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圓滿落下帷幕。多位農(nong) 工黨(dang) 黨(dang) 員積極參與(yu) 本次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的各項服務保障和儀(yi) 式活動,其中,由農(nong) 工黨(dang) 黨(dang) 員、中碳春田(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長春帶領團隊利用城市固體(ti) 廢棄物,通過3D打印技術,出色完成了長安街“精彩冬奧”為(wei) 主題的“冬奧雪”慶典元素,為(wei) 首屆“零碳冬奧”作出貢獻。
在長安街沿線的冬奧主題花壇裏,漂亮的3D雪花不但科技感滿滿,還蘊含著“零碳”的深意:原本不起眼的建築垃圾等城市固廢,通過3D打印變身雪花。
西單路口西北角,“開放冬奧”主題花壇前遊人如織。這是一座頂高9.1米的大花壇,主景是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會(hui) 徽。散落地上的藍白兩(liang) 色“雪花”格外惹眼。
一朵朵“雪花”承載著現代科技與(yu) 零碳環保理念。
作為(wei) 雪花雕塑的出品方,北京市農(nong) 工黨(dang) 黨(dang) 員、中碳春田(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長春在接受采訪時說:“這些‘雪花’的原料是城市固廢,經過多道複雜工序後,通過3D打印技術製作出來。”
城市固廢主要包括建築垃圾、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礦山垃圾等,種類繁多、成分複雜,是當前環境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按傳(chuan) 統方式進行運輸、填埋,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土地資源。
為(wei) 了助力“零碳”冬奧,中碳春田研發製作了園林小品,把無用的垃圾變成輕盈美麗(li) 的“雪花”。其使用的3D打印固廢技術,具有省模板、省材料、省人工、省垃圾外運的優(you) 勢。
把城市固廢做成3D打印藝術產(chan) 品,這樣的任務前所未有,研發中沒有先例可循。再加上時間緊、任務重,冬天生產(chan) 又尤其困難,設計和製作人員攻克了一道道難關(guan) 。
製作過程工序比較繁瑣。先對固廢成分進行分析,去除有害物質,將能用的部分篩出來粉碎成末,再根據其特點和要3D打印的物品匹配。比如這次的園林小品“雪花”,比較適合用碎石磚塊等建築垃圾製作。匹配後,要將黏合劑加入固廢粉末中,“喂”給機器人。
為(wei) 了做出仿真雪花表麵凹凸不平的顆粒感,光是設計建模就進行了很多次修改和試驗。最大的一片雪花直徑達1.7米,在設計、打印中要考慮厚度、寬度、仿實和堅固性,還要考慮3D打印出來的產(chan) 品能夠承載暗藏管線和加強筋。
出品方在設計、打印、組裝和運輸各個(ge) 環節都成立了專(zhuan) 門團隊,責任到人。“以運輸為(wei) 例,‘雪花’並非組裝式產(chan) 品,而要像一塊蛋糕一樣整體(ti) 運到北京。”賈長春介紹,它體(ti) 型大而薄,上千公裏的運輸中要時刻小心翼翼。
據悉,長安街沿線花壇的展示結束後,“雪花”將被回收,循環利用。
背景資料:
3D打印起源於(yu) 20世紀80年代,是利用光固化和紙層疊等技術的最新快速成型裝置,是集機器人、新機械、計算機、數控和各種材料於(yu) 一體(ti) 的智能製造技術。最初隻能打印製造塑料產(chan) 品,發展至現在可以利用金屬、陶瓷、塑料、城市固體(ti) 廢棄物等不同材料,打印製造出汽車零件、服裝、頭蓋骨、心髒、血管、假肢、房屋建築、園藝小品、軍(jun) 事裝備和交通設施等各類產(chan) 品。
我國是固體(ti) 廢棄物產(chan) 生大國,麵對自然資源日益短缺及固體(ti) 廢物環境汙染的雙重壓力,開展多路徑的固體(ti) 廢物資源化利用,是解決(jue) 我國資源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ti) 係,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ye) 節能降碳,強化交通和建築節能。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汙降碳激勵約束政策,發展綠色金融,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chan) 生活方式。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固體(ti) 廢物和新汙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chan) 業(ye) 支持政策。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
賈長春帶領中碳春田(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碳達峰、碳中和的決(jue) 策部署,利用3D打印建築技術,將城市建築拆遷廢棄物、礦渣、鋼渣煤渣、沙石等固體(ti) 廢棄物垃圾,研發成“油墨“,最終打印成別墅、園林小品、城市雕塑、軍(jun) 事掩體(ti) 、交通安全設施、海洋生態基建等建築產(chan) 品,在變廢為(wei) 寶的同時,降低了碳排放、實現了綠色環保。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