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主辦,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廣東(dong) 省機械工程學會(hui) 、廣東(dong) 工業(ye) 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主題為(wei) “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推進產(chan) 業(ye) 升級”的2019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年會(hui) 暨2019年中國機械工程高峰論壇於(yu) 11月10日在羊城廣州隆重開幕。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理事長李培根院士,廣東(dong) 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jun) ,廣東(dong) 省科協副主席、廣東(dong) 省機械工程學會(hui) 理事長瞿金平院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詞。中國機械工業(ye) 聯合會(hui) 執行副會(hui) 長楊學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監事長宋天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張彥敏,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國機集團副總經理陳學東(dong) 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蔣莊德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hui) 原主任陳鋼,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陸大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副監事長包起帆,廣東(dong) 省科協副主席吳煥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榮譽會(hui) 員、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卓永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榮譽會(hui) 員、香港安樂(le) 工程集團主席潘樂(le) 陶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第十一屆理事會(hui) 理事以及各專(zhuan) 業(ye) 分會(hui) 、省區市機械工程學會(hui) 負責同誌、學會(hui) 會(hui) 員、科技工作者及獲獎者代表等共800餘(yu) 人參加會(hui) 議。
張彥敏常務副理事長主持論壇開幕式和頒獎典禮。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張彥敏主持開幕式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理事長李培根致詞
廣東(dong) 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jun) 致詞
廣東(dong) 省機械工程學會(hui) 理事長瞿金平致詞
頒獎典禮上,與(yu) 會(hui) 嘉賓向2019年度中國機械工業(ye) 科學技術獎、第九屆上銀優(you) 秀機械博士論文獎、第九屆綠色製造科學技術進步獎、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最佳創新創意獎、第三屆《機械工程學報》高影響力論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優(you) 秀論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青年科技成就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科技成就獎等獲獎者代表頒獎。
頒發2019年度中國機械工業(ye) 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頒發2019年度中國機械工業(ye) 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李培根理事長和卓永財總裁共同頒發第九屆上銀優(you) 秀機械博士論文獎銅獎
李培根理事長和卓永財總裁共同頒發第九屆上銀優(you) 秀機械博士論文獎銀獎
李培根理事長和卓永財總裁共同頒發第九屆上銀優(you) 秀機械博士論文獎金獎
李培根理事長和潘樂(le) 陶先生共同頒發第九屆綠色製造科學技術進步獎
頒發2019年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最佳創新創意獎
頒發《機械工程學報》第三屆高影響力論文證書(shu)
頒發2019年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優(you) 秀論文獎
李培根理事長向徐正揚、聶德福、張斌頒發2019年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青年科技成就獎
李培根理事長向盧秉恒院士、劉維民院士頒發2019年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科技成就獎
隨後舉(ju) 行的中國機械工程高峰論壇由尤政院士主持。
尤政院士主持中國機械工程高峰論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杜善義(yi) 教授以《複合材料的發展與(yu) 應用》為(wei) 題做主旨報告。報告簡要介紹了複合材料特點與(yu) 優(you) 勢,從(cong) 材料、製造和設計三個(ge) 方麵梳理複合材料的主要技術發展脈絡,針對輕量化、長壽命耐腐蝕、抗極端環境、結構功能一體(ti) 化、應用拓展、低維材料前沿研究,介紹了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國防、風電葉片、海洋工程與(yu) 船舶、基礎設施、體(ti) 育器材等領域的應用狀況與(yu) 發展趨勢,提出新型電池、汽車輕量化、軌道交通和礦山機械等複合材料未來重點應用發展方向,最後對機械工程中擴大複合材料應用提出了一些思考與(yu) 建議。
杜善義(yi) 院士做報告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理事長鄔賀銓院士以《5G賦能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題做主旨報告。他指出,5G是十年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繼續遵循移動通信每一代的峰值速率是上一代千倍的發展,但與(yu) 前幾代移動通信不同的是,5G從(cong) 麵向消費者的應用擴展到麵向產(chan) 業(ye) 的應用。5G具有增強移動寬帶、高可靠低時延和廣覆蓋大連接特性。5G在無線技術方麵依靠增加頻率、加密基站、大規模天線等支撐上述特性,在網絡技術方麵5G將基於(yu) 軟件定義(yi) 網、網絡功能虛擬化和邊緣計算等技術保證低時延高效通信。5G可以說是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而生,在5G基礎上的時延敏感網絡、軟件定義(yi) 廣域網以及人工智能與(yu) 物聯網結合的智聯網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5G+8K、5G+VR/AR等推動高清視頻在生產(chan) 線上質量檢測和工業(ye) 設備遠程維護以及人員培訓等方麵應用。5G加快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工業(ye) 應用的滲透,5G與(yu) 工業(ye) 運行技術的結合進一步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進程。
鄔賀銓院士做報告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榮譽理事、中國工程院製造業(ye) 研究室主任屈賢明研究員以《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為(wei) 題做主旨報告。他在報告中簡述了中國製造的優(you) 勢和劣勢,指出了四大薄弱環節:一是基礎產(chan) 業(ye) 薄弱,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受製於(yu) 人;二是創新體(ti) 係存在嚴(yan) 重缺失,共性技術研究亟待加強;三是質量效益差距大,高質量發展是當務之急;四是重複研發、重複建設嚴(yan) 重,製度優(you) 勢沒有得到體(ti) 現。報告通過對26類製造業(ye) 主要產(chan) 業(ye) 存在短板的分析,提出在當前及今後的一段時間內(nei) ,產(chan) 業(ye) 基礎的薄弱環節可聚焦於(yu) 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包括高端芯片和傳(chuan) 感器)、基礎材料、基礎檢測檢驗設備和平台、基礎製造工藝與(yu) 裝備和基礎工業(ye) 軟件。他指出,實現創新模式由跟隨到並行再到引領改變,實現原始創新的群體(ti) 性突破,必須對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進行重組,解決(jue) 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之間的“死亡之穀”問題。
屈賢明研究員做報告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常務理事、廣東(dong) 工業(ye) 大學校長陳新教授以《高速高精電子製造裝備若幹關(guan) 鍵技術研究》為(wei) 題,介紹了其研究團隊圍繞電子製造裝備及產(chan) 線設計麵臨(lin) 的高速、高精、高效製造難題取得的研究進展:針對微電子封裝裝配操作裝備的高速高精需求,提出了基於(yu) 振動主頻能量時域最優(you) 分布的非對稱變加速度“急啟急停”運控新方法、執行機構振動能量空間最優(you) 布局的非線性動力學優(you) 化設計新理論;發明了宏微複合絕對光柵尺高速精密測量新原理和高速宏微複合平台設計控製新技術等,解決(jue) 了高速高精電子製造裝備速度/精度衝(chong) 突的基礎性難題。針對電子器件中微納陣列結構的精密加工,提出了係列功能表麵微結構陣列的超精密切削機理與(yu) 加工工藝、半導體(ti) 材料“機械—化學”去除機理及微納陣列結構的創成原理等,解決(jue) 了微納陣列高速高精加工的係列工藝與(yu) 裝備研製難題。針對電子產(chan) 品製造產(chan) 線的高節拍/頻換代等特征,提出了基於(yu) 數字孿生技術的生產(chan) 線柔性化設計優(you) 化方法,進行了係列器件製造工藝創新等,解決(jue) 了電子基板定製生產(chan) 、手機自動化裝配等高精高效的製造優(you) 化難題。基於(yu) 上關(guan) 鍵技術突破,研發了係列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關(guan) 鍵功能部件/高性能裝備及產(chan) 線,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已實現產(chan) 業(ye) 化。
陳新教授做報告
大會(hui) 期間還舉(ju) 辦了綠色製造專(zhuan) 題論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青年論壇上銀優(you) 博論文交流會(hui) 、第九屆上銀優(you) 秀機械博士論文頒獎典禮、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大師講堂暨《機械工程學報》第三屆高影響力論文評選及2020年重點刊登方向發布會(hui) 、2019 年微納製造技術分會(hui) 學術論壇、第十四屆全國摩擦學大會(hui) 暨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hui) 議和2019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期刊研討會(hui) 等豐(feng) 富多彩的專(zhuan) 題活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