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智能當道 全球製造業展現三大趨勢

星之球科技 來源:傳(chuan) 動網2016-01-25 我要評論(0 )   

 在各國政策積極推動、各項技術逐步到位的聯網時代下,智能製造引領製造業(ye) 轉型已勢在必行,目的在降低生產(chan) 維護成本、提升生產(chan) 效率、因應彈性生產(chan) 及解決(jue) 缺工等議題。Tre...

    在各國政策積極推動、各項技術逐步到位的聯網時代下,智能製造引領製造業轉型已勢在必行,目的在降低生產維護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因應彈性生產及解決缺工等議題。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2018年全球智能製造及智能工廠相關市場規模將達2,500億美元。
  拓墣物聯網分析師劉耕睿表示,目前智能製造的三大發展趨勢分別為製造業服務化、標準技術訂定與智能管理建置。
 
 
因應大量客製化需求,製造服務業趨勢興起
 
  傳統製造業多以擴大經濟規模及成本降低做為生存手段與競爭優勢,然而網絡及物聯網興起徹底改變既有模式,彈性化、客製化需求充斥市場,朝向少量多樣且大量客製化(MassCustomization)趨勢邁進。
  此外,以產品為核心所衍生出各種加值服務也成為製造業轉型的關鍵。目前常見的服務模式有以產品進行延伸,或是以解決方案角度出發。如奇異公司(GeneralElectric)分別提供飛機製造商與航空公司兩種不同的方案,一是提供飛機製造商以零部件為主的維護與預防維修服務,另一則提供航空公司飛行數據分析、燃油管理、機隊管理等管理優化服務。
 
 
標準技術訂定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現階段智能製造技術多獨立運作且多元複雜,因此標準化的溝通技術、界麵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劉耕睿指出,技術標準訂定成為各國以及各家廠商的必爭之地,若擁有國際技術訂定權,對未來智能製造或智能工廠的發展將有實質影響力,進一步成為市場領先者。目前美國、德國、日本皆積極布局,組織聯盟的代表如開放互連聯盟(OIC)、工業物聯網聯盟(IIC)、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劉耕睿進一步指出,製造業流程複雜、不易整合,各區域製造業型態也有所差異,所以因地製宜、本地化的標準協定仍有必要。然而台灣礙於市場規模,發展自家標準協定並不一定有其優勢,因此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製定並爭取發言權,避免落後於世界潮流而錯失商機。
 
 
新興科技與大數據形成的智能管理建置引領產業革新
 
  智能製造是由前端感測、物聯網溝通技術、虛實整合係統、雲端運算以及大數據分析所構築而成的生產模式革新。前端感測負責設備係統內外的監視與資料收集,由網絡傳輸至雲端進行運算、分析與歸類形成商業邏輯,再將運作指令下傳至現場生產設備,藉由虛實整合係統的最佳化生產與智能化配置,配合物聯網溝通技術來讓實際的生產製造過程擁有多方協同、自我感知調控以及未來事件預測的能力。
  劉耕睿表示,前端感測布建關鍵在於低成本、長時間以及耐環境,物聯網係統在於多元複雜的係統相容與溝通技術,雲端運算及大數據分析在於資料運算能力的提升以及模型演算法的精進,而虛實係統整合則是串接所有技術與導入現實生產的重要關鍵;整個智能化過程將重新塑造製造業的管理機製,更會從此改變產業鏈的樣貌。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