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芯片/顯示

再見!日本東芝

星之球科技 來源:央視財經2017-11-17 我要評論(0 )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yu) 東(dong) 芝株式會(hui) 社宣布:東(dong) 芝映像解決(jue) 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近年來中國企業(ye) “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的案例屢...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
 
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的案例屢見不鮮,而且收購資金動輒數十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海信電器收購案涉及的資金規模並不大,但是這宗收購還是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日係品牌家用電器曾經處於全球領先位置,“新時代的東芝”在國內也是廣為流傳的廣告語,而過去的“偶像”現在已淪為中國企業的囊中之物。
 
 
 
海信收購東芝電視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簡稱TVS)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
 
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約合7.53億元人民幣),預期將於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業績虧損受累核電業務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
 
許多中國人對此仍然耳熟能詳。擁有142年曆史的東芝在顯示技術領域引領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全球科技品牌價值排行榜位居前列。2016年,東芝電視銷量仍位居日本市場前三(IHS)。
 
 
 
2006年2月,東芝集團宣布以54億美元接近3倍溢價收購了西屋電氣,開始涉足核電領域,彼時核電產業正處於上升期。但不料2011年爆發的福島核電站泄露事件使得核電發展進入冰河期,全球核電站麵臨關閉潮,日本政府當即關停國內所有運營中的核電站。此後東芝核能業務遭到重創,核心核電子公司西屋電氣陷入高額虧損 。
 
從此以後,東芝就深陷經營困境,一蹶不振。
 
 
 

 

為避免退市,頻頻出售資產
 
今年5月,據日媒報道,當月15日,處於經營重組期的日本東芝公司,終於發表了曾兩度推遲的2016年4月至12月財報,預期淨虧損達9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80億元),虧損額較上財年淨虧損4600億日元的最差紀錄繼續擴大,創下日本製造商的最差業績。
 
 
 
東芝表示,主要原因是旗下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帶來了巨額經濟損失,目前,西屋電氣已按照美國《破產法》11章的模式申請破產保護。
 
為了避免連續經營虧損而退市,日本東芝相繼賣出了旗下多個資產。
 
 
 
北京時間10月24日有消息傳出,東芝股東當天在一次特別會議上批準該公司將閃存芯片子公司作價2萬億日元(約合175億美元)出售給貝恩資本(成員包括蘋果、戴爾、海力士等)領導的財團。
 
而盡管把芯片業務出售了,但是東芝今年的財務狀況依舊不樂觀。據彭博社報道,東芝預測截至明年3月底的會計年度將虧損1100億日元(約合10億美元),之前的預測是盈利2300億日元(約合20億美元)。
 
事實上,早在2015年末,東芝就把印度尼西亞自主彩電生產工廠和二槽式洗衣機生產製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築資產(作價約2500萬美元)出售給創維集團。
 
2016年,東芝又把以洗衣機、冰箱等主營白色家電業務的子公司出售給了美的集團。
 
現在,電視業務花落海信,而東芝電腦業務也在出售之列。如果再退出電腦市場,東芝旗下麵對一般消費者的業務將幾乎消失,以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為主營業務的to B色彩會愈加濃烈。
 
 

 

 
中國製造正在替代當年的日本製造
 
反觀這幾年,日本多家電子公司已經逐漸沒落,並被中國企業收購。回溯1995年,當時世界500強榜單上有149家日本企業,而到了2015年,隻有54家日企登上了該榜單。上世紀90年代索尼、夏普、鬆下、日立,東芝,三洋號稱日本彩電六巨頭,目前除了索尼、鬆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製造”、“日本品牌”家電業務幾乎都由中國企業在運營。
 

 

 
 
2015年,中國長虹公司收購了鬆下旗下三洋電視業務,獲得“三洋”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電視品類獨家使用權,並承接“三洋”品牌電視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鴻海精密388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4.7億元)注資,成為鴻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聯想以約13億元人民幣(200億日元)收購2011年成立的聯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
 
而在前不久,聯想又收購富士通個人電腦業務51%股權,收購的金額為178.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
 
截至目前,似乎隻有索尼還在盈利的邊緣,不知道除此之外,日本電子業還剩下什麽?
 
 

 

 
日本製造走向衰落?
 
日本家電品牌的沒落,成為日本製造衰落的一個真實寫照。
 
與家電品牌被收購相比,更令日本製造尷尬的是近年來的醜聞不斷。近期引爆而且仍在發酵的神戶製鋼篡改檢測數據醜聞,引發全球汽車及飛機製造商供應鏈的大地震,並讓社會各界對相關新幹線列車、飛機及汽車產品的安全性產生擔憂。在汽車製造業,日產被曝20多年來一直存在無證人員對新車進行最終質檢的情況,斯巴魯同樣被曝質檢造假,而且這種情況竟然持續了30多年。而之前曝光的醜聞還有,三菱汽車在汽車油耗測試中舞弊,高田氣囊缺陷導致的安全事故等。眾多知名日企不斷曝出的醜聞,打破了“精密、精良”的日本製造傳統形象,讓“日本製造”從神壇跌落並步入衰落。
 
輝煌過後的日本製造企業普遍患上了製度僵化、體係臃腫的大企業病,並且過度崇拜技術、創新節奏放慢,在互聯網時代無法跟上市場變化的腳步。種種弊端讓日企逐漸失去了對市場的掌控,讓諸多日本製造企業力不從心進而以造假遮羞。“日本製造”的衰落足以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鏡鑒,同時,其衰落後留下的市場空間更應該成為中國企業奮力趕上的動力。
 
 
 
中國製造國際化提速
 
近些年,隨著日係家電的衰落,越來越多的國產家電企業提速國際化進程。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視品牌全球份額突破30%,超過韓國首次躍居世界第一,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近年中國電視品牌的海外擴張及全球並購策略。
 
以TCL為例,TCL集團2017年三季度報告顯示,TCL電視海外市場持續增長,競爭優勢明顯。海外市場銷量同比大幅提升29.5%,其中北美市場銷量同比大幅增長97.4%,8月北美市場份額由6月的10.4%大幅提升至16.3%,市場排名躍居第三。據了解,未來TCL還將加快布局在歐洲、美國和東南亞以及印度、巴西、俄羅斯的業務。
 

 

 
 
國產家電在海外的擴張不光是銷量和市場份額的占有,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還經曆了從“貼牌代工”到自主品牌轉變的過程。過去,國產家電企業多以貼牌為主,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這一弱點也讓它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遭遇了不少挫折。
 
“在海外發展早期,我們雖然出口多,但是主要是為國外品牌貼牌生產,現在‘走出去’的都是自己的品牌,我認為這是格力最大的變化。”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看來,“貼牌”出海雖然銷售量大,卻無異於為他人做嫁衣,打造自主品牌才是必然選擇。
 
從目前情況看,日係電視還將進一步退出市場,各國產電視企業完成收購後,在整合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高精細製造工藝水平,加強核心技術開發並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和影響力。隻有如此,中國企業才能如願搶到日係電視品牌讓出的市場份額,牢牢鎖定第一的位置,並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增加“中國製造”的含金量。
 
“日本製造”的衰落,
足以成為中國製造業的鏡鑒,
其衰落後留下的市場空間,
更應成為中國企業奮力趕上的動力。
 
“China,
China, 
新時代的中國!”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