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顯示被產(chan) 業(ye) 界譽為(wei) “人類視覺史上的革命”。近年來,在產(chan) 業(ye) 投資領域,BAT等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和入局,往往意味著一個(ge) 產(chan) 業(ye) 從(cong) 幕後走入前台,走向爆發的轉折點。
如今,作為(wei) 新生事物的激光電視,伴隨著二十餘(yu) 家品牌和資本的入局,徹底走到了產(chan) 業(ye) 和資本的聚光燈下。
日前,海信激光顯示研發部副部長鍾強接到了一個(ge) “奇怪的任務”:公司派他去另外一家激光電視的廠家,即海信激光電視的競爭(zheng) 對手那裏去幫忙,幫助對方建立激光電視的銷售體(ti) 係、做產(chan) 品規劃,並且無償(chang) 無私傾(qing) 囊相授。
對於(yu) 海信的這種做法,有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這壓根兒(er) 就不是做生意的套路。“海信從(cong) 一開始,就沒把激光電視這件事,當做一個(ge) 簡單的生意。”將青春灌注於(yu) 激光電視技術的研發、經常連續奮戰48小時的劉顯榮和鍾強這兩(liang) 位80後工程師,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
從(cong) 2007年開始,海信毅然踏上了激光電視的研發之路。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窄門”,也是一個(ge) 全新的領域,不僅(jin) 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國際標準,沒有現成的產(chan) 品可以參照,所有關(guan) 鍵技術都需要自己摸索。
海信激光電視團隊的劉顯榮博士,回憶起這段“摸黑前行”的經曆時說,最初他們(men) 隻有一個(ge) 大的戰略方向,知道這個(ge) 激光顯示未來有很大的機會(hui) ,但具體(ti) 技術實現方案一片空白,探索過程中做過各種誤判,走了很多彎路,吃了不少苦頭,可以說各種研發投入也很大。但海信的技術研發人員,最後從(cong) 一個(ge) 又一個(ge) 的“坑”裏爬了出來,在試錯長達4年之後,終於(yu) 確定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鏡頭+抗光屏幕的激光電視技術路線。
確定技術路線之後,從(cong) 實驗室技術模型到樣機、從(cong) 樣機到可量產(chan) 的產(chan) 品,海信的技術研發人員又經受了3年的“折磨”,在2014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發的100吋超短焦激光電視。
從(cong) 2007到2014,整整7年,隻有投入沒有產(chan) 出,海信和海信的技術研發人員堅持了下來,終於(yu) 把一項技術變成了一個(ge) 可量產(chan) 的產(chan) 品,實現了“從(cong) 0到1”的突破。從(cong) 2014到2018,海信又快速進行產(chan) 品迭代更新,每年推出一代激光電視新品,從(cong) 2K進入4K,從(cong) 單色進入雙色。海信從(cong) 一個(ge) 產(chan) 品做到了一個(ge) 產(chan) 業(ye) ,從(cong) 一個(ge) 企業(ye) 影響到了一個(ge) 行業(ye) ,全球20多家企業(ye) 紛紛進軍(jun) 激光電視行業(ye) 。
“激光電視的聲勢,是真的起來了,就是蛋糕還不夠大,海信作為(wei) 先行者希望更多企業(ye) 加入,一起把這個(ge) 蛋糕做大”,鍾強表示,整個(ge) 蛋糕不夠大,海信卻一家獨大,這其實是不健康的。海信激光電視的產(chan) 品經理周厚健,對此更是直言不諱:“一個(ge) 新地方隻有一家飯店,做得再好也不容易成大氣候,但是如果飯店紮堆做成美食街,那就不一樣了。”
據了解,激光電視在技術上已經相對成熟,但在產(chan) 業(ye) 上,成熟度還太低。如今,激光電視對不少普通消費者來說“有點貴”的一個(ge) 重要原因,就在於(yu) 產(chan) 業(ye) 。因為(wei) 蛋糕還不夠大,上遊配套產(chan) 業(ye) 在零部件生產(chan) 和擴大產(chan) 能方麵,信心不夠足,存在很大的顧慮,“規模效應”如果不能達成,零部件價(jia) 格就降不下來,激光電視的產(chan) 品價(jia) 格,也就很難向下。
“在整個(ge) 行業(ye) 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的時刻,必須要有一個(ge) 企業(ye) 站出來承擔責任,驅動著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動起來,給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以信心。”鍾強介紹,此次接受的“奇怪任務”就是要將海信的成功經驗與(yu) 行業(ye) 進行分享,承擔起推動行業(ye) 發展的重任。
對於(yu) 上遊配套供應商,海信更是傾(qing) 注了巨大的耐心和真金白銀。劉顯榮博士回憶說,日本的一家供應商剛與(yu) 海信開展合作時,很是猶豫,前前後後派來了4撥人,最後被海信的誠意打動,決(jue) 定與(yu) 海信合作。隨著激光電視銷量的爆發式增長,該供應商的抗光屏事業(ye) 部,已經成為(wei) 這家公司快速發展的事業(ye) 部。
此外,對於(yu) 一些上遊零部件供應商,海信甚至自己掏錢支持他們(men) 研發生產(chan) ,大部分零部件做出來之後也不用獨家供給海信,可以賣給其他廠家,讓整個(ge) 行業(ye) 共享“規模效應”帶來的價(jia) 格下降。
據悉,海信和上遊配套廠商之間,不是簡單的商務買(mai) 賣關(guan) 係,海信和其他激光電視企業(ye) 之間,也不是單純的商業(ye) 競爭(zheng) 關(guan) 係。放在世界顯示技術發展路徑更替的大背景下,以海信為(wei) 代表的fun88官网平台電視產(chan) 業(ye) ,悄然打破了日韓企業(ye) 幾十年的統治,在LED、OLED和QLED之外,走出了一條以中國企業(ye) 為(wei) 主的新道路。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中國的激光電視產(chan) 業(ye) ,因為(wei) 海信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正在成為(wei) 一個(ge) 共同體(ti) 。而且,這蛋糕的每一塊,都牢牢端在中國人和中國企業(ye) 自己的碗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