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2月12日已開始複工,進入3月七成以上人員已到崗,但南京汽輪電機的複工遇到了新麻煩。
從(cong) 這家公司3月26日發給客戶的郵件中獲悉,其產(chan) 品燃氣輪機中的轉子、燃燒室等核心部件均由GE歐洲工廠生產(chan) 供貨,由於(yu) 國外尤其是歐美新冠疫情快速蔓延,上述工廠已停產(chan) ,GE由此不可抗力而無法確認交貨安排,使得這家公司也無法確認其產(chan) 品的交貨日期。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平均開工率達到了98.6%,人員平均複崗率達到了89.9%。但國際疫情加速蔓延,不少國外零部件廠商停工,將對中國供應鏈產(chan) 生巨大衝(chong) 擊,從(cong) 而成為(wei) 企業(ye) 複工新的挑戰。
複工中的中國製造業(ye) 麵臨(lin) 的另一大挑戰在於(yu) ,內(nei) 外部需求萎縮以及由此而來的訂單下滑。
在3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有關(guan) 如何幫扶外貿企業(ye) 的提問時表示,工信部正研究舉(ju) 辦網上展銷會(hui) 、訂貨會(hui) 等措施以緩解外貿企業(ye) 的訂單困難,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扶持、援企穩崗等政策來解決(jue) 這些企業(ye) 麵臨(lin) 的生存問題。後續還將進一步加強政策研究和儲(chu) 備,適時出台一些扶持政策。
此外,工信部正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加快出台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並在近期對新能源汽車相關(guan) 政策作出調整。
海外零件斷供風險上升
辛國斌介紹,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平均開工率和複崗率分別達到98.6%和89.9%,比2月23日分別提升15.5個(ge) 和38個(ge) 百分點,其中,廣東(dong) 、江蘇、浙江、山東(dong) 、福建等工業(ye) 大省已基本全部開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境外疫情加速蔓延,海外零部件廠商停工造成的全球供應鏈斷裂正在成為(wei) 複工的新挑戰。
辛國斌指出,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特別是與(yu) 一些重點疫區在產(chan) 業(ye) 鏈上高度依存。而國際疫情蔓延勢必對中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造成較大的衝(chong) 擊。
工信部賽迪智庫規劃所工業(ye) 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李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企業(ye) 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所麵臨(lin) 的衝(chong) 擊正在發生一個(ge) 耐人尋味的逆轉。
“2月所有人都在擔心疫情下的中國企業(ye) 停產(chan) 將衝(chong) 擊全球產(chan) 業(ye) 鏈,但3月下旬開始,情形發生了反轉:中國控製住疫情的同時國外疫情卻在加速蔓延,近期歐美多個(ge) 重要的零部件廠商開始停工,這使得國內(nei) 相關(guan) 企業(ye) 麵臨(lin) 斷供的風險。”李楊表示。
汽車領域最為(wei) 典型。2月國內(nei) 零部件工廠供應中斷,曾導致現代、雷諾等全球汽車巨頭企業(ye) 減產(chan) 甚至停工。然而,近日博世、米其林、倍耐力等國際大型供應商紛紛關(guan) 閉了部分歐美地區工廠,這又使中國車企麵臨(lin) 斷供的風險。
李楊表示,中國汽車零部件貢獻了全球市場的80%,但其上下遊已深度嵌入到全球供應鏈中,且中國零部件大多側(ce) 重於(yu) 中低端領域,在發動機等高端零部件上仍然大量依賴進口。中企與(yu) 海外上下遊企業(ye) 彼此高度依存,任何環節的停擺都將衝(chong) 擊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穩定。
“汽車等高端裝備還麵臨(lin) 一個(ge) 問題,很多廠商是訂單式生產(chan) 的,零部件往往庫存很低,甚至是零庫存。這意味著,在海外供應商停產(chan) 的狀態下,一些企業(ye) 可能在短期內(nei) 就會(hui) 遇到斷供的風險。”
在她看來,海外供應商的停工可能首先會(hui) 衝(chong) 擊高端車市場,在中低端汽車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已實現了零部件供應的本地化和國產(chan) 化,暫時受到的影響還不太突出。
不過,北汽集團一位高管則表示,從(cong) 長期看,國內(nei) 沒有哪家主機廠能逃脫海外疫情的反向傳(chuan) 導。比如北汽奔馳的零部件來自全球四五十個(ge) 國家,這次疫情影響的不隻是國外的一級供應商,還有大量二三級供應商。即便是自主品牌,也做不到所有零部件都采自國內(nei) ,而合資品牌都是引進車型,做得好的合資車國產(chan) 化率也隻達到80%左右。
訂單下滑,亟需擴大內(nei) 外需
複工中的中國製造業(ye) 麵臨(lin) 的另一大挑戰在於(yu) ,內(nei) 外部需求萎縮以及由此而來的訂單下滑。
辛國斌指出,進入3月份以來,盡管疫情在中國得到遏製,但海外疫情卻意外呈現大流行態勢,導致各疫情國家生產(chan) 、消費萎縮,股市頻繁震蕩,各國貿易活動明顯減少,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在不斷積聚。
“據海關(guan) 統計,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隨著國際疫情進一步擴散,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還會(hui) 進一步惡化。”
李楊指出,目前歐美國家疫情正處於(yu) 爆發期,這些國家近年來經濟形勢本來就不太好,疫情發生以後,大量工廠停工,消費停滯,預計今年全年中國產(chan) 品在這些市場將遭遇明顯的需求萎縮。
這已經反映在近期外貿訂單的減少上。聖農(nong) 食品總裁周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主要向日本出口雞肉製成品,2、3月外貿訂單已下降近15%,而4、5月份的訂單將進一步下降40%-50%,其原因在於(yu) 疫情對日本餐飲業(ye) 造成巨大衝(chong) 擊,消費需求快速萎縮。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複工之後,由於(yu) 訂單減少而麵臨(lin) 困難,甚至無工可複在外貿企業(ye) 中並不少見,“前一段時期,外貿企業(ye) 的困難主要是複工進度跟不上、訂單履約困難,但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yu) ,國外企業(ye) 還要不要貨。”
辛國斌指出,當前,國際國內(nei) 需求都在下滑,對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ye) 會(hui) 造成了巨大衝(chong) 擊,一些企業(ye) 可能麵臨(lin) 著生存的壓力。
針對紡織服裝、輕工產(chan) 品、玩具、家具等企業(ye) ,工信部將會(hui) 同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和電商平台,通過舉(ju) 辦專(zhuan) 題線上銷售活動來促進消費,“很多企業(ye) 的訂單都是在3、4月的展銷會(hui) 、訂貨會(hui) 上獲得的,由於(yu) 疫情防控的問題,我們(men) 正在研究通過舉(ju) 辦網上展銷會(hui) 、訂貨會(hui) 來解決(jue) 企業(ye) 的訂單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nei) 市場的收縮也是企業(ye) 無法回避的問題。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hui) 肉食水產(chan) 部主任趙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疫情發生後國內(nei) 餐飲業(ye) 陷入停滯,大量年前高價(jia) 進口豬肉的肉類進口商虧(kui) 損嚴(yan) 重,部分企業(ye) 瀕臨(lin) 破產(chan) ,許多企業(ye) 為(wei) 緩解資金壓力,寧願放棄30%的預付款也不要貨,這導致到達上海港、天津港的未清關(guan) 貨物積壓嚴(yan) 重,冷庫爆倉(cang) ,甚至一度要把冷箱放在碼頭上插電保管。
辛國斌指出,中國將積極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汽車、輕紡、家電等傳(chuan) 統消費,培育智慧健康養(yang) 老、綠色產(chan) 品等消費熱點。支持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快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跟蹤抓好重大項目落地。加快推進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為(wei) 解決(jue) 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工信部正參與(yu) 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區加快出台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
李楊表示,疫情以來低迷的投資也壓製了內(nei) 需,中國正在加大5G、充電樁、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建設力度,構建新型基礎設施網絡,這涉及多項顛覆性技術,且乘數效應明顯,有望成為(wei) 中國內(nei) 需新的支撐。
社論丨抓住機會(hui) ,維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和產(chan) 業(ye) 鏈中的位置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麵重創全球供應鏈的完整性,中國外貿企業(ye) 出口訂單也受到影響;另一方麵,美國一些政客在疫情期間渲染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的風險,呼籲與(yu) 中國脫鉤。中國的供應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所麵臨(lin) 的影響,備受關(guan) 注。
疫情對於(yu) 中國產(chan) 業(ye) 鏈的影響是不斷變化的。起初,疫情在中國暴發時讓生產(chan) 短暫停擺,全球某些產(chan) 業(ye) 如汽車、醫藥等在供應鏈上依賴中國中間品也受到衝(chong) 擊,這時美國一些政客不斷強調過度依賴中國存在風險。但很快中國實現複工複產(chan) ,其他國家相繼爆發疫情也衝(chong) 擊了生產(chan) ,導致全球供應鏈受到影響。這種情勢轉化反而表現了中國抗擊大規模風險的能力。比如蘋果公司關(guan) 閉了除中國外所有專(zhuan) 賣店,大眾(zhong) 公司CEO表示全球市場除中國外都沒有營收。百盛中國剛剛宣布,仍然維持今年開設800至850家新店的計劃不變。這些都說明外資企業(ye) 對在中國生產(chan) 的安全信任與(yu) 市場信心都很強,這有利於(yu) 吸引外資,而不是鼓勵他們(men) 離開。
至於(yu) 中國出口受影響較大,是國際疫情衝(chong) 擊全球需求導致的結果,而非中國訂單被別國產(chan) 品取代或者因為(wei) 其他原因逼迫中國供應鏈轉移。因此,這種影響是有時間性的,疫情結束後訂單會(hui) 重新恢複,並不存在疫情破壞中國供應鏈的問題。事實上,目前出口受到結構性衝(chong) 擊,某些生產(chan) 周期短的非必需品可能會(hui) 大幅推遲,比如服裝,另一些商品受影響不會(hui) 太大和太久。但是,中國政府應該對一些具有競爭(zheng) 力的出口企業(ye) 保持關(guan) 注,包括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ye) ,如果目前遇到生存危機應該予以幫助,避免因為(wei) 停工破壞供應鏈的安全。
美國某些政客呼籲與(yu) 中國脫鉤,並試圖將供應鏈轉移到其國內(nei) 的做法很難實現。首先,信息電子與(yu) 汽車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供應鏈最龐大,但蘋果公司幾乎不可能將其製造轉移出中國,華為(wei) 、聯想、小米、OV等企業(ye) 才是支撐中國供應鏈企業(ye) 的主體(ti) ,不可能外遷。
跨國公司林立的汽車企業(ye) 絕大部分是滿足國內(nei) 市場需求而非出口,即使在新能源車領域,中國也具有自己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特斯拉正在關(guan) 閉其他地區工廠,並加大在中國的投資。福特和通用汽車在中國的營收已經超過美國,讓他們(men) 撤離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其次,企業(ye) 基於(yu) 自利的市場選擇,是很難與(yu) 具有供應鏈、成本、效率等多重優(you) 勢的中國製造脫鉤,國外一些政客能做的隻能是通過某些限製性政策破壞中國的供應鏈,比如禁止海外企業(ye) 向中國出售某種關(guan) 鍵的零部件、技術或者原材料,這種風險始終存在,並非疫情造成。此外,如果美國要實現藥品國產(chan) 化,擺脫對中國企業(ye) 的依賴,則會(hui) 大幅增加美國的醫療成本,而且其產(chan) 品在國際上缺乏競爭(zheng) 力。
當前,處於(yu) 恢複期的中國在穩定供應鏈、維持製造業(ye) 優(you) 勢等方麵,需要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首先,避免為(wei) 恢複經濟增長采取大水漫灌的刺激措施,這很可能會(hui) 導致製造業(ye) 成本大幅上升。事實上,對中國供應鏈最大的威脅就是成本持續上漲帶來的產(chan) 業(ye) 轉移,跌入過早去工業(ye) 化陷阱;
其次,低端產(chan) 業(ye) 向內(nei) 陸轉移存在一些不順暢現象,主要是內(nei) 地存在招商競爭(zheng) ,破壞了產(chan) 業(ye) 聚集的可能性以及由此產(chan) 生的產(chan) 業(ye) 鏈聚集優(you) 勢,同時內(nei) 陸一些地區營商環境並未得到有效改善;
其三,抓緊突破關(guan) 鍵技術,避免被卡脖子,同時強化與(yu) 世界的合作。現在全球供應鏈斷裂對中國企業(ye) 構成挑戰,國外很多企業(ye) 被迫停產(chan) ,貨物航運、海運大幅減少,有些國家開始禁止出口糧食等。
據悉,G20貿易部長在周一召開緊急視頻會(hui) 議,討論全球供應鏈合作,避免相互封鎖傷(shang) 害全球產(chan) 業(ye) 鏈安全,妨礙防疫工作和民生。中國政府應該積極為(wei) 企業(ye) 打通跨國物流,這是當前所急需解決(jue) 的難題。
此外,中國應該加緊推進新基建工作,在全球率先啟動新一代數字經濟,吸引世界各國企業(ye) 積極參與(yu) 中國數字經濟的應用開發與(yu) 技術創新,避免在相關(guan) 領域市場與(yu) 技術雙重落後。應當說,中國在5G商用等領域遠遠領先於(yu) 其他國家,創造了機會(hui) 和優(you) 勢。中國也應該及時更新並大幅縮小外資準入負麵清單,有些行業(ye) 和領域全麵開放的時間表應該考慮提前。作為(wei) 全球最大市場,中國目前所體(ti) 現出的控製風險的能力與(yu) 經濟恢複後的活力,將大大有利於(yu) 維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中的位置,我們(men) 應當抓住這個(ge) 機會(hui)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