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偵(zhen) 察兵交替掩護夜間搜索
走進第20集團軍(jun) 某旅旅史館,記者腦海裏不禁浮現出兩(liang) 個(ge) 場景。 一個(ge) 是戰爭(zheng) 年代血雨腥風的場景。這支部隊誕生於(yu) 土地革命時期,曾參加過數百次戰役戰鬥,戰功卓著英雄輩出,更是以全國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的“三不相信”精神,即“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而名揚中外。
一個(ge) 是軍(jun) 事變革浪潮湧動的場景。和平年代,這支部隊先後參與(yu) 我軍(jun) 6代軍(jun) 事訓練大綱的編寫(xie) ,擔負20餘(yu) 項總部和軍(jun) 區賦予的訓練改革試點任務,編修10餘(yu) 項全軍(jun) 性的訓練法規。有人評價(jia) 說,這個(ge) 旅是陸軍(jun) 訓練改革的“試驗田”,代表著陸軍(jun) 建設的未來。 這支部隊到底有什麽(me) 魔力,贏得總部機關(guan) 肯定與(yu) 青睞,參與(yu) 一代又一代軍(jun) 事訓練大綱的編寫(xie) ,成為(wei) 陸軍(jun) 部隊訓練轉變的排頭兵?
“秘訣,就是勇於(yu) 突破。”該旅領導的回答斬釘截鐵:世界新軍(jun) 事變革風起雲(yun) 湧,為(wei) 了追趕超越,我們(men) 不僅(jin) 是新大綱的編寫(xie) 單位和首批試訓單位,更是不受製於(yu) 既有大綱、敢於(yu) 改進創新、率先突破的單位。 勇於(yu) 突破,成了“三不相信”精神之外,這支英雄部隊的新名片。 長期戰例研究的警醒,幾場演習(xi) 失利的反思——
“我們(men) 突破方向錯了,帶來的損失就大了”
挖掩體(ti) ,爬戰術,練體(ti) 能……隆冬時節,這個(ge) 旅戰術訓練場上一派火熱的訓練場麵。走進百米之遙的該旅軍(jun) 事理論學習(xi) 教室,還依稀可以聽到來自訓練場的呐喊聲。教室內(nei) ,全旅軍(jun) 事主官、機關(guan) 幹部正在旅長張書(shu) 傑的帶領下,學習(xi) 研討利比亞(ya) 戰爭(zheng) 的啟示。
學習(xi) 最新世界軍(jun) 情動態、對近現代戰爭(zheng) 戰例進行複盤研究,是該旅長期堅持的做法。翻開他們(men) 每月編印一期的《世界軍(jun) 情參考》,裏麵包含有媒體(ti) 公開的最新武器裝備性能參數,以及官兵軍(jun) 事理論學習(xi) 體(ti) 會(hui) 、對改進軍(jun) 事訓練的意見建議等內(nei) 容。
因為(wei) “仗怎麽(me) 打,兵就怎麽(me) 練”,所以在練兵之前,必須弄明白未來真正的戰場是什麽(me) 樣子。作為(wei) 軍(jun) 事訓練大綱的編寫(xie) 單位,這個(ge) 旅在對未來戰爭(zheng) 把握認知方麵,有著更高的要求。
一位參加學習(xi) 的營長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men) 對未來戰爭(zheng) 把握不準,突破方向錯了,帶來的損失可能就大了。試想,假設未來戰場需要1000個(ge) 作戰技能,大綱隻包含了其中800個(ge) 技能,訓練再按綱施訓、努力刻苦,打贏也無從(cong) 談起。”
前幾年,在伏牛山深處一次涉外演習(xi) 中,前麵幾個(ge) 靜態課目演示得很精彩,夜間橋梁架設、陣地構築偽(wei) 裝等動態課目進展得卻並不順利。事後分析發現,原因竟是相關(guan) 分隊對演習(xi) 地域土質情況、河流寬度等地形地物信息不掌握。
演習(xi) 總結會(hui) 上,有官兵反映:“下次演習(xi) 前,能先找個(ge) 相似的地形讓我們(men) 進行針對性訓練就好了。”可是,他們(men) 的這個(ge) 看似簡單的請求,在原有的訓練模式下卻很難實現——部隊從(cong) 年初到年尾,訓練階段不停轉換,沒有給適應性訓練預留時間,往往在修車、加油、動員後,部隊就開拔。
“經常喊演習(xi) 場即戰場。可是,我們(men) 在真正戰爭(zheng) 開始前,能這麽(me) 倉(cang) 促上陣嗎?”該旅對照最近幾場現代戰爭(zheng) ,發現勝方都在戰前進行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情報準備和模擬訓練。臨(lin) 戰訓練本身就是戰爭(zheng) 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戰鬥力生成的重要環節,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體(ti) 現。
去年,在參加“跨越-2014?朱日和C”演習(xi) 前,該旅在濟南軍(jun) 區範圍內(nei) ,遴選出某軍(jun) 用飛機場、濱海鹽場等5個(ge) 與(yu) 演習(xi) 地域地形相近的訓練場,組織部隊輾轉上千公裏開展適應性訓練。2014年6月底,這個(ge) 旅全員全裝實施戰場機動,到達演習(xi) 地域後,官兵很快適應了當地自然環境,在戰場機動、隱蔽偽(wei) 裝、後勤保障等方麵都快了半拍。
在參與(yu) 編寫(xie) 第八代軍(jun) 事訓練大綱時,該旅提議將演習(xi) 前的適應性訓練作為(wei) 一個(ge) 單列課目,結果和總部指導專(zhuan) 家的意見不謀而合。
數次果斷大膽的嚐試,勇於(yu) 創新求實的堅守——
“突破路上有風險,但我們(men) 甘願承擔”
2012年7月,該旅千人百車向渤海之濱機動。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戰術機動,他們(men) 需要晝夜連續實施,跑出盡可能高的機動速度。當時,總部、軍(jun) 區、集團軍(jun) 各級首長都在期待一個(ge) 問題的答案:陸軍(jun) 輕型機械化部隊到底能夠跑多快? 當時氣溫接近40度,不少人對任務完成有畏難情緒:作為(wei) 全軍(jun) 首支輕型機械化旅,很少在這樣嚴(yan) 酷的條件下訓練過,配發的主戰裝備也用了十幾年,萬(wan) 一中途出點事,豈不砸了自己的牌子?
“我們(men) 多冒些風險,就能給總部提供更準確的決(jue) 策支持,其它部隊也能多受益。別怕砸牌子,敢打敢闖才是我們(men) 最響亮的牌子。”政委劉銀生簡短動員後,部隊迅速行動起來:每台步戰車加裝輪轂降溫器,每台步戰車配備雙駕駛員,強化複雜環境下的情況處置能力……
結果,這個(ge) 旅駕駛100多台步戰車,連續機動24小時,給出了一個(ge) 漂亮的答案:1170公裏,全程沒有一輛步戰車中途拋錨,全部按時到達指定集結地域……
前來采集訓練數據的總部領導和院校專(zhuan) 家,稱讚他們(men) 打破了全軍(jun) 同類型部隊機動速度的記錄,並據此對我軍(jun) 完成使命任務的能力有了新認識,給下一步訓練改革提供了重要參考。
近幾年,經過數次果斷大膽的嚐試,該旅官兵不僅(jin) 嚐到了創新求實的甜頭,還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凡是有利於(yu) 戰鬥力提升的都要敢於(yu) 試探,凡是不利於(yu) 製勝未來戰場的都要敢於(yu) 突破。
去年初,該旅接到赴朱日和參加跨區演習(xi) 的通知。這次演習(xi) ,破除了“紅必勝,藍必敗”的定式,藍方是我軍(jun) 第一支專(zhuan) 業(ye) 化藍軍(jun) 。而此時,該旅數百名新兵剛下連——怎樣在短時間內(nei) 把新兵練成精武強能的戰士?
想要大幅縮短戰鬥力生成周期,必須向既有訓練模式挑戰!針對以往組訓中工兵、防化、通信等兵種單位各訓各的,年底才和主戰分隊吃次“團圓飯”的習(xi) 慣套路,他們(men) 按照作戰任務確立作戰編組,平時就讓各兵種專(zhuan) 業(ye) 在群隊統一指揮下進行合成訓練。
從(cong) 單兵戰術動作到戰場自主協同,從(cong) 指揮員相互熟悉口令到共同理解戰鬥任務,數個(ge) 月的合練後,他們(men) 踏上演習(xi) 場上,一舉(ju) 突破藍軍(jun) 防禦陣地,不僅(jin) 展現了過硬的合同作戰能力,也為(wei) 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趟出一條新路。#p#分頁標題#e#
據了解,第八代陸軍(jun) 軍(jun) 事訓練大綱關(guan) 於(yu) 戰術分練組織方法、步驟、內(nei) 容等,就源自該旅的創新實踐。
幾多意見建議的采納,海量訓練數據的支撐——
“每當艱難突破時,總有官兵給予力量” 去年年初,裝步三營中士紀國營將一份題為(wei) 《亟需轉變訓練階段轉換模式》的意見書(shu) ,放到旅長張書(shu) 傑辦公桌上。
“訓練階段的轉換按照慣例,通常采取時間調控的方式進行,時間到了,就進行下一個(ge) 階段訓練。亟需采取按訓練質量轉換的模式,成績達到要求可以提前進入下一個(ge) 階段訓練內(nei) 容……”張旅長立即將紀國營的建議轉給作訓部門,要求盡快論證落實。
隨即,這個(ge) 旅采取逐個(ge) 科目、逐個(ge) 人員過關(guan) 升級的方式進行訓練階段轉換,並出台了相關(guan) 標準規定:專(zhuan) 業(ye) 訓練科目訓練成績合格率達到85%以上,其中“三實”科目及格率達到90%以上,個(ge) 人體(ti) 能訓練成績必須合格,軍(jun) 官和乘員專(zhuan) 業(ye) 技術等級率達到80%以上,才能轉入下一階段訓練內(nei) 容。 新的模式運行後,部隊訓練效益提升明顯。很快,一塊金燦燦的三等功證章就掛在了紀國營胸前。
部隊訓練改革,沒有局外人。用好調動群策群力的指揮棒,官兵智慧才能源源不斷釋放,合攏聚焦向訓練突破創新的靶標。副旅長王玉安介紹說,僅(jin) 去年跨區演習(xi) 前半個(ge) 多月,他們(men) 就收集作戰協同、火力運用、戰場管理等6大類436條建議,大部分在研究采用後發揮作用明顯。
前年,裝步三營承擔夜間合成戰鬥群火力隊運用課目演示任務後,由於(yu) 缺乏精細量化的數據支撐,一開始,炮陣地轉移時間速度、某型迫榴炮車火控裝置參數、火力組網打法等,像蒙著層夜幕模糊不清。正當陷入困境之時,營長李紅奇找到了突破的力量之源:相信官兵、依靠官兵、成就官兵。
“複雜山地,根據陣地轉移距離夜間加油2/5,車速4檔轉速1900……”該營三炮連中士駕駛員吳澤基結合駕駛經驗,給出了第一組新數據。一番實地驗證,車輛安全性和轉移速度數據貼合作戰實際。隨即,裝步三營官兵在訓練一線累積的數千條數據都被搜集上來,梳理檢驗後全部充實進數據庫。
“每條數據都是金子,每名官兵都是英雄。”作訓科長信衛斌興(xing) 奮地說,收集的數據不僅(jin) 幫助部隊順利完成了課目演示任務,也將被作為(wei) 編修新一代訓練大綱炮兵分隊夜訓內(nei) 容的依據。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