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求發展,立誌做中高端設備,滄州宏濤智能設備有限公司與(yu) 北京工業(ye) 大學合作充實智囊團,自2018年建廠以來,獲得了10餘(yu) 項專(zhuan) 利,並成功研發出智能激光焊接加工中心,填補了國內(nei) 金屬包裝桶鍍鋅板的激光焊接技術的空白。
滄州宏濤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宏濤,也記不清這是第幾天失眠了。沒想到金屬包裝桶鍍鋅板的激光焊接技術的研發,到了攻克“沙眼”這一階段竟陷入了泥潭。
激光焊接技術大多應用於(yu) 汽車行業(ye) ,但鍍層的較少見。用來裝載原油的金屬包裝桶以往的製作工藝對環境造成一定汙染,著眼於(yu) 綠色發展的大趨勢,陸宏濤琢磨著把激光焊接技術應用到金屬包裝桶製作上,並且在公司成立後的第二個(ge) 月便開始立項。
鍍鋅金屬包裝桶對密封性要求極高,“沙眼”成了最大的攔路虎。“沙眼”相當於(yu) 一個(ge) 微量氣孔,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由於(yu) 塗層表麵包含鋅、鋁等多種微量元素,板材在融化的一瞬間,由於(yu) 熔點不同,造成塗層表麵有殘渣,遂出現了“沙眼”。帶有“沙眼”的金屬銅會(hui) 使原油慢慢滲漏,隻能貼上不合格的標簽。
“預想到會(hui) 有類似的困難,但沒想到這麽(me) 難。”陸宏濤說。不斷調試參數,不斷試驗,陸宏濤直言自己有些魔怔了,吃飯睡覺就這一個(ge) 事。即便如此,陸宏濤從(cong) 未想過放棄,每次小小的進步,都讓他興(xing) 奮不已,“與(yu) 機械鬥,其樂(le) 無窮。”就這樣,整整用了6個(ge) 月才把這一難題攻克。“那天,我興(xing) 奮得差點跳起來。”即使現在,提到攻關(guan) 成功的那一刻,陸宏濤依然十分激動。
曆時將近一年半,投資超過300萬(wan) 元,智能激光焊接加工中心終於(yu) 研發成功。原生產(chan) 工藝一小時耗電200度,他們(men) 的設備隻用前者的六分之一;原工藝需要5個(ge) 技術工人,他們(men) 隻需一名普通工人摁下按鈕便可操作;僅(jin) 僅(jin) 兩(liang) 年,設備節省下的電費、人工費便可和投資的費用持平。
陸宏濤並不滿足於(yu) 此。一代產(chan) 品研發成功後,二代智能激光焊接加工中心也相繼研發成功。“二代對材料精確度要求更鬆,但生產(chan) 出的產(chan) 品卻同樣精良。”陸宏濤介紹道,“現在‘預售’已經有5台了,我們(men) 還得努力更加精益求精。”起步中高端以“智”求發展5月10日,中國品牌日活動河北分會(hui) 場在石家莊舉(ju) 行,滄州宏濤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受邀參加。關(guan) 於(yu) 品牌建設,陸宏濤有自己的想法,“靠智發展,質量為(wei) 王,建設可信賴的品牌。”
2018年3月,原東(dong) 光縣宏基機械廠改名滄州宏濤智能設備有限公司。2013年原宏基機械廠建廠以來,陸宏濤就把公司的發展定位於(yu) 中高端,開發設計金屬包裝機械。東(dong) 光縣以紙箱包裝機械聞名,不走老路,另辟新路,陸宏濤有自己的考量,“金屬包裝機械相對紙箱包裝機械的技術要求更高,雖然增加了研發難度,但也延長了產(chan) 品的壽命,如今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隻有讓技術占領高地才能使企業(ye) 實現良好發展。”
建設一個(ge) 有“智”的公司,不能閉門造車。先是引進8名技術人員,隨後又與(yu) 北京工業(ye) 大學達成合作,建立研發中心,並在公司內(nei) 建成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大學裏有先進的技術,我們(men) 要利用好這個(ge) 強大的後盾,讓這些技術順利落地。”
經過兩(liang) 年的發展,滄州宏濤智能設備有限公司成為(wei) 河北省科技型企業(ye) 、中國機械工業(ye) 學會(hui) 會(hui) 員單位、中國包裝聯合會(hui) 會(hui) 員單位,並且收獲實用新型專(zhuan) 利13項,發明專(zhuan) 利、著作權各兩(liang) 項。其中,公司研發的智能激光焊接加工中心,被行業(ye) 譽為(wei) 鋼桶激光焊機的“開創者”,鍍鋅板焊接的“黑科技”。客戶成了鐵粉自從(cong) 3月18日複工複產(chan) 以來,滄州宏濤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的產(chan) 值已和去年持平。3條流水生產(chan) 線,5台激光切割設備,還有陸陸續續的訂單,讓車間內(nei) 愈發忙了起來。這不,這幾天忙的時候一天就來兩(liang) 撥客戶,陸宏濤上午接待客戶,到了晚上還調試著設備。
“疫情對公司生產(chan) 確實造成了一些影響,但是客戶卻沒有因此流失,所以一複產(chan) ,便忙了起來。”陸宏濤自豪地說。源源不斷的訂單源於(yu) 宏濤智能設備過硬的質量,也來源於(yu) 公司為(wei) 客戶著想的經營理念。
2018年冬季的一天,山東(dong) 濱州的客戶突然打來電話,聲音十分急切,其購買(mai) 的焊接設備出現了斷續性焊接問題,電話指導無果後,陸宏濤趕忙一路奔馳而去。到達後,問題竟然悄然消失了。無奈,陸宏濤隻能暫住那裏,第二天一看,還是正常狀態。可回到公司後,客戶那邊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到了現場後,問題又消失不見,就這樣往返了三次。而單程就240多公裏,開車得四五個(ge) 小時。最後一次,陸宏濤在問題出現後馬不停蹄地趕過去,終於(yu) 揭開了謎底。原來是電表接線處的螺絲(si) 鬆動了,造成了供電的斷斷續續,而焊接設備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不辭辛苦且毫無怨言,陸宏濤的一係列“操作”讓客戶成了“鐵粉”,口碑就這樣鋪開。
“站在客戶的角度上,不僅(jin) 是對客戶負責,也是對我們(men) 自己負責。”陸宏濤常說。現在,陸宏濤又想著利用大數據做一個(ge) 智能激光焊接加工中心的總控台,隨時收集數據為(wei) 客戶及時服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