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行業(ye) 首個(ge) “大數據智慧運維研究中心”在河北保定揭牌成立。
據介紹,該研究中心由國內(nei) 專(zhuan) 業(ye) 的運維團隊——雲(yun) 鷹運維聯合零碳發展研究院等發起,旨在提升運維行業(ye) 技術服務水平,建立健全運維行業(ye) 標準體(ti) 係,更好地服務碳中和目標。
清華大學能源轉型與(yu) 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繼江在揭牌儀(yi) 式上發表了《碳中和需要多少光伏以及怎樣的光伏運維》的主題演講。何繼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從(cong) 資源稟賦來看,在2060年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的光伏人均裝機應當會(hui) 高於(yu) 德國,粗略估算可能會(hui) 達到人均5~10kW。
“德國2030年的目標是將現有的光伏容量加倍以達到98GW的裝機總量,以滿足因核能和煤炭逐步淘汰而造成的發電缺口。”何繼江說道,以目前德國8302萬(wan) 人口計算,若達到2030年光伏總容量設置的目標98GW,德國將實現人均約1.2千瓦的水平。2050年德國碳中和的目標是溫室氣體(ti) 減排100%,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100%:德國保持年均經濟增長率1.3%。到2050年德國光伏裝機規模需達到355GW(人均4.4kW),年發電量3310億(yi) kWh(人均4138kWh);光伏裝機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63.2%,發電量占比36.9%。
何繼江認為(wei) ,中國的光伏裝機占比應高於(yu) 歐洲,人均裝機應當會(hui) 高於(yu) 德國。德國做過多種情景的測算,其中人均6.6kW的情景和中國有較強的契合度,以13億(yi) 人口計算,要實現碳中和,中國的光伏裝機總量大約在8580GW。
隨著戶用光伏電站補貼逐年退坡,2021年可能是新建戶用電站享受國家補貼的最後一年。
何繼江告訴記者,無補貼時代,要支持發展戶用分布式,激勵老百姓參與(yu) 碳減排,中國也應該實施淨計量政策,這樣每戶家庭上網了多少太陽能綠電,就能免費使用等量的網電,並且當前美國、意大利等60多個(ge) 國家都在實施淨計量政策,在技術層麵不存在任何限製。
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需求將快速增長。據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預計,“十四五”期間年均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達到70~90吉瓦,較“十三五”將大幅增長。
麵對快速增長的電站市場規模,單純依靠人工的傳(chuan) 統光伏運維模式,存在故障發現不及時、排除故障時間長、人工巡檢效率低、運維成本高等弊端,嚴(yan) 重製約了電站收益和運行安全。因此,從(cong) 依靠人工的傳(chuan) 統運維向依靠大數據的智慧運維轉型,既是大勢所趨,也是電站降本增效的客觀要求,將極大提高光伏發電的競爭(zheng) 力。
針對如何開展運維,何繼江認為(wei) ,應更加重視光伏建築的安全運維,在建築應用光伏發電,業(ye) 主除了重視光伏係統發電量外,要更加重視光伏係統安全運行,這就需要委托專(zhuan) 業(ye) 的第三方運維團隊來提供運營服務,隻有這樣才能在係統運行階段將建築的一些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何繼江說,運維團隊掌握著光伏電站的大量一手數據,最了解電站的資產(chan) 質量,運維公司應借助大數據智慧運維平台和技術手段,挖掘數據價(jia) 值,為(wei) 電站的融資、交易等提供專(zhuan) 業(ye) 意見,這也是今後運維業(ye) 務發展的一個(ge) 重要方向。
那麽(me) ,未來需要什麽(me) 樣的光伏運維?何繼江表示,應著重在“清潔和維修運維、安全運維、建築物業(ye) 運維、發電量保障運維、社會(hui) 保障運維、籌資性運維、資產(chan) 證券化運維”等方麵發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