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北鬥三號衛星發射現場。梁珂岩攝
10月15日1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麵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九、四十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liang) 顆衛星屬於(yu) 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係統第十五、十六顆組網衛星。衛星經過3個(ge) 多小時的飛行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測試與(yu) 試驗評估,並與(yu) 此前發射的14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進行組網,適時提供服務。
今年7月以來,北鬥三號係統進入高密度組網發射任務期,以每月一次兩(liang) 星的速度加速實施組網,4個(ge) 月間成功將8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根據計劃,後續還將發射兩(liang) 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和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於(yu) 年底前建成基本係統,為(wei) “一帶一路”參與(yu) 國家提供服務。
北鬥三號已發射16顆全球組網衛星,將於(yu) 年底前建成基本係統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是我國正在建設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可在全球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氣候條件下,為(wei) 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度的定位、測速、授時服務,並兼具特有的短報文通信能力。2012年底正式提供運行服務以來連續穩定運行,係統建設進入全球時代,應用產(chan) 業(ye) 呈現快速發展,在國際合作中成為(wei) 國家名片。
中國衛星導航係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加慶表示,在係統建設方麵,北鬥係統立足國情、富有特色,國際首創混合星座設計,開創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融合技術體(ti) 製。
目前,北鬥二號性能穩中有升。係統連續穩定運行,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增加4顆備份衛星,3顆已發射入軌。建設了北鬥地基增強係統,形成全國“一張網”,可提供實時厘米級高精度服務。建成全球連續監測評估係統,具備對北鬥、GPS、格洛納斯、伽利略四大係統監測評估的能力。
據介紹,北鬥三號繼承北鬥特色,對標世界一流,增加星間鏈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播發性能更優(you) 的導航信號;發射5顆試驗衛星,星載原子鍾天穩定度達E—15量級,定位精度2.5至5米,較北鬥二號提升1至2倍。目前,已成功發射16顆全球組網衛星,年底前再發射3顆衛星,建成北鬥三號基本係統。
形成完整產(chan) 業(ye) 鏈,正催生“北鬥+”融合應用新模式
在應用與(yu) 產(chan) 業(ye) 化方麵,當前已形成北鬥完整產(chan) 業(ye) 鏈,北鬥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zhong) 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正在催生“北鬥+”融合應用新模式。
北鬥基礎產(chan) 品實現曆史性跨越。國產(chan) 北鬥芯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jia) 格僅(jin) 6元,總體(ti) 性能達到甚至優(you) 於(yu) 國際同類產(chan) 品。目前,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nei) 市場份額30%和90%。
行業(ye) 區域應用顯現規模化效益。北鬥已在公安、交通、漁業(ye) 、電力、林業(ye) 、減災等行業(ye) 得到廣泛使用,正服務於(yu) 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hui) 治理。超過500萬(wan) 輛營運車輛上線,建成全球最大的GNSS(全球導航衛星係統)車聯網平台;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突發重大災情上報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nei) ,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升2倍;全國4萬(wan) 餘(yu) 艘漁船安裝北鬥,累計救助漁民超過1萬(wan) 人,已成為(wei) 漁民的“海上保護神”;基於(yu) 高精度服務,北鬥已用於(yu) 精細農(nong) 業(ye) 、危房監測、無人駕駛等領域。
大眾(zhong) 應用觸手可及。北鬥由“高大上”轉為(wei) “接地氣”,日益走近百姓生活。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鬥係統,北鬥正成為(wei) 國內(nei) 銷售智能手機的標配。支持北鬥的手表、手環、學生卡,使日常生活更便利。以北京為(wei) 例,3.35萬(wan) 輛出租車、2.1萬(wan) 輛公交車安裝北鬥,實現北鬥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萬(wan) 名配送員,使用北鬥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雲(yun) 平台,實現實時調度。
北鬥融合互聯網也催生出新業(ye) 態。國內(nei) 相關(guan) 企業(ye) 超過1.4萬(wan) 家,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45萬(wan) 。國內(nei) 衛星導航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2017年突破2550億(yi) 元。北鬥與(yu) 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融合,建成高精度時空信息雲(yun) 服務平台,推出全球首個(ge) 支持北鬥的加速輔助定位係統,用戶突破1億(yi) 。
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工程自主可控發展之路
據馬加慶介紹,在自主可控方麵,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實現了關(guan) 鍵器部件、用戶設備全麵國產(chan) 化,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工程自主可控發展之路。
其中,在強化應用驗證方麵,在衛星領域,從(cong) 器件、板卡、單機和在軌使用等多層級全麵考核器部件的可用性,加大應用驗證力度,“解決(jue) 了以前國產(chan) 元器件‘不敢用,不好用,用不好’的問題。”馬加慶介紹。在應用領域,在集中組織研發北鬥芯片、模塊基礎上,通過重點行業(ye) 、區域應用示範工程,大力推廣使用自主芯片、模塊、軟件產(chan) 品,邊建邊用、反複迭代,有效提高了水平。
馬加慶說,在國際合作與(yu) 交流方麵,北鬥也已走出國門,加速融入世界。例如成立中俄衛星導航重大戰略合作項目委員會(hui) 和中美、中歐衛星導航合作工作組,開通中俄衛星導航聯合監測平台,與(yu) 美、俄分別簽署係統兼容與(yu) 互操作聯合聲明,為(wei) 多係統實現共贏、全球用戶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務做出中國貢獻。目前,北鬥已加入國際民航、國際海事、3GPP移動通信三大國際組織,還將為(wei) 全球提供免費搜索救援服務。
按計劃,2018年底將建成北鬥三號基本係統,為(wei) “一帶一路”參與(yu) 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北鬥三號係統,提供全球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鬥為(wei) 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ti) 係。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