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大眾(zhong) 機械師》網站報道,美國空軍(jun) 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在非隱形的戰鬥機和其他軍(jun) 用飛機上安裝激光武器吊艙,能夠擊落來襲的敵方導彈。
這種係統被成為(wei) “自我保護高能激光演示器”,英文簡寫(xie) 為(wei) SHiELD。據稱,SHiELD將被製造成吊艙的樣子,以便掛在戰鬥機的機身或者機翼下。由於(yu) 外掛吊艙會(hui) 增加飛機的雷達反射麵積,因此它不適合F-22和F-35這樣的隱形戰鬥機。美國媒體(ti) 並未說明SHiELD激光器的具體(ti) 功率,隻說其功率在“幾十千瓦”內(nei) 。

■洛馬公司的SHiELD吊艙想象圖
按照美國空軍(jun) 研究實驗室(AFRL)規劃的激光武器路線圖,機載激光武器係統的第一階段(2018-2021)為(wei) 入門級演示階段,基於(yu) 數十千瓦級高能激光,演示毀傷(shang) 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和傳(chuan) 感器; 第二階段(2022-2025)基於(yu) 100 kW級高能激光和第4代、第5代戰機,演示針對飛機平台自衛的中距離導彈、飛機毀傷(shang) 及對地麵硬目標的超精確打擊;第三階段(2026-2029以及之後)基於(yu) 300 kW級高能激光和第6代戰機,演示對視距外飛機、射程內(nei) 飛行硬目標和地麵硬目標的毀傷(shang) 。

■美國空軍(jun) 研究實驗室的激光武器研發計劃
但是要達到這個(ge) 目標並不容易。綜合美國媒體(ti) 的報道,這個(ge) 項目麵臨(lin) 的技術困難,除了顯而易見的發射功率和體(ti) 積/重量的衝(chong) 突,還有光束控製技術等方麵的困難。其中最難以解決(jue) 的是發射功率和體(ti) 積/重量的衝(chong) 突。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與(yu) 工程的副部長邁克格·裏芬曾對媒體(ti) 表示,他甚至懷疑在戰鬥機上集成這樣一個(ge) 係統的可行性或實用程度。如果激光功率不夠,在一公裏左右擊落敵方發射的導彈將麵臨(lin) 巨大的風險。
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向美國空軍(jun) 交付了“演示激光武器係統”(DLWS),在美國白沙靶場進行測試。據美國媒體(ti) 猜測,其發射功率隻有約60KW,但體(ti) 積和重量都非常巨大,目前隻能安裝在大型卡車上。

■洛馬公司製造的“演示激光武器係統”,發射功率隻有60KW,體(ti) 積和重量巨大
因此,要實現科幻電影中的機載激光武器,需要在目前技術基礎上將功率提高10倍以上,同時還要將體(ti) 積和重量縮小到目前體(ti) 積的10分之一以下。以目前各大國激光技術發展的水平看,短期內(nei) 無法實現激光武器化。

事實上,激光武器對導彈目標的確切毀傷(shang) 閾值目前並不十分明確,其與(yu) 目標殼體(ti) 材料、內(nei) 外結構、表麵塗覆、氣象環境(溫度、風)及運動狀態(是否自旋、姿態變化)等有關(guan) 。激光靠熱效應來毀傷(shang) 目標的,對同一點照射的時間越長,積累的熱量越高,毀傷(shang) 效果越大。但是,對高機動的目標保持長時間照射,並且隻聚焦在一點上,技術難度大,現在還無法實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