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開創性的牽引光束,能夠製作出一個(ge) 被激光束所包圍的空心區域,並挪動直徑從(cong) 0.2mm到20cm的粒子——而這已經是此前實驗中所能達到的百倍。此前,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等機構,曾依靠光子的運動來帶動粒子(顯然仍處於(yu) “微觀”層麵)。不過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的激光實驗,卻沒有用到光子的動量,而是熱量!
該團隊在激光束中間“昏暗”的空心區域,“困住”了鎦金的中空玻璃微粒。來自激光的能量會(hui) 穿過粒子,並在其表麵上被吸收。當空氣中的顆粒與(yu) 這些“熱點”碰撞之後,就會(hui) 被加熱並不斷被“拍走”;反之,這些顆粒就會(hui) 朝著相反的方向衝(chong) 過來。為(wei) 了“再引導”粒子,該團隊非常小心地控製著激光束的偏振,因為(wei) 這直接影響著粒子表麵的升溫程度。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的Cyril Hnatovsky博士表示:“我們(men) 已經設計出了一項技術,能夠創建出兩(liang) 極分化、甜甜圈等形狀的異形激光束。此外還可以從(cong) 一個(ge) 偏振光平穩過渡到另一個(ge) ,從(cong) 而停住顆粒或扭轉其方向”。這項技術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包括大氣汙染控製、檢索微小纖細或危險的顆粒。在放大之後,它甚至還能實現更給力的應用(目前已能在1米多的範圍內(nei) 使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