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以“激光製造科學與工程前沿”為主題的第541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提出:在激光製造領域,我國科學家在理論研究方麵有一定的優勢,發表論文排在國際前列,但技術和裝備方麵與先進國家還有不小差距。如何讓理論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是促進我國全麵進入“光製造”時代的關鍵。
據會議執行主席之一、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薑瀾介紹,近年來,激光製造在學術研究、應用研究、裝備發展與產業應用方麵發展迅速。我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也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尤其是在理論方麵,我們與俄羅斯、美國各有所長。如在激光熔覆的研究、應用和產業化方麵,我國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激光微納製造方麵,我國學者刷新了激光加工分辨率的紀錄,將激光微納加工的應用領域拓展至微電子、微機械、微光學、微流體、仿生學、生物製造等。另一方麵,我國在激光製造的技術與裝備方麵,與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還有不少差距。中南大學段吉安教授認為我國激光製造裝備落後主要體現在目前國內裝備大多處於中低端,精度不夠;國內激光3D製造技術研究基本與國際接軌,但高端工業應用裝備的製造能力、製造品質與國外有較大差距。天津大學姚建銓教授認為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主要是高性能激光器、光束控製、運動控製等核心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不足、依賴引進,空心化嚴重。
與會專家達成共識,發展獨立、強大的高端製造技術是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跨越的必由之路。為此,應設立國家協同創新平台,凝練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加強激光複合製造、激光微納製造、高端激光製造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其在國家重大工程中的應用,推動我國激光製造科學與技術進一步發展。科技日報 (記者遊雪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