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激光增材製造新增院士 體現國家重點發展方向

星之球科技 來源:人民網2015-12-09 我要評論(0 )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宣告我國院士製度在改革調整後的首次增選工作順利收官。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宣告我國院士製度在改革調整後的首次增選工作順利收官。

與往年相比,今年院士增選的最大亮點在於非學術因素幹擾減少,行政幹預的可能性降低,讓多年來院士製度改革一直探索的目標終於成為現實。院士製度改革,不僅是為了“讓權力與學術各歸其位”,更在於使院士群體的組成結構更加適應當下創新驅動發展的大局,契合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去年6月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通過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修訂稿,對院士遴選渠道進行改革完善;中國工程院也通過了《中國工程院章程》修訂案,徹底關閉院士遴選的“行政渠道”。為此,今年院士增選對3大環節進行了改革。例如,在推薦環節,隻有院士推薦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兩種渠道,取消了國務院各部門、各省區市和有關大型企業等“歸口遴選部門”的提名途徑;在候選人身份上,此次增選明確“謝絕”了處級以上官員、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增加了“終選”機製,新當選院士由具有投票權的全體院士投票產生,考查候選人在更廣學術範圍內的認可度。

“學術驅動”還體現在高校新當選院士在此次新晉院士中的比例增加。今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院士中有54.1%來自高校,相較於上次增選上升了5%左右;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中有48.6%來自高等院校,相較於上次增選上升了7%左右。來自高校的新科院士增多,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權力讓位於學術和賦予創新更大空間的改革方向。

今年院士增選的第三大亮點在於,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等一線科技創新領域的科研實力逐漸加強,來自企業和基層一線的工程科技專家人數明顯增多。與此同時,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激光增材製造、大數據和下一代互聯網等領域均有新增院士。這說明院士組成的結構也在不斷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

回顧院士製度改革,不難發現“回歸學術”“領域多元”“契合國家戰略、社會需求”的路徑日益清晰。而改革所產生的漣漪、釋放的動能也必將在不遠的將來顯出實效,在學術科研和更廣泛的創新創業層麵結出果實。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