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打擊,是現代空戰中的時髦用語,指的是一架或者數架戰術飛機,在滲透敵方戰線之後,投下一枚或者幾枚炸彈,準確摧毀敵方某些重要戰術戰略節點的打擊作戰方式。精確打擊作戰以其高效、靈活、精準和附帶損失小等特點,一經出現就受到了各國軍(jun) 方的重視和歡迎。不過要說精確打擊,還得追溯到二戰時期。

崇尚精確打擊的現代戰爭(zheng)
地毯式轟炸VS精確打擊
二戰時期,英美盟軍(jun) 依仗著自身航空工業(ye) 的絕對優(you) 勢,發明了一種稱之為(wei) "戰略轟炸"的作戰模式。由於(yu) 當時隻有英美等少數航空強國才設計和裝備有四發大型轟炸機,因此從(cong) 1942年開始,一直到1945年戰爭(zheng) 結束,英美盟軍(jun) 幾乎每天都出動大量的重型轟炸機,對德國的城市、工業(ye) 中心、交通樞紐等戰略目標發動大規模空襲。由於(yu) 當時的轟炸機普遍使用的是高空轟炸的戰術,為(wei) 了確保能夠有效摧毀目標,所以必須派出大量轟炸機以密集編隊方式對目標地區進行反複的地毯式轟炸,以確保能夠有炸彈準確命中目標。

二戰時期美軍(jun) B-29轟炸機成為(wei) 了地毯式轟炸的代名詞。圖為(wei) 正咋轟炸日本本土的B-29轟炸機
這種轟炸的精度由此可想而知,所以在二戰時期,大多數戰略轟炸都是針對德國的整個(ge) 城市,而並非單個(ge) 的軍(jun) 事或者工業(ye) 目標。因此這種轟炸不但成本高昂,而且還有大量的附帶損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45年2月13~15日的德累斯頓大轟炸。

地毯式轟炸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除了大規模殺傷(shang) 平民外,目標往往並未受損。圖為(wei) 德累斯頓大轟炸。

圖為(wei) 遭受地毯式轟炸後的德國漢堡,建築物幾乎全部炸毀,無論軍(jun) 用民用
在不到3天的時間裏,盟軍(jun) 總計出動超過1100架次重型轟炸機,對德累斯頓發動4次猛烈轟炸,根據後來統計的數據,德累斯頓轟炸造成的人員傷(shang) 亡和財產(chan) 損失甚至超過了廣島原子彈的水平,是人類曆史上最慘重的大規模轟炸之一。

二戰時期盟軍(jun) 沒有精確製導武器,隻能通過地毯式的戰略轟炸來確保摧毀目標
盡管這種大規模轟炸確實有效摧毀了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戰時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為(wei) 正麵戰場戰勝德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英美兩(liang) 國的戰略轟炸機部隊為(wei) 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jia) 。而與(yu) 之相對的,德國在二戰時期就已經研製成功了著名的"弗裏茨-X",這是人類第一款製導炸彈。

圖為(wei) “弗裏茨X”,巨大的彈翼賦予了其很強的機動性,可以操作彈體(ti) 在落體(ti) 時機動。
該炸彈使用德國造SD-1400型1400公斤航空穿甲彈作為(wei) 彈頭,安裝有火箭發動機和遙控飛行裝置,並裝有4片彈翼,既可以用於(yu) 滑翔增加射程,也可以用於(yu) 控製炸彈修正彈道以命中目標。1943年,作為(wei) 軸心國之一的意大利向盟國投降,當時盟軍(jun) 指令意大利海軍(jun) 艦隊的旗艦羅馬號戰列艦前往馬耳他接受盟軍(jun) 管理。而得到情報的德軍(jun) 隨即從(cong) 當時占領下的法國馬賽起飛了6架DO-217型轟炸機,攜帶"弗裏茨-X"前往攔截羅馬號戰列艦。

尾部的翼片除了用於(yu) 控製彈體(ti) 穩定姿態,還用於(yu) 接收無線電信。沒錯,這是一枚遙控炸彈,也是一枚製導炸彈。
在1943年9月9日德軍(jun) 飛機在地中海海麵上發現了航行中的羅馬號戰列艦,並隨即向該艦發射了2枚弗裏茨-X製導炸彈,兩(liang) 枚炸彈先後準確命中羅馬號,特別是第二枚炸彈命中了羅馬號戰列艦二號主炮炮塔下層的彈藥庫,僅(jin) 僅(jin) 20分鍾羅馬號就在猛烈的爆炸中沉入海底,包括意大利海軍(jun) 艦隊司令伯岡(gang) 明尼上將以內(nei) 1600多名水兵葬身魚腹。製導武器由此第一次在戰場上露出自己的獠牙。

反映納粹"弗裏茨-X"製導炸彈擊沉羅馬號戰列艦的油畫
盡管製導武器已經顯露了威力,但是沉浸在二戰戰略轟炸"成功經驗"中的美國對於(yu) 這種新式武器卻反應遲鈍,一直到1965年爆發的越南戰爭(zheng) ,才讓美國人開始注意到"製導武器"這種先進裝備的戰術價(jia) 值。而所有這一切都要從(cong) 一座橋說起。

如今再次修複的清化大橋,當年美軍(jun) 炸了7年都沒炸倒,最終還是考激光製導炸彈解決(jue) 問題
清化大橋,是連接越南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該橋原本由法國人修建,是一座鋼筋混凝土鐵路大橋,在建造之初就被設計的極為(wei) 堅固。在1965年以後,美軍(jun) 大規模介入越南戰爭(zheng) ,這座大橋更成為(wei) 了越南人民軍(jun) 向前線輸送兵力和補充物資的重要渠道,堪稱是越南交通的咽喉。對於(yu) 這樣一座重要的鐵路大橋,美國當然也不能放過,所以從(cong) 1966年開始,美軍(jun) 就多次組織對該橋的大規模戰術轟炸

清化大橋的遠景,橋兩(liang) 端分別是龍山和玉皇山,這座大橋一度成為(wei) 了美軍(jun) 的恥辱
不過美軍(jun) 最初依然是沿用"戰略轟炸"的傳(chuan) 統——派出轟炸機,以密集投彈方式企圖徹底炸毀這座鐵橋。在從(cong) 1966年到1972年的7年時間中,美越之間圍繞著清化大橋發生過無數次交鋒,期間大橋雖然也有多次被部分炸毀的情況,但是由於(yu) 美軍(jun) 炸彈的準確性不夠,該橋從(cong) 未被徹底摧毀,因此即使被炸毀部分,也能夠在很短時間內(nei) 得以重新修複並投入使用。為(wei) 此美國空軍(jun) 和海軍(jun) 航空兵將其稱之為(wei) "讓我們(men) 名聲狼藉的大橋"或者"炸不垮的大橋",以至於(yu) 有部分美軍(jun) 官兵甚至認為(wei) 該橋"得到了上帝的保佑"。

越戰時期美軍(jun) 的精確製導武器也不多,大部分時候依然是依靠F-105掛著普通炸彈去進行地毯式轟炸
不過,在1972年美軍(jun) 即將最後撤離越南之際,這座號稱炸不垮的清化大橋卻突然被美軍(jun) 徹底炸毀。原因就是美軍(jun) 使用了最新的"製導武器"——激光製導炸彈炸彈。1972年5月13日,14架美軍(jun) 飛機最後一次轟炸清化大橋,通過事後美國偵(zhen) 察機拍攝的照片顯示,美軍(jun) 投下的激光製導炸彈全部準確命中清化大橋橋體(ti) 和橋墩,整個(ge) 橋墩被徹底炸毀,橋麵也斷成幾節沉入河中,總之這座越軍(jun) 守衛了整整7年的鋼鐵大橋被徹底摧毀。而激光製導炸彈也因為(wei) 炸毀清化大橋而一舉(ju) 成名,成為(wei) 如今製導武器家族中使用最廣泛的一款空對地精確打擊炸彈。

從(cong) 1965年至1972年,美軍(jun) 投入了各種武器轟炸這座大橋,但由於(yu) 大橋本身堅固的結構,這座大橋一直屹立在馬江
"光"帶來的不止希望,還會(hui) 帶來“死神”
炸毀清化大橋的,是美軍(jun) 第一代激光製導炸彈——"寶石路"激光製導炸彈。這種炸彈又被譯為(wei) "鋪路"(Paveway),由美國得克薩斯儀(yi) 器公司負責研製。

圖為(wei) 掛載在戰機上的寶石路激光製導炸彈,在起飛前麵積廣引導頭需要進行遮蓋

不同型號的"寶石路"炸彈
寶石路炸彈實際上嚴(yan) 格來說是一種升級改裝套件。因為(wei) 它本身並非一種專(zhuan) 門研製的炸彈,而是包括激光導引頭、飛控裝置和火箭發動機等一些套裝。該係統主要用於(yu) 改裝美軍(jun) 當時庫存的MK80炸彈,在MK-80炸彈的彈頭上裝上一個(ge) 用於(yu) 接收激光的感應裝置,同時帶有一套飛控係統,連接著尾翼和火箭發動機。

圖為(wei) 寶石路I代家族,傳(chuan) 統航彈通過加裝激光製導套件,就可充當激光製導炸彈使用。

圖為(wei) 寶石路II家族
寶石路炸彈係統采用2組彈翼設計,彈頭部分配備4片固定式彈翼,用於(yu) 確保炸彈飛行穩定,另外在彈尾的火箭發動機上附帶4片大的可折疊彈翼,用於(yu) 調整飛行方向確保炸彈能夠準確命中目標。由於(yu) 整套係統都是可拆裝組件,因此可以很方便的安裝在美軍(jun) 現役的普通航空炸彈上,這樣一枚普通的航空炸彈在裝上這一套裝置後,就會(hui) 升級成為(wei) 一枚激光製導炸彈。

圖為(wei) 寶石路III家族
寶石路炸彈統一以GBU(Guided Bomb Unit)作為(wei) 其代號,每套升級改裝套件的成本大約為(wei) 3萬(wan) 美元,想想動輒數十萬(wan) 甚至上百萬(wan) 美元的空對地導彈,激光製導炸彈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價(jia) 廉物美"。

激光製導炸彈可簡可繁,從(cong) F35到廉價(jia) 的螺旋槳攻擊機,全都可使用。圖為(wei) F35投放寶石路IV(後期延時效果)

激光武器簡單可靠,即使是螺旋槳攻擊機也能攜帶和投擲
激光製導炸彈之所以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卻又有著極高的精度,這和它使用激光作為(wei) 導引手段有重大關(guan) 係。所謂的激光製導炸彈,就是使用激光作為(wei) 指示進行引導攻擊的炸彈。要使用這種炸彈,通常需要一個(ge) 激光發射裝置與(yu) 其配合。這種激光發射裝置可能裝在載機上,也可能由地麵滲透的特種小分隊提供,也可以是無人機攜帶激光瞄準裝置引導攻擊。不過無論是何種方式,必須要有一個(ge) 激光指示器才行。

圖為(wei) “鋪路刀”激光引導吊艙

激光製導炸彈需要持續進行激光照射引導。圖為(wei) 美軍(jun) 早期“鋪路便士”激光引導吊艙(A-10攻擊機)
激光製導炸彈具體(ti) 的使用方式就是:首先打開激光指示器,由指示器發出一束激光束,照射在目標上,由於(yu) 光才存在反射,因此投下激光製導炸彈後,通過炸彈的激光導引頭不斷接收反射的激光束,並且控製導彈沿著激光束的方向飛行一直到準確命中目標為(wei) 止。

圖為(wei) “鋪路大頭釘”激光引導吊艙

圖為(wei) “鋪路釘”激光引導吊艙
可以說激光製導武器的使用方式簡單粗暴,但是確實十分有效。從(cong) 越南戰爭(zheng) 炸毀清化大橋後,美軍(jun) 在隨後的各種局部戰爭(zheng) 中大規模使用激光製導炸彈。這種炸彈的優(you) 勢主要在於(yu) :

滿載激光製導炸彈秀火力的EF-2000戰鬥機

圖為(wei) 寶石路炸彈上的激光接收器,就是他為(wei) 炸彈提供引導。
第一、命中精度高。由於(yu) 激光的匯聚性能好,光源單一純淨,散射少,所以使用激光製導炸彈可以大大提升炸彈的命中精度。根據美軍(jun) 自己的測試,第一代"寶石路"激光製導炸彈的命中精度已經普遍在10米以內(nei) ,如今的第三代寶石路炸彈的命中精度更是提升到1~2米的水平。更高的精度,意味著美軍(jun) 平均可以用1架戰術飛機,1~2枚炸彈就可以摧毀在二戰時需要100架轟炸機,上千顆炸彈才能摧毀的目標。作戰效率得到極大提升,而且最重要的一條是,由於(yu) 激光製導炸彈命中精度高,因此甚至可以在多幢建築中專(zhuan) 門攻擊某一特定目標,還能確保不損傷(shang) 走遍的建築,附帶損傷(shang) 大幅減小。

激光製導炸彈的基本結構,不過其控製翼和安定翼的位置不一定固定
第二、成本低廉,可以大量使用。因為(wei) 寶石路激光製導炸彈本身並不是單獨生產(chan) 的,而是一個(ge) 改裝套件,這個(ge) 改裝套件可以兼容多種美軍(jun) 航空炸彈。以MK-82型炸彈為(wei) 例,這種普通航空炸彈的單價(jia) 大約為(wei) 3000美元,安裝一套"寶石路"係統後,升格為(wei) 激光製導炸彈,而"寶石路"係統的單價(jia) 約為(wei) 3萬(wan) 美元/套。而同時期的空對地導彈,例如"斯拉姆"導彈(SLAM導彈,美軍(jun) 使用"魚叉"反艦導彈升級而來的空對地導彈)的成本超過50萬(wan) 美元,相比之下,1枚斯拉姆空地導彈的價(jia) 格足以購買(mai) 15枚激光製導炸彈,縱然美軍(jun) 財大氣粗,這個(ge) 賬也還是要算一算的。

2007年伊拉克,美軍(jun) 士兵正在對目標進行激光照射,從(cong) 而引導激光製導炸彈進行打擊

另外地麵激光引導,也是激光製導炸彈重要的引導方式。圖為(wei) 阿富汗戰爭(zheng) 中美軍(jun) 特工在對目標進行激光照射
正是由於(yu) 激光製導炸彈成本低廉,可靠實用,所以美軍(jun) 連續發展了3代"寶石路"激光製導炸彈。針對激光製導炸彈容易受到雲(yun) 雨霧等自然氣象和敵方煙幕的幹擾,美軍(jun) 在第三代寶石路炸彈上還集成了GPS導航係統,這樣即使在氣象條件不良,或者是遭到敵方煙霧幹擾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GPS進行彈道修正,確保命中。

通過改進後的寶石路IV,集成更多製導係統
這麽(me) 價(jia) 廉物美的武器,中國也要有!
其實我國軍(jun) 工人員接觸激光製導炸彈的時間並不晚,因為(wei) 美軍(jun) 的第一代"寶石路"實際上早在1964年就已經立項研製,1968年時改裝激光引導裝置的MK117型炸彈就已經在越南戰場上進行小範圍測試。隻是在越戰最終即將結束時,美軍(jun) 才把這種武器大規模應用於(yu) 作戰。而隨著我軍(jun) 在越南擊落大量的美製飛機,激光製導炸彈也隨著被擊落美軍(jun) 飛機的殘骸被中國防空部隊收拾起來,帶回國內(nei) 交給軍(jun) 工科研人員進行研究。

由於(yu) 沒有量產(chan) ,因此7712型激光製導炸彈的資料非常稀少
1977年時,經過長期調試,我國軍(jun) 工人員研製成功代號為(wei) 7712型的激光製導炸彈,該炸彈幾乎就是美軍(jun) "寶石路I"激光製導炸彈的翻版,彈體(ti) 同樣使用類似於(yu) MK-82的低阻航空炸彈,同時安裝激光導引頭和火箭發動機,並配套飛控係統。7712型激光製導炸彈長3.68米,彈徑0.38米,總重量大約為(wei) 490公斤,可以由當時我軍(jun) 普遍裝備的殲-7和強-5等飛機攜帶和投擲。投彈高度可以在100~7000米之間自由選擇,該炸彈的命中精度達到了驚人的3米,幾乎趕上美軍(jun) 第三代寶石路的水平。

我軍(jun) 已經列裝多年的LT-2激光製導炸彈
盡管7712型激光製導炸彈設計出色,但是由於(yu) 種種原因,這種武器最終還是沒有列裝我軍(jun) 部隊,成為(wei) 我軍(jun) 精確製導武器發展上的一個(ge) 不大不小的遺憾。一直到90年代接觸到俄式激光製導炸彈後,才得以最終彌補。早在1990年代,我國在引進蘇-30MKK戰鬥機的同時,還引進了全套俄式空對地精確製導彈藥,其中就有KAB-500型激光製導炸彈。我國軍(jun) 工人員則在7712型激光製導炸彈的研製經驗上,結合對KAB-500的逆向仿製,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代激光製導炸彈——LT-2型激光製導炸彈。LT-2型激光製導炸彈的設計和KAB-500更加接近,這主要是因為(wei) ,7712雖然成功仿製了美軍(jun) "寶石路"但是我國的航空炸彈體(ti) 係和美軍(jun) 不同,沒有合適的航空炸彈用於(yu) 改裝升級,而俄式激光製導炸彈更符合我軍(jun) 的使用要求(因為(wei) 我國的航空工業(ye) 最早本來就是師承蘇聯,所以俄式武器更適合我軍(jun) 掌握上手)。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中國新式激光製導炸彈
目前國外以美國的GBU-24為(wei) 代表的第三代激光製導炸彈已經普遍裝備空軍(jun) 部隊。為(wei) 此我國在研製第二代激光製導炸彈時就已經瞄準了國際最先進水平。曾經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我國新式的LT-3型激光製導炸彈,不僅(jin) 安裝了激光導引裝置,還兼容INS/GPS導航係統,其中INS就是常說的慣性導航裝置,這種裝置不需要借助外界參考,完全依靠自身陀螺儀(yi) 的運轉來進行導航,因此具備極強的抗幹擾能力,在GPS和激光引導全部失效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確保命中。同時我國也已經開發了多種不同規格的激光製導炸彈,從(cong) 100公斤到1500公斤,可以針對不同目標,選擇不同質量的激光製導炸彈,從(cong) 而確保能夠有效摧毀目標。

殲-10戰鬥機在進行精確打擊科目訓練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的激光製導炸彈已經基本趕上了世界一流水平,相信未來我國的空對地精確打擊武器必然會(hui) 在當前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即使是超越美軍(jun) ,也僅(jin) 僅(jin) 是時間問題而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