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e) 簡介
增材製造(3D打印)設備操作員,即從(cong) 事增材製造設備安裝、調試、維修和保養(yang) ,及生產(chan) 操作和運行管理的人員。主要負責增材製造設備的運行管理、故障排查、設備維修及保養(yang) 。同時為(wei) 客戶提供設備操作和日常保養(yang) 培訓,協助客戶解決(jue) 設備常見問題,收集反饋意見,並分析研究設備生產(chan) 過程中的技術問題。
人物名片
林劍波,34歲,從(cong) 業(ye) 6年,現任職於(yu) 台州興(xing) 納工業(ye) 設計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3D打印技術在工業(ye) 製造領域的應用。多年來主要服務於(yu) 與(yu) 台州製造業(ye) 相關(guan) 的產(chan) 品打印,對衛浴、智能馬桶、藝術品、工業(ye) 設計等應用領域經驗豐(feng) 富。

林劍波向記者展示他的3D打印作品。
6月23日,走進台州興(xing) 納工業(ye) 設計有限公司位於(yu) 玉環楚門的3D打印基地,隻見寬敞的操作室內(nei) ,幾台高約2米的3D打印設備剛開始運行。按照設備操作員林劍波下達的程序指令,大約在24小時後,客戶提供的設計樣稿就會(hui) 變成一組實體(ti) 產(chan) 物。
“影視道具、汽車生產(chan) 、模具維修、醫療及牙科正畸……3D打印正潛移默化地走進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在林劍波看來,隨著應用場景的拓展,3D打印設備操作員等相關(guan) 的職業(ye) 正迎來明朗的就業(ye) 前景。
從(cong) 業(ye) 門檻較為(wei) 友好
不同型號的打印設備,加上一台裝備三維建模軟件的計算機,構成了林劍波近6年來最熟悉不過的工作場景。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men) 首先要根據客戶提供的設計樣稿建模,通過軟件將模型分層切片。隨後鏈入設備,進入3D打印製造過程,原材料將在設備中逐步成型。取出時還需進行簡單的後置處理,3D打印產(chan) 物才會(hui) 正式出現在我們(men) 眼前。” 林劍波說。
提及技術,林劍波的話匣子立刻打開了。這讓人很難聯想到,在涉足3D打印領域之前,他一直從(cong) 事著與(yu) 新興(xing) 製造技術風馬牛不相及的職業(ye) 。
“2014年,我還是一名做鞋子批發的小商販,生意不溫不火。有位同學在網上看到了一則關(guan) 於(yu) 3D打印的新聞,動員我一起學技術創業(ye) 。”林劍波說,被新鮮技術吸引的二人一拍即合,在網上翻閱了大量的相關(guan) 資料。
“我們(men) 發現,盡管當時3D技術在國外非常火熱,但在國內(nei) 的普及率很低,普通人對3D打印大多聞所未聞。”林劍波說,當時,一台半進口半國產(chan) 的設備能賣到七八十萬(wan) 元。好在購買(mai) 設備後,設備生產(chan) 廠家會(hui) 提供幾天的技術培訓。
林劍波告訴記者,技術培訓的出現大大降低了3D打印設備操作員的從(cong) 業(ye) 門檻,對就業(ye) 、轉行的求職者很友好。此前從(cong) 未接觸過這方麵技術的求職者,經過培訓能在一個(ge) 月左右學會(hui) 基本的軟件操作。但接下去想把技術做全做精,就免不了自己學習(xi) 、鑽研。
“當前,3D打印仍被認為(wei) 是高端技術。在台州,3D打印設備操作員等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者為(wei) 數不多,是較為(wei) 冷門的職業(ye) ,公司的10名技術人員,均是自己培養(yang) 的。但跟3D掛鉤的精雕等職業(ye) ,卻有著龐大的隊伍。但事實上,注意產(chan) 品細節、電腦操作技術等職業(ye) 素養(yang) 都是共通的。”林劍波說。
讓製造業(ye) 的創新夢想變為(wei) 現實
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nei) 3D打印市場規模約為(wei) 33.6億(yi) 元,2020年國內(nei) 市場規模預計將達50億(yi) 元。
“目前,3D技術‘擁抱’家電及電子消費品、模具檢測、醫療及牙科正畸性、文化創意及文物修複、汽車及其他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產(chan) 業(ye) ,應用市場很廣。林劍波介紹,諸如醫療、航空航天等後處理精細的領域,是3D打印近年來主要的發展方向。此前,他也曾為(wei) 北京的藝術院校打印過雕塑作品。
但在台州本地,林劍波直言,從(cong) 業(ye) 至今,他接觸最多的還是製造廠商。
“在製造廠商開發新產(chan) 品參展或投入市場時,根據傳(chuan) 統的工藝流程開發模具需要1個(ge) 月的等待才能看到實物效果,且動輒上千上萬(wan) 元。而利用3D打印設備進行打樣,從(cong) 提出需求到拿到打印成品隻需1-2天。根據打印出來的模型模擬看樣,可以直觀展示精度、外觀、尺寸,幫助客戶快速製定方案,再進入模具開發的量產(chan) 環節。這樣開發的模具也更精細,不需要經常維修。”林劍波告訴記者,由於(yu) 接觸的產(chan) 品一般都是企業(ye) 的最新成果,所以保密也成為(wei) 了從(cong) 業(ye) 者的第一要素。
而除了在生產(chan) 率、成本和交貨時間等方麵提供優(you) 勢,3D技術設備操作員還可以滿足客戶的定製需求。
“在打樣過程中,客戶可能並不了解哪種材質做出來更好,更符合他們(men) 的產(chan) 品理念,我們(men) 會(hui) 結合實際情況提供一種最優(you) 的解決(jue) 方案。光敏樹脂、尼龍、軟膠、塑料,不同的材質需要不同的設備進行打印,但打印的流程是類似的。”林劍波說,此外,針對一些需要修複的產(chan) 品,技術水平較高的操作員也能夠根據產(chan) 品設計師的想法進行修補、完善。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