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漢朝瓦當到唐代文物“鎏金走龍”,再到現代的“文諸侯”和“武諸侯”動漫設計,由西安航空學院自主研發的 3D打印陶藝技術,在這些經典的仿製工藝品上得到了科技和文化的完美詮釋,也推動了西安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在西安航空學院的一個(ge) 實驗室裏,四四方方的3D打印機正辛勤工作著。談話間功夫,瓷瓶的小半個(ge) 瓶身已初見雛形。與(yu) 以往使用金屬、樹脂、高分子材料的3D打印技術不同,學院自主研發的3D打印陶藝技術發揮本土特色,以改性後的陝西耀州陶泥為(wei) 原料,結合現代三維設計理念,打印出個(ge) 性化陶胚後,再利用紅外線熱燒結技術燒製,製作出精度更高、更環保的陶藝作品。
據材料工程學院副院長丁旭介紹,用傳(chuan) 統陶藝製作一個(ge) 瓷瓶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而利用3D打印陶藝技術可以在一天內(nei) 完成,縮短了陶藝製作的周期、降低了製作成本。
3D打印陶藝具有科技創新優(you) 勢,更可以寫(xie) “活”傳(chuan) 統曆史文化。西安航空學院與(yu) 陝西尊雲(yun) 影視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合作,利用3D打印陶藝技術,設計製作三維影視動畫形象,高精度複原塑造出了一批曆史文物和曆史人物肖像。
陝西尊雲(yun) 影視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3D打印陶藝技術精準、成本較低、能滿足個(ge) 性化定製需求,市場前景較好。如果有人才和技術上的支持,就能將3D打印陶藝技術和西安本土的IP形象深度融合,有力地推動西安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