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牛年寓意的“牛氣”,最先從(cong) 醫美賽道上遊散發出來。2月9日,醫美原料巨頭愛美客 股價(jia) 突破1000元,2月17日,華東(dong) 醫藥 發布公告宣稱收購海外醫美器械公司後,股價(jia) 連續四天上漲,2月23日更是以漲停報收。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隨著國內(nei) 醫美產(chan) 業(ye) 逐漸崛起,醫美行業(ye) 已經形成了一條清晰且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上遊高毛利產(chan) 品及中遊連鎖民營醫院是未來主要的投資方向。
不同於(yu) 原料市場已誕生出在國內(nei) 玻尿酸領域占據主要份額的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代表高端醫美服務的醫美設備領域,國內(nei) 正規機構的市場份額80%由進口商占據。
研發缺錢缺人才
產(chan) 品山寨仿製多
若說起當今醫美抗衰項目的“C位”,熱瑪吉必定當仁不讓。消費者對熱瑪吉的趨之若鶩,從(cong) 其母公司財報便能窺探一二。
加拿大藥企博士康2014年收購熱瑪吉製造商索爾塔醫療,財報顯示,近些年來博士康總債(zhai) 務一度高達300億(yi) 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被博士康收購的索爾塔醫療在2018年及2019年的收入呈增長態勢,得益於(yu) 第五代熱瑪吉在2019年為(wei) 公司創收超7500萬(wan) 美元,博士康公司的收入從(cong) 2018年的1.35億(yi) 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94億(yi) 美元。
此外,博士康財報顯示,熱瑪吉產(chan) 品的火爆,令中國市場成為(wei) 該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也是業(ye) 務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個(ge) 國家。
在中國醫美市場同樣占據重要份額的醫療激光公司Lumenis(科醫人),2015年被私募基金XIO以5.1億(yi) 美元收購,2018年11月份再被XIO以近10億(yi) 美元出售給英國CVC Capital Partner,短短3年時間資產(chan) 價(jia) 值幾乎翻倍。
顯而易見,涉及光電器械的高端醫美設備企業(ye) ,都表現出超出預期的投資潛力,但國內(nei) 在該領域能做到自主研發且與(yu) 外企一較高下的企業(ye) 不多,這導致市場主要由外企占據。醫療保健跨境服務商——美柏醫健的數據顯示,中國自主研發醫美器械(不包含並購外資項目)市場份額僅(jin) 為(wei) 20%左右,大部分企業(ye) 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份額小,甚至出現各種國際品牌的仿造廠商、山寨廠商。
北京中科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李佳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nei) 企業(ye) 產(chan) 品由於(yu) 售價(jia) 便宜,已經基本占據低端醫美器械市場。但是高端的醫療器械市場80%仍由國外控製,因為(wei) 企業(ye) 研發能力跟不上。“限製研發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一方麵是資金缺乏,高端醫美器械的研發周期太長,需要大量的臨(lin) 床觀察,如果花費三四年時間投入,最後市場不認可,企業(ye) 很快就會(hui) 垮掉;另一方麵,國內(nei) 缺乏人才,對於(yu) 醫美科研人才的培訓和教育體(ti) 係比較滯後。”
收購+自研
國內(nei) 企業(ye) 兩(liang) 腿並行
如何破局,正成為(wei) 國內(nei) 企業(ye) 麵臨(lin) 的問題。
一部分企業(ye) 選擇收購等方式引進海外技術,填補公司在醫美設備領域的技術空白。
例如複星醫藥(45.800, -1.06, -2.26%)於(yu) 2013年在以色列成立子公司Sisram,同年5月份,複星醫藥透過Sisram收購了以色列醫美器械企業(ye) 飛頓(Alma)95.2%的股權。這讓Sisram一躍成為(wei) 市場佼佼者。
無獨有偶,今年2月17日,華東(dong) 醫藥發布公告稱擬收購西班牙能量源型醫美器械公司HighTechnologyProducts,S.L.U.100%股權。華東(dong) 醫藥董秘陳波在投資者交流中表示,本次收購將進一步豐(feng) 富醫美產(chan) 品管線並擴展業(ye) 務領域,實現在非手術類主流醫美產(chan) 品的全覆蓋。
“如果收購隻是占領市場,沒有注入新鮮血液,研發人才留不住,也不能解決(jue) 問題。”李佳明認為(wei) ,想要突破困境,國內(nei) 企業(ye) 未來仍需邊學習(xi) 、邊借鑒、邊研發,才能提高。“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的研發人員和專(zhuan) 業(ye) 隊伍才是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nei) 企業(ye) 在自研方麵也並非“原地踏步”。新三板公司武漢奇致激光近些年則一直致力於(yu) 自主研發。公開資料顯示,奇致激光在生產(chan) 高品質的激光設備方麵,擁有獨立、完整的研發、生產(chan) 、采購、銷售體(ti) 係和成熟的商業(ye) 模式,擁有9項核心技術,5項實用新型專(zhuan) 利、12項發明專(zhuan) 利。
主要研發整形外科儀(yi) 器的北京華創曙光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高管李文(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光電器械近幾年國內(nei) 並沒可圈可點的顛覆性爆款,但是整體(ti) 上產(chan) 品都是朝精密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儀(yi) 器能量更加穩定,效果更好,能有效避免破壞血管和神經,希望未來能出現光電儀(yi) 器爆款。”
武漢奇致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國紅曾向媒體(ti) 表示,中國企業(ye) 應該客觀看待“核心技術領域起步晚、人才和科研體(ti) 係還在追趕過程”的事實。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的市場容量很大,對全球技術創新者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作為(wei) 國內(nei) 廠商,應該揚長補短,發揮當前在價(jia) 值鏈分工上的優(you) 勢,幫助全球優(you) 秀的知識產(chan) 權和技術進入中國,同時發揮中國企業(ye) 在技術應用創新上的長處,做出真正符合中國市場需要的產(chan) 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