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在諸多方麵發生了趨勢性的變化,新常態的特征在工業(ye) 領域的體(ti) 現尤為(wei) 明顯。
從(cong) 增長速度看,隨著人們(men) 對產(chan) 品服務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房地產(chan) 投資的相對飽和,加之外貿出口需求的放緩,我國工業(ye) 增速已經從(cong) 兩(liang) 位數回落到個(ge) 位數。這種情況從(cong) 2012年起開始顯現,今年更加突出。
工信部預計,2014年預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8.3%;全年信息消費規模達2.8萬(wan) 億(yi) ,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2萬(wan) 億(yi) ,同比增長20%。
數據顯示,工業(ye) 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截至11月底,已提前淘汰鋼產(chan) 能2790萬(wan) 噸、水泥6900萬(wan) 噸、平板玻璃3760萬(wan) 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務。
工信部認為(wei) ,2015年世界經濟仍以“低增長、不平衡、多風險”為(wei) 其主要特征,很難期望出口需求高速增長。國內(nei) 經濟受“三期疊加”的影響,投資增速持續放緩,消費需求難有大的提升,下行壓力可能進一步顯現,一些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可能進一步暴露。
因此,會(hui) 議指出,推進兩(liang) 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已成突破發展瓶頸、應對經濟壓力的關(guan) 鍵選項。要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以工業(ye) 互聯網和自主可控軟硬件產(chan) 品為(wei) 重要支撐,以推廣應用標準體(ti) 係為(wei) 主要抓手,以健全融合機製為(wei) 重要保障,推進兩(liang) 化融合。
專(zhuan) 家稱,智能製造是製造業(ye) 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當前,以“人機一體(ti) ”“人工智能”“智慧製造”為(wei) 核心的新一代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技術正在悄然推動新一輪工業(ye) 革命。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聯盟執行主席兼秘書(shu) 長、亞(ya) 洲製造業(ye) 協會(hui) 首席執行官羅軍(jun) 近認為(wei) ,提升我國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首先應從(cong) 應用市場入手,搭建更多的開放式應用服務平台應當是理想的選擇。通過服務平台,可以有效打開應用市場,讓更多的用戶有機會(hui) 主動去接觸機器人技術,從(cong) 而成為(wei) 堅實的客戶群體(ti) 。
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確認,工信部2015年將利用國家新設立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創業(ye) 投資引導基金,將智能製造作為(wei) 重點投資方向,組織實施智能機器人、增材製造等產(chan) 業(ye) 推進計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