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韓國首爾法院正式宣布,韓進海運(Hanjin Shipping)破產(chan) ,並要求其進行清算。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集裝箱船運公司破產(chan) 案。
首爾中央區法院法官Choi Ung-young稱,法院指派的看護機構將出售韓進海運仍擁有的全部剩餘(yu) 船隻和其他資產(chan) ,以向債(zhai) 權人償(chang) 債(zhai) 。
在主要債(zhai) 權人韓國產(chan) 業(ye) 銀行拒絕其自救計劃後,2016年9月韓進海運申請法院接管。今年2月初,韓國法院決(jue) 定終止其接管程序。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經判定該公司清算價(jia) 值要大過繼續經營價(jia) 值。
2016年前三季度,韓進海運累計虧(kui) 損3.4萬(wan) 億(yi) 韓元(約合29億(yi) 美元),而2015年前三季度,韓進海運錄得盈利1056億(yi) 韓元。
成立於(yu) 1977年的韓進海運曾是全球第七大船運商、韓國最大的航運公司,旗下船隊擁有88條船,約占全球運力的3%。不過,其中為(wei) 韓進所有的船隻僅(jin) 約30條,其他則是租賃的。
路透援引行業(ye) 官員和專(zhuan) 家表示,韓進海運破產(chan) 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航運業(ye) 的動蕩,都是更深層次原因所反映出來的表象,究其根本是因為(wei) 運力過剩,這種過剩情況在韓進危機解決(jue) 後仍難見起色。
《經濟參考報》援引統計數據指出,2011-2015年,航運業(ye) 年均投資造船金額超過1000億(yi) 美元,持續的運力擴張,導致供需嚴(yan) 重失衡。
不過,過去一年,運力瘋狂擴張的勢頭已明顯退潮。中國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際船舶市場繼續深度調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暴跌67%,年末全球船企手持訂單較2015年底下滑25%。
在運力過剩、運費低廉的背景下,除了韓進海運,幾乎所有航運巨頭都麵臨(lin) 困境。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運公司馬士基集團2016年虧(kui) 損19億(yi) 美元,為(wei) 該集團自2009年首次年度虧(kui) 損後的第二次虧(kui) 損。重組後的中國遠洋2016年前三季度虧(kui) 損92.2億(yi) 元。另外,全球第14大航運商韓國現代商船在去年努力與(yu) 債(zhai) 權人達成協議之後,才逃脫了倒閉的“厄運”。
2016年初時,海運業(ye) 的兩(liang) 大運價(jia) 指標BDI(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jia) 指數)和C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指數)雙雙創曆史新低,分別隻有290點和632點。目前,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已反彈至710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