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如此之廣,國內(nei) 激光產(chan) 業(ye) 與(yu) 世界差距多大?實際上,盡管整體(ti) 工藝水品落後,產(chan) 業(ye) 化緩慢,但在技術方麵與(yu) 世界並無差距。“世界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誕生於(yu) 1960年4月,我們(men) 在1961年也做出來了。”曾先後擔任大族激光、光韻達兩(liang) 家上市公司高管的王小興(xing) 稱,產(chan) 業(ye) 整體(ti) 落後是因為(wei) 在農(nong) 業(ye) 大國向工業(ye) 強國轉型期間,其他要素未能同步。
隨著國內(nei) 企業(ye) 逐步在中小功率激光器市場站穩腳跟,長期依賴進口這一局麵有望被打破,不過,我國激光產(chan) 業(ye) 的定價(jia) 權依然無法自主,長期被國外壟斷。
激光產(chan) 業(ye) 工藝落後致產(chan) 品依賴進口
據了解,激光產(chan) 業(ye) 上遊集中在器件供應商。不同激光器有不同的關(guan) 鍵器件,因此,上遊供應商眾(zhong) 多,涉及行業(ye) 廣泛,包括稀土、電力和銅等。
然而,目前我國激光產(chan) 業(ye) 工藝整體(ti) 落後。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晶體(ti) ,大量出口至德國、美國,國外企業(ye) 製成晶片後再出售至中國。並非中國不能自產(chan) 晶片,而是工藝不過關(guan) ,進口晶片性能比自產(chan) 的要好,下遊加工商出於(yu) 穩定性考慮,肯定會(hui) 選擇進口產(chan) 品。
中遊的激光器製造也是同樣境遇,比如製造飛秒激光器,在加工縮膜期間,縮膜便無法自產(chan) ,隻能進口。
芯片大量依靠進口的原因在於(yu) 工藝不過關(guan) 。在工業(ye) 應用方麵,有不少核心器件依靠進口,其性能、穩定性以及大規模工業(ye) 生產(chan) 水平均與(yu) 國際差距較大,這與(yu) 技術研發水平無關(guan) ,根源在於(yu) 我國的工業(ye) 基礎薄弱。
在研發上,國內(nei) 所掌握的激光技術與(yu) 國外差距並不大,但是受限於(yu) 整體(ti) 工業(ye) 素養(yang) ,以500W以上的激光器為(wei) 例,國產(chan) 的產(chan) 品在耐用性等方麵依然難以匹敵國外產(chan) 品。
高功率激光器定價(jia) 權缺失
據了解,目前激光行業(ye) 的主流產(chan) 品是光纖激光器,而在全球光纖激光器市場中,以IPG公司為(wei) 首,加上SPI、GSI、Nufern、Coherent、JDSU等巨頭幾乎把控了激光器市場的話語權,其中,IPG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2013年,國內(nei) 大功率激光器研發的領軍(jun) 人物閆大鵬公開表示,目前我國中低功率光纖激光器的製造技術已十分成熟,但高功率激光合束與(yu) 泵浦耦合等領域存技術難題,且器件缺乏,造成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長期依賴進口。
專(zhuan) 業(ye) 人士表示,和發達國家相比,國內(nei) 激光產(chan) 業(ye) 的差距主要包括激光元器件技術方麵以及產(chan) 業(ye) 化,其中,元器件技術的差距製約了整個(ge) 激光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化水平。
在激光設備中,光纖激光設備占到30%~40%,比例也逐步升高。“不過,由於(yu) 高功率激光器的定價(jia) 權長期被國外企業(ye) 壟斷,光纖激光器占激光設備的成本甚至可能超過60%,比如打標設備等。”
另據業(ye) 內(nei) 人士估算,IPG已經占據行業(ye) 內(nei) 超過70%的市場份額,直至近年來,以銳科激光為(wei) 首的激光器公司,逐步生產(chan) 出穩定的中小功率激光器,才使得這一情況得以緩解。現在500W的激光器已是中國自產(chan) 的天下了。
據悉,雖然市場上大功率激光器的定價(jia) 權依然掌握在以IPG為(wei) 主的國外企業(ye) 手中,但國內(nei) 已有不少自產(chan) 的大功率激光器,比如上海光機所的1000W激光器。
目前應用普及型的還是500W激光器,如果生產(chan) 穩定性通過檢驗,獲得市場認可,未來大功率激光器的價(jia) 格也將大幅度下降。以IPG的中小功率激光器為(wei) 例,此前在中國市場的售價(jia) 在30萬(wan) 元~40萬(wan) 元,而自從(cong) 銳科等公司生產(chan) 的中小功率激光器通過嚴(yan) 苛的工廠環境檢驗後,導致IPG的售價(jia) 不斷下跌,目前已經跌破20萬(wan) 元。
高功率激光器的定價(jia) 權掌握在國外這種局麵維持不了兩(liang) 三年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