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激光電視,實際是糅合了激光光源與(yu) 超短焦投影機技術的嶄新產(chan) 品,利用半導體(ti) 泵浦固態激光工作物質,產(chan) 生紅、綠、藍三種波長的連續激光作為(wei) 彩色激光電視的光源,通過在激光器前麵安裝專(zhuan) 門的晶體(ti) 或光導生成紅綠藍顏色,然後在這些材料內(nei) 通過所謂的聚焦將激光轉化成期望的顏色。與(yu) 自然光色域相比較,傳(chuan) 統顯示設備隻能再現人眼所見顏色的30%,激光電視能夠覆蓋90%;作為(wei) 偏振光的激光光源,是最適合表現3D效果的光源,可以說在3D顯示領域,激光電視有著無法比擬的優(you) 勢;而且激光電視普遍都搭配了100英寸的高增益抗光幕,具有極佳的抗光性能,很大程度地維持了顯示設備本身在色彩、亮度、對比度等方麵的性能;與(yu) 同尺寸的平板電視相比,功耗、使用壽命以及價(jia) 格等方麵也有明顯優(you) 勢。
從(cong) 最初的CRT電視到如今的激光電視,其製勝法寶不再於(yu) 技術怎樣的先進,而是取決(jue) 於(yu) 價(jia) 格和消費者體(ti) 驗,目前激光電視價(jia) 格相對較高、消費者體(ti) 驗雖然有先進之處,但是對比LED的成熟,激光電視還需要將技術轉化成生產(chan) 力的成長時間,也需要加強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的緊密合作,擴充融資渠道和投資力度,避免國外企業(ye) 通過商業(ye) 合作等形式的滲透、抑製我國激光顯示產(chan) 業(ye) 的自主創新發展。海信、長虹的“站隊”是具有前瞻性的市場預測式的占位,凸顯了其競爭(zheng) 實力,推動行業(ye) 的激光顯示發展,卻不是當下主流的消費取向。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