複刻的指紋,同樣能夠被手機芯片識別。就像門鎖一樣,隻要被複製一把鑰匙,就能夠將大門打開。用這種簡單的方法,無論蘋果、三星還是華為的手機,都可以被輕鬆解鎖。
如此低的安全性,被升級的技術取代隻是分分鍾的事情。
匯頂科技,就是第一個拿出了取代方案的廠商。今年年初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匯頂展出了他們的“活體指紋檢測技術”,原理就是通過電容+光學的雙重感知,不但檢測指紋,還要結合皮膚顏色、心率信號的綜合鑒定,提升作弊的門檻。
這樣的技術一出來,無疑是顛覆式的,很快就獲得了雪片般的訂單,要承包整個指紋識別的魚塘似乎也不遙遠了。
雙曲麵屏
曲麵屏也是一大趨勢,這股由三星帶起的風潮,正在國產機中被迅速跟進。跟進的理由很簡單,顏值即正義,回頭率太高了。
曲麵屏由兩塊技術組成,重點是顯示屏,也就是三星開發的AMOLED技術,這種技術由於是自發光的,可以比傳統的LCD做的更輕薄、更柔軟、更高的刷新率,所以在可穿戴設備上大受歡迎,比如手表、VR頭盔上,都被廣泛應用。
在手機上,最大的價值就是外觀漂亮了,看慣了四四方方的屏幕,突然看見曲麵屏,確實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如果說,三星在OLED的早期技術儲備上,是開創性的,是壟斷的,但在接下來,這種局麵將很難維持了,因為中國的土狼軍團正在大規模殺入。以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信利、和輝、維信諾為代表的中國六大麵板廠,都已經製定了凶殘的投資計劃。比如京東方,第一期的投資方案就高達245億元。
預計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大量OLED生產線就將陸續建成投產,占有率迅速提升到37%左右,強烈侵蝕三星的份額。
據韓國媒體報道,近期京東方聯合TCL等9家公司,共同投資了一家美國OLED技術公司Kateeva8800萬美元。Kateeva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在2008年成立,該公司可以利用噴墨打印技術直接在OLED屏上沉積一層化學物質,。這種技術相對目前的蒸鍍技術,可大幅降低製作成本。
另一項技術,也不得不提。
曲麵屏,除了要有能夠彎曲的OLED顯示屏,還要有能夠彎曲的3D玻璃蓋板。在這個領域,那就基本上屬於國內廠商的天下了,藍思、伯恩、歐菲光……放眼望去都是熟悉的麵孔。尤其是A股女首富周群飛小姐的藍思科技,後發先至,數年時間就逆襲成行業龍頭,也是業界的一段傳奇。
今年以來,手機上遊零部件行業最熱的一個詞就是“缺貨”,因為缺貨,所以紛紛漲價。屏幕漲價、芯片漲價、模組也漲價。
為什麽會缺貨?
表麵上看起來,是由於上遊廠商對下遊需求的預測失準,沒想到國產新四家的銷量上漲這麽猛,導致供不應求。實質上,卻是反映的上遊零部件生態的集中化,因為早期的紅海廝殺已經結束,供貨商隻剩下幾家行業龍頭,產能過剩的常態結束了。
而中國的零部件巨頭們,也不再滿足於低端的殺價,開始向高端的食物鏈挺進了。京東方、舜宇光學、歐菲光、藍思科技、匯頂科技,這樣的業界龍頭越來越多,所複製的正是日韓台電子工業曾經的崛起路徑。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 條相關評論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